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俯 → 俛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踠迹(踠跡)
亦作“踠蹟”。
(1).马屈其足。意欲奔驰之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踠迹迴唐,畜怒未洩。” 李周翰 注:“踠跡畜怒,谓驰骤之势未散也。”
(2).俯伏。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陆公 以偏师三万,北据 东坑 ,深沟高垒,按甲养威,反虏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 吕延济 注:“踠跡,谓俯伏也。”
见“ 踠跡 ”。
分類:俯伏奔驰
《漢語大詞典》:委服
俯伏。吕氏春秋·行论:“﹝ 楚 庄王 ﹞兴师围 宋 九月, 宋 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 宋公 肉袒执牺,委服告病曰:‘大国若宥图之,唯命是听。’”
分類:俯伏
《国语辞典》:伏愿(伏愿)  拼音:fú yuàn
俯伏的希望,为表示愿望的敬辞。多作奏疏用语。《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伏愿时膺典册,式副民望。」
《漢語大詞典》:伏候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愿见吾王,未敢擅便,伏候圣旨。”
《國語辭典》:降下  拼音:jiàng xià
落下。如:「因这次降下太多冰雹,造成农作物损失惨重。」
《國語辭典》:伏地  拼音:fú dì
1.趴倒在地上。《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三国演义》第三○回:「曹军皆蒙楯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2.本地出产的或用土法制造的。如:「伏地小米儿」、「伏地面」。
《漢語大詞典》:拜伏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晏平仲 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
(2).佩服的敬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石敬塘 拜见 契丹 主,请问战胜的缘故。 契丹 主说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漢語大詞典》:伏听(伏聽)
(1).谓暗中探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伏於隐处,听军虚实。”
(2).谓俯伏听命。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3).谓恭顺地听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钟生:“二人拜而起,狼狈而行。既归,如命,不解其意,但伏听之。过数日,相传罪人已得,伏诛讫。夫妻相庆。”
《漢語大詞典》:伏奏
谓俯伏上奏。南齐书·倖臣传论:“伏奏之务既寝,趋走之劳亦息。”
分類:俯伏上奏
《國語辭典》:伏案  拼音:fú àn
上身靠在桌子上。指读书及办理文书等事。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包做伏案睡做梦科云,老夫公事操心,那里睡的到眼里,待老夫閒步游玩咱。」
《漢語大詞典》:伏龟(伏龜)
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唐 李商隐 《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朱鹤龄 注引《嵩山记》:“ 嵩高山 有大松树,或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採食其实得长生。”
《漢語大詞典》:伏锧(伏鑕)
亦作“ 伏质 ”。 古代有腰斩的死刑,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鑕”。质,通“ 鑕 ”,砧。亦泛指被处死。史记·张丞相列传:“ 苍 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汉 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 、 布 ,强如 梁 、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鑊伏鑕,烹醢分裂。” 唐 陈子昂 《谢衣表》:“以其伏鑕之魂,更辱赐衣之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孙蕡陈遇:“盖仕宦二十年,一禁繫,一从戎,四为下僚,仅一入史局,而不免伏鑕。”
《國語辭典》:兽伏(獸伏)  拼音:shòu fú
1.趴在地上。《聊斋志异。卷一。画皮》:「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2.降服、顺服。明。徐渭《白母传》:「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
《漢語大詞典》:蟠伏
蟠曲俯伏。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二:“过 瓜步山 ,山蜿蜒蟠伏,临江起小峰,颇巉峻。”
分類:蟠曲俯伏
《國語辭典》:拜服  拼音:bài fú
佩服、敬服。如:「他的才华著实让我另眼相看,拜服之至。」《文明小史》第四○回:「子由等听得他们那般高论,已经拜服到地,如何还敢班门弄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