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党魁(黨魁)  拼音:dǎng kuí
一党的领袖。
《國語辭典》:称霸(稱霸)  拼音:chēng bà
1.倚恃权势、武力压倒他人,而居于领导地位。如:「称霸一方」、「称霸中原」。也作「称伯」。
2.实力特强,比赛获得优胜。如:「最近几届亚洲杯捧球锦标赛,都由中华队称霸。」
《漢語大詞典》:段氏
(1).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周礼·考工记·輈人:“段氏为鎛器。” 郑玄 注:“鎛器,田器,钱鎛之属者。”
(2). 鲜卑 族的一支。以部为氏。 西晋 时,首领 段务目尘 受 晋 封 辽西公 。所领凡三万余家,分布 辽 西一带。后为 石虎 所破,部众多与 汉 人同化。
《漢語大詞典》:玄枵
(1).十二星次之一。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女、虚、危三宿,与十二辰相配为子,与占星术的分野相配为 齐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玄枵,虚中也。” 杨伯峻 注:“玄枵有三宿,女、虚、危。虚宿在中。”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 唐 张守节 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玄枵,於辰在子, 齐 之分野。”晋书·天文志上:“自须女八度至危十五度为玄枵,於辰在子, 齐 之分野,属 青州 。” 明 末以十二次翻译 欧洲 传入的天文学中的“黄道十二宫”,玄枵相当于“宝瓶宫”。
(2).亦作“ 玄嚣 ”。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 帝喾 的祖父。《孔子家语·五帝德》:“ 宰我 曰:‘请问 帝嚳 ?’ 孔子 曰:‘ 玄枵 之孙, 乔极 之子,曰 高辛 。’”史记·五帝本纪:“﹝ 嫘祖 ﹞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 玄嚣 。”
《國語辭典》:蛮子(蠻子)  拼音:mán zi
1.旧时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贱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老虔婆和那蛮子设计,送到相公一封书,说相公病危死了。」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屋里一个头领,骂我蛮子前,蛮子后。」
2.奴婢。《称谓录。卷三二。贱称》:「郎仁宝七脩类稿云:『南子相貌鄙薄轻浮,皆类乎厮役,故称奴婢为蛮子。』据此,则蛮子亦贱称也。」
《漢語大詞典》:蛮氏(蠻氏)
(1).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 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晋 伯宗 、 夏阳説 、 卫 孙良夫 、 宁相 、 郑 人、 伊雒之戎 、 陆浑 、 蛮氏 侵 宋 ,以其辞会也。”吕氏春秋·精谕:“ 晋 果使祭事先,因令 杨子 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 棘津 ,袭 聊阮 、 梁 、 蛮氏 ,灭三国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参见“ 蛮触 ”。
《漢語大詞典》:蛮酋(蠻酋)
蛮人的首领。宋史·仁宗纪三:“ 桂阳 蛮降,授蛮酋三人奉职。”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夫 楚庄 者,又蛮酋之雄耳。”
分類:蛮人首领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
《漢語大詞典》:蕃王
(1).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通“ 藩 ”。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汉 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晋 潘尼 《释奠颂》序:“天子乃命内外羣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南史·范晔传:“臣歷观前史二 汉 故事,诸蕃王政以妖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
(2).古代对外族或异国首领的泛称。蕃,通“ 番 ”。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诗:“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 蕃王能汉语。” 唐 岑参 《胡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國語辭典》:行首  拼音:háng shǒu
1.行伍中的排头。如:「请每一行的行首出列。」
2.总管、领班。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太祖常罢朝,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内侍行首王继恩请其故。」
3.原指上等妓女,后泛指名妓。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不想游学到此处,与上厅行首谢天香作伴。」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一折:「妹子,我想你除了我呵,便是个第一第二的行首。」
《漢語大詞典》:乌珠(烏珠)
(1).箭靶的黑心。南史·柳恽传:“﹝ 柳惲 ﹞尝与 琅邪 王瞻 博射,嫌其皮濶,乃摘梅帖乌珠之上,发必命中,观者惊骇。”
(2).黑眼珠。《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缝裂,乌珠迸出。”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战兢兢遍体寒毛乍,呆邓邓两眼乌珠咤。”
(3). 西夏 君主称号,意为首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且贼于其种落自尊大久矣,向者求请,但欲自称乌珠之号,当国者虑害不深,吝此虚名,遂成实祸。”
《漢語大詞典》:酋首
古称部落或敌方的首领。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贞元 中, 驃国 进乐,有玉螺铜鼓,即知 南蛮 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 宋 岳飞 《奏郾城捷状》:“有番贼酋首 四太子 龙虎盖天大王 韩将军 亲领马军一万五千餘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 郾城县 北二十餘里。”
《國語辭典》:队长(隊長)  拼音:duì zhǎng
一队的首领。《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漢語大詞典》:洞主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陈书·周迪传:“ 琳 至 湓城 , 新吴 洞主 余孝顷 举兵应 琳 。” 唐 王建 《送流人》诗:“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它讲的是古代一个勇敢的青年猎手和一个美丽姑娘的故事,他们互相热爱着,却受到凶恶的洞主抢婚迫害。”
(2). 唐 宋 时对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或院长。地以洞名者或称洞主。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叙山南:“ 南唐 昇元 中,因洞( 白鹿洞 )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以国子监九经 李善道 为洞主,以主教授。”
《國語辭典》:土司  拼音:tǔ sī
1.职官名。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明史。卷七二。职官志》:「凡土司之官九级,自从三品至从七品,皆无岁禄。」
2.一种面包。参见「吐司」条。
《国语辞典》:火下  拼音:huǒ xià
一伙。指属于同一首领辖下的巡逻人员。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防隅巡警》:「更有火下地分,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