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闭关(閉關)  拼音:bì guān
1.关闭关口,不和外国通商。如:「闭关自守」。
2.修行者用一段特定的时间,独自关闭在一个场所内辛勤修行。如:「师父已经闭关,请在七七四十九天后再来。」
《國語辭典》:冬藏  拼音:dōng cáng
在冬季里储藏收成的农作物。《西游记》第一五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
《漢語大詞典》:雷蛰(雷蟄)
指蛰伏,蛰居。雷于冬时蛰伏不出,故称。 唐 元稹 《虫豸诗·蛒蜂三》:“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漢語大詞典》:蛰龙(蟄龍)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唐 曹松 《题甘露寺》诗:“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金 元好问 《刘曲龙潭》诗:“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定计》:“蛰龙困久夜长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國語辭典》:龙潜(龍潛)  拼音:lóng qián
天子尚未即位的时候。《南史。卷五七。范云传。论曰》:「范云恩结龙潜,沈约情深惟旧。」唐。窦巩 陕府宾堂览房杜二公仁寿年中题纪手迹诗:「当时憔悴题名曰,汉祖龙潜未上天。」
《漢語大詞典》:起蛰(起蟄)
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宋 苏轼 《海市》诗:“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清 吴嘉纪 《题舒栖赠徐蓂阶》诗:“谷风稍起蛰,薆薆入闲门。” 清 屠倬 《冬暖行》:“闭藏不密阳气泄,奋雷起蛰阴惨舒。”
《國語辭典》:启蛰(啟蟄)  拼音:qǐ zhí
1.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
2.惊蛰的旧称。参见「惊蛰」条。
《國語辭典》:兽伏(獸伏)  拼音:shòu fú
1.趴在地上。《聊斋志异。卷一。画皮》:「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2.降服、顺服。明。徐渭《白母传》:「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
《漢語大詞典》:解蛰(解蟄)
谓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大戴礼记·夏小正:“﹝正月﹞鱼陟负冰。陟,升也。负冰云者,言解蛰也。” 王聘珍 解诂:“解读若解卦,犹开也。鱼,水虫也,盛寒之时,蛰於水下,逐其温煖,正月阳气既上,出游於水上,近於冰。”
《国语辞典》:内毒(内毒)  拼音:nèi dú
中医指由内透发的热毒。热毒蛰伏于体内,当抵抗力不足时,或遇到诱发性因素,便会发生神志不清、口乾咽痛等病状。
《国语辞典》:潜龙勿用(潜龙勿用)  拼音:qián lóng wù yòng
蛟龙隐藏蛰伏,不为世所知。比喻贤才遭埋没,不受重用。《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艺文类聚。卷四六。职官部二。太傅》引〈周王褒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函崤重险,钟鼎沦覆,潜龙勿用,瞻乌在室。」
《国语辞典》:尺蠖之屈  拼音:chǐ huò zhī qū
尺蠖行动时,先屈后伸,故用以比喻暂时委屈蛰伏,等待将来伸展抱负。《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南齐书。卷四八。孔稚圭传》:「且我以权取贵,得我略行,何嫌其耻?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漢語大詞典》:鲋蛰之穴(鮒蟄之穴)
《易·井》:“井谷射鮒。” 孔颖达 疏:“ 子夏 传曰:井下虾蟆呼为鮒鱼也。”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故用以代称井。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盖悲鮒蛰之穴,不是龙潜之地。”
《国语辞典》:潜龙伏虎(潜龙伏虎)  拼音:qián lóng fú hǔ
潜藏的蛟龙,蛰伏的猛虎。比喻未受重用的贤才。明。沈鲸《双珠记》第四一出:「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却风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