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异方(異方)  拼音:yì fāng
1.异国或他乡。《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祇令人悲,增忉怛耳。」唐。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2.不同的地方。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三:「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漢語大詞典》:殊服
(1).不同的服饰。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便姗嫳屑,与俗殊服。”汉书·王吉传:“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作伪萌生。”
(2).指异国或异族。 汉 张衡 《司空陈公诔》:“致训京畿,协和万邦;万邦既协,殊服来同。”
《國語辭典》:客死  拼音:kè sǐ
死于外乡。《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旧唐书。卷一四二。李宝臣传》:「历兖、淄、济、淮四州刺史,竟客死东平。」
《國語辭典》:累臣(纍臣)  拼音:léi chén
被囚系的臣子。《左传。成公三年》:「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明史。卷二四二。列传。白瑜》:「今逐臣久锢,累臣久羁,一蒙矜释,即可感格天心。」
《漢語大詞典》:蕃人
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 番 ”。 唐 王建 《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唐 姚合 《穷边词》之二:“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明 茅大方 《送李曹公出镇西域》诗:“紫驼白马蕃人贡,赤黍黄羊 汉 卒屯。”
《漢語大詞典》:蕃夷
旧时中原人对外族或异国人的统称。蕃,通“ 番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每元朔朝会,禁军御杖宿於殿庭……文武缨佩,蕃夷酋长皆序列。” 明 唐顺之 《重修泾县儒学记》:“ 汉 兴,立博士,置辟雍……蕃夷武卒,莫不受经。”
《漢語大詞典》:蕃王
(1).封建王朝分封的侯王。蕃,通“ 藩 ”。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汉 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 晋 潘尼 《释奠颂》序:“天子乃命内外羣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南史·范晔传:“臣歷观前史二 汉 故事,诸蕃王政以妖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
(2).古代对外族或异国首领的泛称。蕃,通“ 番 ”。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诗:“花门将军善胡歌, 叶河 蕃王能汉语。” 唐 岑参 《胡歌》:“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國語辭典》:饔饩(饔餼)  拼音:yōng xì
饔,已杀好的牲畜。饩,活的牲畜。饔饩指古代的祭品。《周礼。秋官。司仪》:「致飧如致积之礼」句下汉。郑玄。注:「小礼曰飧,大礼曰饔饩。」《仪礼。聘礼》:「君使卿韦弁归饔饩五牢。」汉。郑玄。注:「牲,杀曰饔,生曰饩。」
《漢語大詞典》:秃节(秃節)
谓使臣所持的节头旄毛脱落。形容出使异国时间之长。后汉书·张衡传:“ 贯高 以端辞显义, 苏武 以秃节效贞。”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秃节 汉 臣回。”
《漢語大詞典》:蕃朝
指异国之朝廷。蕃,通“ 番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往践蕃朝,来步紫微。” 李善 注:“蕃朝, 吴 也。”南史·颜竣传:“ 竣 藉蕃朝之旧臣,每极陈得失。”
分類:异国朝廷
《漢語大詞典》:蕃学(蕃學)
(1).蕃,通“ 番 ”。 宋 朝所设供外族或异国人读书的学校。宋史·神宗纪二:“﹝ 熙寧 八年三月﹞戊戌,知 河州 鲜于师中 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
(2).蕃,通“ 番 ”。谓 宋 代 西夏国 创建的学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 元昊 创制 西夏 文字后,又命 野利仁荣 主持建立蕃学( 党项 学)……选拔 党项 和 汉 族官僚子弟入学。”
《國語辭典》:亡国奴(亡國奴)  拼音:wáng guó nú
骂被异族征服的人民或不爱国家的人。
《漢語大詞典》:主友
指在异国结识而成为朋友的居停主人。周礼·地官·调人:“主友之讎眡从父兄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曲礼》曰:‘交游之讎不同国。’主友,盖皆交游之属。主,谓适异国所主之人也。羈旅相依,有朋友之道,故与友竝言之。”
《漢語大詞典》:邦谍(邦諜)
在异国作间谍。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三曰邦谍。” 郑玄 注:“为异国反閒。” 贾公彦 疏:“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説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
分類:异国间谍
《国语辞典》:女儿国(女儿国)  拼音:nǚ ér guó
小说中所描述的奇异国度。见《镜花缘》第三二回。《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这叫做『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