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余剑舄
 
堕地号弓
 
堕乌号
 
太息乌号
 
弓堕龙髯
 
抱遗弓
  
攀龙髯
 
攀龙须
 
桥山弓箭
 
泣龙髯
   
轩辕乘龙
 
遗剑鼎
 
遗弓泪
  
黄帝鼎
  
鼎气成龙
  
鼎湖龙
    
龙驾上丹霄
  
龙髯绝

相关人物
黄帝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94~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
黄帝崩,葬桥山。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注引《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简释

乌号:指良弓。晋阮籍《咏贫》之十二:“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乘龙:指仙去或帝王权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权臣。三国曹植《仙人篇》:“不见轩辕氏,乘龙出鼎湖。”

鼎湖:指帝王等下葬之处。唐杜甫《行次昭陵》:“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例句

功成弃之去,乘龙上天游。 刘复 游仙

上界鼎成云缥缈,西陵舞罢泪阑干。 刘沧 秋日过昭陵

黄帝修真万国朝,鼎成龙驾上丹霄。 刘沧 过铸鼎原

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二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三

仙人掌里使,黄帝鼎边来。 岑参 喜华阴王少府到南池宴集

桐枯丹穴凤何去,天在鼎湖龙不归。 徐夤 华清宫

看却龙髯攀不得,红霞零落鼎湖空。 曹唐 仙都即景

鼎湖无路追仙驾,空使群臣泣血多。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李峤 汾阴行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坠剑悲乔岳,号弓泣鼎湖。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或言帝轩辕,乘龙凌紫氛。 李群玉 穆天子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故老仍流涕,龙髯幸再攀。 杜甫 洛阳

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杜甫 行次昭陵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杜甫 骊山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权德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最怆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空馀驾龙处,摇落鼎湖秋。 权德舆 顺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三

鼎成仙驭远,龙化宿云残。 武元衡 途次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一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 温庭筠 题李卫公诗二首之二

龙髯悲满眼,螭首泪沾裳。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

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

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许浑 懿安皇太后挽歌词

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韦应物 温泉行

景帝龙髯消息断,异香空见李夫人。 韩偓 过茂陵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顾况 悲歌

龙髯不可附,空见望仙台。 顾非熊 武宗挽歌词二首之一

仍闻老叟垂黄发,犹说龙髯缥缈情。 鲍溶 温泉宫

乔山一闭曲未终,鼎湖秋惊白头浪。 鲍溶 霓裳羽衣歌

典故
洞庭张乐
 
轩辕张乐

相关人物
黄帝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0~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例句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七圣心迷
  
前马圣
 
失遒襄野
 
寻大隗
   
襄野童
 
逢牧马
 
随大隗

相关人物
黄帝
 
大隗


《庄子》杂篇·卷八中《徐无鬼》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例句

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元稹 望云骓马歌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之三

既得方明相,还寻大隗居。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迹参前马圣,名缀鬻熊师。 张说 赠赵公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不必陪玄圃,超然待具茨。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 杜甫 释闷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轩辕台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相关人物
黄帝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黄帝服齐于中宫,坐于玄扈洛上,乃有大鸟,……其状如鹤,体备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顺德。背文曰:信义。膺文曰:仁智。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阿阁。其饮食也,必自歌舞,音如箫笙。

例句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李商隐 赠刘司户

典故
相关人物
黄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篇》
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例句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杜牧 河湟

先帝弓剑远,小臣馀此生。 杜甫 送覃二判官

武皇弓剑埋何处,泣问上阳宫里人。 窦庠 陪留守韩仆射巡内至上阳宫感兴二首

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舒元舆 桥山怀古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东海青童寄消息。 顾况 悲歌六

典故
画万国

相关人物
黄帝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例句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 杜牧 郡斋独酌

典故
黄帝四目

相关人物
黄帝


《太平御览》卷七十九
晋·黄甫谧《帝王世纪》:力牧、常先、大鸿、神农,皇直封钜人,镇大山、稽鬼、臾区、封胡、孔甲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分掌四方,各如巳视,故号曰黄帝四目

例句

念此明者,为天之眼睛黄帝有四目,帝舜重其明。今天只两目,何故许食使偏盲。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黄帝战蚩尤

相关人物
蚩尤
 
黄帝


《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例句

云缠风束乱敲磕,黄帝未胜蚩尤强。 杜牧 大雨行

典故
相关人物
老子
 
黄帝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列传》附《申不害传》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东汉·王充《论衡·自然》
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澹,其治无为,正身共己。

例句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宋之问 始安秋日

典故
缙云仙子

相关人物
黄帝


《太平御览》卷十二
《郡国志》曰:括州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
《元和郡县图志》
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练丹于此。

例句

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李群玉 谪仙吟赠赵道士

典故
相关人物
力牧
 
黄帝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6~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 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

例句

曾无力牧御,宁待雨师迎。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典故 
伶伦吹
 
伶伦曲
 
伶伦管
 
伶伦采
 
伶伦凤律
 
伶管
 
伦伶
 
伦律
 
学凤鸣
 
嶰谷枝
 
嶰谷黄钟
 
相关人物
伶伦
 
黄帝


《吕氏春秋·纪部》卷五〈仲夏纪·古乐〉~284~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简释

伶伦吹:咏音乐、音律。唐李商隐《钧天》:“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伶伦采:咏竹。唐李贺《苦篁调啸引》:“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例句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猷宠。 元稹 寺院新竹

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李商隐 钧天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李贺 苦篁调啸引

肉管伶伦曲,箫韶清庙章。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律比昆崙竹,音知燥湿弦。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祗应更指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柳宗元 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

伶管灰先动,秦正节已逢。 裴次元 律中应钟

曾失玄珠求象罔,不将双耳负伶伦。 赵嘏 成名年献座主仆射兼呈同年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 韩愈 嘲鼾睡二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广成子
 
黄帝


《庄子集释》卷四下〈外篇·在宥〉~38~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柰何而可以长久?」

典故
相关人物
黄帝


《古本竹书纪年辑證》卷上〈黄帝轩辕氏〉~90~
庚申,天雾三日三夜,昼昏。帝问天老、力牧、容成曰:「于公何如?」天老曰:「臣闻之,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居之。国乱,其主好武,则凤凰去之。今凤凰翔于东郊而乐之,其鸣音中夷则,与天相副。以是观之,天有严教以赐帝,帝勿犯也。」召史卜之,龟燋。史曰:「臣不能占也,其问之圣人。」帝曰:「已问天老、力牧、容成矣。」史北面再拜曰:「龟不违圣智,故燋。」雾既降,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得图书焉。《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接万神于明庭,今塞门谷口是也。

例句

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 储光羲 刘先生闲居

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 李白 金陵凤凰台置酒

天老书题目,春宫验讨论。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典故
梧庭凤

相关人物
黄帝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第八章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夙寐晨兴,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天老对曰:「夫凤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啄;戴德负仁,抱中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明;举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国,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诗曰:「凤凰于飞,刿刿其羽,亦集爰止。」

例句

壁有真龙画,庭馀鸣凤梧。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省途次旧居应制

林引梧庭凤,泉归竹沼龙。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

《國語辭典》:乘龙(乘龍)  拼音:chéng lóng
语出《艺文类聚。卷四○。礼部下。婚引楚国先贤传》:「孙俊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比喻得到好女婿。唐。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原许乘龙须及第,未曾经打毷氉。」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國語辭典》:乌号(烏號)  拼音:wū háo
1.良弓。《淮南子。原道》:「射者捍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
2.形容对死者的悲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注》:「俗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睹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漢語大詞典》:号弓(號弓)
传说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于 荆山 下。铸鼎成,有龙迎之上天,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龙须,须拔,坠 黄帝 弓。百姓抱弓、须号泣。见史记·封禅书。后因以“号弓”指帝王崩殂。 唐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之二:“晏车悲卤簿,《广乐》《簫韶》,最愴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明 张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变》诗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鹃,屈指号弓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铸鼎(鑄鼎)
(1).见“ 铸鼎象物 ”。
(2).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 明 张居正 《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 唐 舒元舆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國語辭典》:铸鼎象物(鑄鼎象物)  拼音:zhù dǐng xiàng wù
夏禹曾经收九州之金,铸成上有百物之图形的九个鼎。见《左传。宣公三年》。用以比喻君王有德。
《漢語大詞典》:鼎成
见“ 鼎成龙去 ”。
《漢語大詞典》:鼎成龙去(鼎成龍去)
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已被 昭阳 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亦作“ 鼎成龙升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 高庙 鼎成龙升之日, 建文 即位, 成祖 以 燕王 来,奔丧而不朝,盖以叔不拜姪也。”亦省作“ 鼎成 ”。 清 钱谦益 《云南道监察御史赵于逵授文林郎制》:“勑曰:我先帝践阼未几, 舜 旌斯举,除授臺諫,如不终日。鼎成之后,接踵而来,皆先帝所遗朕也。”
分類:帝王去世
《國語辭典》:鼎湖  拼音:dǐng hú
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黄帝于此处乘著龙飞上天空。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帝王的崩逝。《魏书。卷六五。李平传》:「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元。虞集 挽文山丞相诗:「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漢語大詞典》:鼎湖龙去(鼎湖龍去)
同“ 鼎成龙去 ”。 唐 杜甫 《骊山》诗:“ 鼎湖 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荆公 《字説》成,以为可亚六经。作诗云:‘ 鼎湖 龙去字书存,开闢神机有圣孙。’” 明 秦夔 《同金广信宗器游番湖》诗:“ 鼎湖 龙去不復返,只有雁鶩飞茫茫。”
《漢語大詞典》:龙举(龍舉)
(1).犹龙翔。《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
(2).喻王业兴起。宋书·恩倖传·徐爰:“伏惟皇 宋 承金行之浇季,钟经纶之屯极,拥玄光以凤翔,秉神符而龙举,劋定鲸鯢,天人佇属。”
(3).谓羽化而登仙。
(4).犹言龙蟠凤翥。形容笔势。梁书·萧琛传:“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之例,非隶非篆, 琛 甚秘之。”参阅晋书·王羲之传论
《國語辭典》:龙驭(龍馭)  拼音:lóng yù
皇帝的车驾。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漢語大詞典》:龙驭上宾(龍馭上賓)
亦作“ 龙御上宾 ”。
《漢語大詞典》:龙髯(龍髯)
亦作“ 龙髥 ”。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
(2).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
(3).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漢語大詞典》:具茨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县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 具茨 应不远, 汾 阳寧足随。”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分類:山名河南
《漢語大詞典》:游童(遊童)
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
指出游的儿童。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宋 王圭 《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 清 陈维嵩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
《國語辭典》:牧马(牧馬)  拼音:mù mǎ
放饲马匹。汉。贾谊〈过秦论〉:「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漢語大詞典》:凤巢(鳳巢)
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即政七十载,凤皇止庭,巢阿阁讙树。”后因以“凤巢”指中书省。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唐 李商隐 《赠刘司户蕡》诗:“万里相逢欢復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分類:中书省
《漢語大詞典》:弓剑(弓劍)
(1).弓与剑。礼记·曲礼上:“受弓剑者以袂。”《淮南子·氾论训》:“古之兵,弓剑而已矣。”
(2).指武艺或用武。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 道安 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宋 叶适 《赠李秀才肖舒》诗:“寺传弓剑烟嵐外,门掩诗书浪泊间。” 明 陈子龙 《中都》诗:“ 涂山 弓剑地,千载颂苞桑。”
(3).传说 黄帝 骑龙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坠帝弓。又 黄帝 葬 桥山 ,山崩,棺空,唯剑存。见史记·封禅书、 汉 刘向 列仙传·黄帝。后因以“弓剑”为对已故帝王寄托哀思之词。魏书·肃宗纪:“何图一旦,弓剑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絶祀。” 隋 牛弘 《隋文帝颂》:“慕深考妣,哀缠弓剑。” 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诗:“先帝弓剑远,小臣餘此生。” 清 徐枋 《顾氏松风寝记》:“而事关故国,莫不动先王弓剑之思焉。”
《國語辭典》:黄老(黃老)  拼音:huáng lǎo
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道家推为宗祖。《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漢語大詞典》:力牧
传说为 黄帝 之臣。相传 黄帝 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 力牧 于大泽,用以为将。见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道家《力牧》二十二篇,《兵书略》有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皆依托之作。
《國語辭典》:伶伦(伶倫)  拼音:líng lún
1.黄帝时代的乐官,音律的创作者。《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院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
2.演员、戏子。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
3.戏剧曲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老身幼习伶伦,生居散乐。」
《漢語大詞典》:昆仑竹(崑崙竹)
昆仑山 所产之竹。相传 黄帝 取之以制律管。见汉书·律历志上。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弦。”亦省称“ 崑竹 ”。 北齐 刘昼 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 崑 竹未断,则凤音不彰。”崑,一本作“ 崐 ”。
《國語辭典》:顺风(順風)  拼音:shùn fēng
1.依著风向。《淮南子。脩务》:「夫雁顺风以爱气力。」
2.风向与行进的方向相同。《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三国演义》第七回:「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
3.比喻时运顺利。《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
4.比喻旅途顺利。如:「祝你一路顺风。」
《國語辭典》:天老  拼音:tiān lǎo
天生毛发俱白的人。《品花宝鉴》第二回:「你不晓得我们还有个大姨子在家,是个天老,一头白发,那是不能嫁人的,差不多有三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