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浴
火化。 清 黄宗羲 《清化唯岑嶾禅师塔铭》:“且从容约誓,火浴之后,扬灰湖水。”参见“ 火化 ”。
分類:火化
《國語辭典》:火化  拼音:huǒ huà
1.以火煮物,变生为熟。《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2.火葬。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三。民俗火葬》:「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
《漢語大詞典》:焚骨
指火化。 宋 张耒 《奉先寺》诗:“秩卑焚骨不作塚,青石浮屠当丘壠。” 明 高启 《魏夫人宋氏墓志铭》:“江多蛟龙,性恶尸,以柩渡,虞有变,宜焚骨归也。”
分類:火化
《漢語大詞典》:化炼(化煉)
火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塜》:“向有乐善官绅,軫念骸骨抛弃,命僧收检化炼。”
分類:火化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遗体焚化之后,所结成的珠状或块状的颗粒。其色有三种,骨为白舍利,发为黑舍利,肉为赤舍利。为梵语śarīra的音译。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迦毕试国》:「曷逻怙罗恐王珍贵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蓝,登窣堵波,至诚所感,其石覆钵自开,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西游记》第八回:「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也称为「舍利子」。
《國語辭典》:茶毗  拼音:chá pí
梵语jhā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火葬。原为印度葬法之一。在中国专指出家人圆寂后的火葬。茶、荼二字音、形皆近似,故「茶毗」也作「荼毗」。
《漢語大詞典》:阇维(闍維)
梵语。指人死后火化。 晋 法显 佛国记:“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以助闍维。”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请尊三昧火,闍维金色身。” 明 宋濂 《净慈禅寺第七十六代住持无旨禅师授公碑铭》:“龕留七日,颜貌不变。用闍维法从事,齿牙贯珠不坏。”
分類:梵语火化
《漢語大詞典》:身塔
僧塔。为僧人埋骨之所。有真身塔(肉身塔)、灰身塔(火化后以灰身立塔安葬)和舍利塔(仅取高僧火化后的舍利立塔供养)之别。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序》:“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峴 。” 唐 元稹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后展公长逝徒以四韵为识》:“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踰旬便隔生!会拟一来身塔下,无因共绕寺廊行。”
《國語辭典》:佛舍利  拼音:fó shè lì
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一粒粒的灵骨。《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
《國語辭典》:乌鱼(烏魚)  拼音:wū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条鳍亚纲鲻形目。体形圆长,头背略扁平,眼皮厚,体长三十至八十公分,多生于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亦可由人养殖。每年冬季洄游至台湾南部西岸产卵,台湾特产乌鱼子即为此鱼的卵巢。也称为「乌头」、「乌鳢」。
《漢語大詞典》:执薪(執薪)
谓举行火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与妓下火文:“妾死在旦夕,卿须自执薪。”
分類:行火火化
《国语辞典》:骨灰塔  拼音:gǔ huī tǎ
存放死人火化后骨灰的灵塔。
《国语辞典》:骨灰坛(骨灰坛)  拼音:gǔ huī tán
存放死人火化后骨灰的坛子。
《国语辞典》:骨坛(骨坛)  拼音:gǔ tán
将尸体火化后,用以装盛骨灰遗骸的容器。
《漢語大詞典》:潵骨池
旧时火化场里供撒骨灰的池子。《水浒传》第二六回:“﹝ 何九叔 ﹞把火挟去拣两块骨头,损去侧边,拿去潵骨池内只一浸,看那骨头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