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身  拼音:shēng shēn
1.身体。《列子。杨朱》:「虽全生身,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
2.亲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也可怜见我生身父母,救我一救。」《老残游记》第一六回:「你却抵死不肯招出他来,反令生身老父替他担著死罪。」
3.蒙古以未出痘者为生身。
《漢語大詞典》:幻身
佛教语。肉身;形骸。谓身躯由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无实如幻,故曰幻身。《圆觉经》卷上:“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 唐 清江 《早春寄崔少府》诗:“宇宙成遗物,光阴促幻身。”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恰纔杀了的是他的幻身。他是 瑶池 仙种,已入长生不老之乡。”
《國語辭典》:色身  拼音:sè shēn
佛教用语。指肉体。《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这个色身尚非我有,何况外物乎!」
《國語辭典》:肉眼  拼音:ròu yǎn
1.平凡的眼光。《三国演义》第二一回:「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2.眼力。唐。王建〈田侍中宴席〉诗:「虽是沂公门下客,争将肉眼看云天。」
《漢語大詞典》:解化
(1).解脱转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 宋 黄庭坚 《书问政先生诰后》:“ 杨氏 ( 杨行密 )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唯衣履存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论:“虽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黄白之小端,从而服食颐养,能尽其道者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 王子乔 事,旧説 浮丘公 携与乘鹤,共登 嵩山 ,此事又不同,解化时年正十五六云云。”
(2).分解;变化。《西游记》第二二回:“又只见那骷髏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同。”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 土耳其 近年的国权运动的成功也有同样的意义,便是近东问题已经解化成远东问题了。”
(3).理解;领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漢語大詞典》:身城
佛教语。指肉身。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誓毁身城,当开心狱。”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丹洞行忘,觉身城之每化。” 蒋清翊 注:“大般涅槃经一:‘是身如城。’” 清 龚自珍 《正译第四》:“有 明 袁居士 为《西方释异篇》,有身城大小异释,有寿量多少异释,有花轮大小异释。”
《國語辭典》:影身  拼音:yǐng shēn
遮掩身子。《水浒传》第六五回:「张顺戴上头巾,遮尘暖笠影身。」
《漢語大詞典》:身塔
僧塔。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峴 。” 唐 元稹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后展公长逝徒以四韵为识》:“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踰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无因共绕寺廊行。”
《漢語大詞典》:苦器
佛教语。指人的肉身。佛教以身为受苦之器,故称。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方乃烧其苦器,製造华灯,愿以此一光明徧照十方佛土。”
《漢語大詞典》:秽身(穢身)
佛教语。称凡夫之肉身。《观经玄义分》:“捨此秽身,速证彼法性之常乐。”
《漢語大詞典》:借胎
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红楼梦第一二○回:“大家又将 贾政 书内叫家内不必悲伤,原是借胎的话解説了一番。”
《国语辞典》:金身罗汉(金身罗汉)  拼音:jīn shēn luó hàn
罗汉。在中国俗以肉身坐化不腐为證果,并将肉身饰以金粉,使成金色,故民间认为罗汉是金色身体。《西游记》第三九回:「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證金身罗汉。」
《國語辭典》:秽囊(穢囊)  拼音:huì náng
佛教认为人的肉身不外是血、肉、痰、大、小便等物,外面包了一层皮的东西,故称为「秽囊」。《神僧传》卷八:「秽囊无吝,施汝一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