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就汤下面(就湯下麪)
喻顺势或趁便行事。《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六三回:“只説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麪,奉承他这一番。”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既然本性难移,那我们不能来个顺水推舟、就汤下面吗?”
分類:顺势趁便
《漢語大詞典》:顺风(順風)
(1).顺着风向。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唐 韩偓 《失鹤》诗:“碧落顺风初得志,故巢因雨却闻腥。” 管桦 《女民警》:“因为顺风,车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驰。”
(2).指与行进方向一致的风。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王顾曰:‘今日风色何如?’对曰:‘顺风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先大夫言:小车俗名二把手,遇顺风,有以布为帆者。”
(3).比喻顺从风俗;顺应时尚。《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王逸 注:“言己欲寂默不语,以顺风俗,随众俛仰而不敢毁誉,然尚犹豫不肯进也。”后汉书·方术传序:“ 汉 自 武帝 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虽復 陆贾 籍甚, 张释 傅会,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頡頏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託势,莫能逆波而泝洄矣。”
(4).顺势,趁便。明史·陈邦彦传:“会日暮, 子壮 不能辨旗帜,疑皆敌舟也,阵动。大兵顺风追击,遂大溃。” 陈衍 《辽诗纪事·刘元英》:“ 薛大训 《神仙通鑑》:﹝ 刘元英 ﹞素喜性命之説,钦崇 黄 老 之教。一日,忽有道人来謁, 海蟾 乃邀坐堂上待以宾礼,问其氏族名字,俱不对,但自称 正阳子 , 海蟾 顺风请益。”
(5).比喻顺利、平安。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愿。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当下与 子安 又谈了些别话, 子安 便説了一声‘顺风’,作别上岸去了。”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五场:“公子多多保重,一路顺风!”
(6). 宋 时的一种包头软巾。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
《漢語大詞典》:就地
(1).顺势,随口。《西游记》第三十回:“ 八戒 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行者 道:‘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 八戒 就地扯个谎,忙道:‘委是想你!委是想你!’”
(2).在原地。 赵树理 《三里湾》十七:“负责管场的社员就地参加了打场工作。”
《漢語大詞典》:钩勒(鉤勒)
亦作“钩勒”。
(1).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也有以单笔为钩,复笔为勒的。一般不分笔势顺、逆或单、复,凡以线条钩画物象轮廓,统称钩勒。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五:“﹝ 张逊 ﹞善画竹,作鉤勒法,妙絶当世。”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鉤勒精严,亦纯是武卫家法。” 朱自清 《罗马》:“他的构图里气韵流动着,形体的钩勒也自然灵妙。”
(2).指书法中的双钩法。用细线条钩摹一种字体,便于传写存真,或雕刻碑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家刻》:“ 仁宗皇帝 有旨命吏部右侍郎 刘鐶之 刻其叔父 文清公 墉 平生所为书,余时在京师为之钩勒。”
(3).指创造象形文字时的刻划方法。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由锥凿一点,雕刻一画,引长其纵横,钩勒而曲直之,摹拟动植诸物,以肖厥象。”
(4).指用硃笔在文章的起承转合等处打钩划杠,做分段之类的标志。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上:“余所见 叶文庄 与 中盛 遗集写册,皆手自点窜钩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文长胡穉威:“比应京兆试,翰林某入闈分校……而某不能句读,即钩勒皆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文章圈点:“书有圈点钩勒,始自前 明 中叶选刻时文陋习。”
(5).犹描写、刻画。 闻一多 《冬夜评论》:“词句短简,便不能不只将一个意思的模样略略的钩勒一下。”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七:“这是 横山 诗论的一个简单的轮廓。下文再就这轮廓上细细地钩勒。”《〈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前言》:“对 清 朝官吏的丑恶面目,用十分朴素的手法钩勒得唯妙唯肖。”
《漢語大詞典》:将顺(將順)
(1).顺势促成。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吾有小善,必将顺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諫之。”朱子语类卷八九:“可惜无好宰相将顺,成此一大事。”
(2).附和;迁就。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大臣以将顺为任职而不肯諫,小臣以畏缩为得计而不敢言。”明史·洪文衡传:“当时臣子过於将顺,因循至今。”
《漢語大詞典》:顺势(順勢)
(1).顺适的水势。 晋 孙绰 《望海赋》:“商客齐畅,潮流往还,各资顺势,双帆同悬,偃如驌驦偕驰,擎如交準轩騫。”
(2).顺着某种情势;趁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 苟太太 也顺势跪下,两隻手抱住了少奶奶双膝。” 巴金 《还魂草》:“他忽然把酒杯往桌上一放,顺势拍了一下桌面。”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七:“ 菊咬筋 推了他堂客一把,女人顺势倒在地板上,翻来滚去,嚎啕大哭。”
《漢語大詞典》:顺举(順舉)
(1).顺势起飞。 唐 李绅 《过梅里·忆放鹤》诗:“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羣。”
(2).趁势举事。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加以州将素无恩信於众, 鄩 諭以将为顺举,戢御严明,鸡犬无挠,军庶悦伏。”
《漢語大詞典》:顺注(順注)
顺势而灌注。 汉 焦赣 《易林·师之复》:“渊泉隄防,水道利通;顺注湖海,邦国富有。”
分類:顺势灌注
《漢語大詞典》:随风柁(隨風柁)
随风转柁。比喻顺势或乘便行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你夫妻赶著了轮迴磨,便君王使的箇随风柁。”
《漢語大詞典》:急转直下(急轉直下)
(1).谓情况突然转变而很快地顺势向下发展。 梁启超 《论各国干涉中国财政之动机》:“事变之来,急转直下,其相煎迫者未知所纪极。”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第三是衰老时期,是崩颓的时代,急转直下,如丸滚坡。” 茅盾 《子夜》十七:“时局到底怎样,各人各看法!也许会急转直下。”
(2).谓顺势立刻转变话题。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三:“‘那么我们一块儿去看 瑢 吧。’我急转直下地说到本题。”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你入了互助组吗?’ 邓秀梅 急转直下,有意地把谈话引到她感兴趣的题目上来。”
《漢語大詞典》:就棍打腿
喻乘便或顺势行事。《三侠五义》第四十回:“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老舍 《赵子曰》十七:“ 魏女士 既有意於你,你为何不‘就棍打腿’和他拉拢拉拢?”
分類:乘便顺势
《漢語大詞典》:扯顺风旗(扯順風旗)
比喻顺势迎合,奉承别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何孝先 ﹞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名,説这位就是 唐观察 ;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唐二乱子 更觉乐不可支。”
《漢語大詞典》:因风吹火(因風吹火)
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僕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掛齿!”也与“用力不多”连用。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妇人﹞手中捧着一个包儿要搭船,那 老张 对 小乙官 道:‘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一发搭了他去。’”
分類:顺势
《漢語大詞典》:溜势(溜勢)
顺势活动。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但觉一个东西贴在辫顶上左闪右闪,那件东西摆脱不开,溜势的才拨转身来,那件东西却又随身转过去了。”
分類:顺势
《漢語大詞典》:乘顺水船(乘順水船)
比喻顺势行事。 沈从文 《顾问官》:“﹝他﹞因为是师长的老部属,平时又会逢场作趣,这时节乘顺水船就来那么一手。”
分類: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