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1,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叫呼
呼称
呼谓
左右
兄弟
夫子
小人
孟子
男儿
家家
弟兄
前辈
家人
老翁
上人
《漢語大詞典》:叫呼
亦作“ 叫嘑 ”。亦作“ 叫謼 ”。
(1).呼喊;呼叫。《淮南子·兵略训》:“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二月,蛮以云梁、鹅车四面攻,士叫謼。”新唐书·陈子昂传:“春作无时,何望有秋?彫甿遗噍,再罹艰苦,有不堪其苦,则逸为盗贼,揭梃叫嘑,可不深图哉!”
(2).指称呼。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只为他错投胎,把娘来叫呼。致令我莽报德,借伊来偿补。”
(3).指讥笑。后汉书·荀韩锺等传论:“ 汉 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士有不谈此者,则芸夫牧竖已叫呼之矣。” 李贤 注:“叫呼,讥笑之也。”
《漢語大詞典》:呼称(呼稱)
称呼。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封五王诏》:“继自今,众兵将呼称朕为主则止,不宜称上,致冒犯天父也。”
分類:称呼
《漢語大詞典》:呼谓(呼謂)
称呼,称谓。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禁男娼》:“﹝男娼﹞皆傅脂粉,盛装饰,善针指,呼谓亦如妇人。”
分類:称呼
《國語辭典》:左右  拼音:zuǒ yòu
1.左方与右方。《后汉书。卷七二。董卓列传》:「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门过去,一个大天井。又几十层高坡上去,三座门。进去一座丹墀。左右两廊,奉著从祀历代先贤神位。」
2.附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顾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颓基焉。」《文明小史》第三四回:「他左右一看没人,提起长衫,奋身一跃而过。」
3.称跟从的侍者为「左右」。《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三国演义》第三回:「至嘉德殿门,张让、段圭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
4.书札中常用的称谓敬辞,不直言对方本人,而称其侍者,以示尊敬。《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是故不敢慝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战国策。燕策二》:「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
5.帮助、辅助。《诗经。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唐。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稔闻其德。」
6.控制、指挥。《国语。越语上》:「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
7.背离,有二心。《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郅恽》:「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
8.反正。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小娘子,左右这里无人,我央及你咱。」《水浒传》第六二回:「左右是死,索性说了。」
9.上下、光景。多放在数量词后,表示约略之数。汉。王充《论衡。齐世》:「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彊老寿,百岁左右。」《董西厢》卷五:「我眼巴巴的盼今宵,还二更左右不来到。」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ì
1.男子同胞先出生的为兄,后出生的为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内外的族亲、姻亲。《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汉。郑玄。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丧服》:「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汉。郑玄。注:「兄弟,犹言族亲也。」
3.同姓之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4.泛指意气相投的朋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浒传》第七五回:「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
5.比喻两者相当,不相上下。《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会人物。如:「道上兄弟」。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i
1.特指弟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关某在蒲州解良。」《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
2.男子自谦之词。《老残游记》第三回:「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从十七岁到上海,彼时老人家还在世,生意亦还过得去。」
《國語辭典》:夫子  拼音:fū zǐ
1.古代对男子的敬称。《易经。恒卦。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唐。李白 赠孟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2.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故特指孔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
3.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孟子。梁惠王上》:「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4.称谓。旧时妇人对丈夫的尊称。《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红楼梦》第一○五回:「见眼前俱是贾政的人,自己夫子被拘,媳妇病危。」
《國語辭典》:夫子  拼音:fū zi
脚夫、夫役。《水浒传》第一六回:「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就这两个夫子,缓缓而行也罢。」
《國語辭典》:夫子(伕子)  拼音:fū zi
临时受雇供人役使的人。如:「你的行李太重了,我去替你找个夫子来好了。」
《國語辭典》:小人  拼音:xiǎo rén
1.形体较小的人。相对于巨人而言。
2.平民百姓。《书经。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无德智修养、人格卑劣的人。《易经。系辞下》:「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自称的谦词。《左传。隐公元年》:「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小人附舟来的,是巡检邹圭,他也是老爷的旧吏,老爷问他,他备知端的。」
《國語辭典》:孟子  拼音:mèng zǐ
1.战国时孟轲。参见「孟轲」条。
2.书名。孟轲撰,由弟子辑录而成,七篇,十四卷。有汉赵岐注、宋孙奭疏、朱熹集注,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國語辭典》:男儿(男兒)  拼音:nán ér
1.男孩子。晋。陶渊明〈责子〉诗:「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2.指丈夫、夫婿。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我不曾有片时忘的下俺那染病的男儿,知他如今是死那活那。」
3.有大丈夫气概的人。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文天祥〈满江红。试问琵琶〉词:「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漢語大詞典》:家家
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北齐书·南阳王绰传:“ 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姨姨。”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 儼 辞曰:‘ 士开 昔来实合万死,谋废至尊,剃家家髮为尼,臣为是矫詔诛之。’” 胡三省 注:“ 齐 诸王皆呼嫡母为家家。”
《國語辭典》:弟兄  拼音:dì xiong
称谓:(1)称哥哥与弟弟。《管子。山至数》:「弟兄十人,分国为十,兄弟五人,分国为五。」《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来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可避忌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2)称弟弟。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我与那相识每会合,宾朋每同坐,都是些羊弟兄狗哥哥。」《红楼梦》第五回:「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弟兄之幸矣。」(3)对亲密伙伴朋友的称呼。《水浒传》第五○回:「这孙提辖是我弟兄,自幼与他他同师学艺。」《儒林外史》第三回:「现放著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
《國語辭典》:前辈(前輩)  拼音:qián bèi
1.称年辈较尊或资历较深的人。汉。孔融〈与曹公书论盛孝章〉:「今之少年,喜谤前辈。」《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高老先生虽是一个前辈,却全不做身分,最好顽耍,同众位说说笑笑,并无顾忌。」
2.旧日翰林尊称先入院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
《國語辭典》:家人  拼音:jiā rén
1.一家的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
2.仆役。《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把旧屋空著,只做个仓厅,堆积些零碎米麦在内,留下一房家人。」《红楼梦》第六四回:「再拨两窝子家人过去伏侍。」
3.《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离(☲)下巽(☴)上,表示修家内之道。
《國語辭典》:老翁  拼音:lǎo wēng
1.老年人。三国魏。曹丕〈又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2.称谓。称呼自己或他人的父亲。
《國語辭典》:上人  拼音:shàng rén
1.道德智慧在一般人之上的人。汉。贾谊《新书。卷九。修政语下》:「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2.主人、居上位的领导者。《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大经。正乱》:「上人正一,下人静之,正以侍(待)天,静以须人。」明。谢肇制《五杂组。卷一四。事部二》:「贝锦一成,泣血剖心,上人终不见信。」
3.本是尊称修行、智慧都很卓越的高僧,亦用以敬称一般出家人。《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宋。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