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国步(國步)
(1).国家的命运。步,时运。《诗·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毛 传:“步,行;频,急也。” 高亨 注:“国步,犹国运。”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 清 黄景仁 《三忠祠》诗:“太息同声悲国步,萧条异代识宗臣。”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庸得以目前国步之崎嶇,猥自沮丧哉!”
(2).指国土。 唐 高适 《古大梁行》:“军营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五千里。”
《漢語大詞典》:水土
(1).土地表面的水和土。书·舜典:“帝曰:‘俞,咨 禹 ,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国语·周语上:“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韦昭 注:“水气不润,土枯不养,故乏财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川无滞越,水土通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毕。” 碧野 《大巴山人》:“现在,这 鹞子沟 的瀑布和溪水清清,就是周围林木保持了水土的缘故。”
(2).指水中和陆上。礼记·郊特牲:“籩豆之荐,水土之品也。” 孔颖达 疏:“其籩豆所荐之物,或水或土所生品类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3).山川;国土。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郑玄 注:“袭,因也。因水土,谓记诸夏之事,山川之异。” 三国 魏 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姦宄未静,臣常媿辱,忧为国累。” 唐 杜甫 《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4).犹本国;当地。 南朝 陈 徐陵 《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昔 晋侯 不能乘 郑 马, 赵 将不能用 楚 兵。一非水土,难为骋力。”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丞相﹞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未期周,荣加水土,移风易俗,甚洽羣情。”
(5).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晏子春秋·杂下十:“橘生 淮 南则为橘,生于 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馥庭 向在 广西 太平府 ,极言其山川奇秀,草木鸟兽之瑋奇,而水土大恶,外乡人不可居。” 凌力 《星星草》第十六章:“他要试试 盩厔 的水土能不能使兰、梅生存开花。”
《漢語大詞典》:疆域
国土;国境。荀子·君道:“则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晋 左思 《魏都赋》:“尔其疆域,则旁极 齐 秦 ,结凑 冀 道,开胷 殷 衞 ,跨躡 燕 赵 。” 宋 叶适 《取燕一》:“其后 萧禧 办理 河 东疆域,又举数百里畀之,而 王安石 、 韩絳 不知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 宋 南渡后…… 南宋 人诗文,则罕有传至中原者,疆域所限,固不能即时流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古代 中国 的强敌通常在北方大漠南北……拥有这种疆域的国家,必然成为 中国 北方边境上的大敌,因为即使被 中国 战败,退到漠北休息一时,又可以回漠南继续寇边。”
《漢語大詞典》:土宇
(1).乡土和屋宅。《诗·大雅·桑柔》:“忧心慇慇,念我土宇。” 孔颖达 疏:“既是士卒自伤,则念土宇者,自念己之乡土居宅也。”
(2).疆土;国土。后汉书·荀彧传:“公前屠 鄴城 ,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九州土宇,万国山川,物产殊宜,风化异俗。” 宋 岳飞 《奏辞宣抚副札》:“臣一介寒贱,误膺器使。顾土宇恢復之迹未见尺寸,而厚恩醲赏涯分已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五·本朝岳镇海渎碑:“自 有元 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教不同。”
《漢語大詞典》:壤地
(1).田地。管子·八观:“夫山泽广大,则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韩非子·难二:“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 章炳麟 《定版籍》:“ 孙文 曰:‘故买鬻者,庚偿其劳力而已,非能买其壤地也。’”
(2).国土;领土。左传·哀公十一年:“ 越 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今僕射 裴公 开镇蛮 荆 ,统郡惟九,常侍 杨公 ,领 湖 之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 吴玉章 《纪念七七抗战二周年对于抗战的检讨》:“ 苏联 ……与 中国 和 日本 壤地相连。”
《漢語大詞典》:地土
(1).犹土地;土壤。新唐书·贾耽传:“ 耽 嗜观书……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 海陵 ﹞ 后土祠 前后地土膏腴,尤宜芍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利:“ 世德 言 天津 濒海荒芜地土,俱可屯粮,宜设法招集开垦。”
(2).国土;领土。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本朝地土狭於 汉 唐 ,而户口如此,岂不为太平之极也。”《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中:“ 乐毅 以 齐 略 宋 地土,分与 魏国 毕昌 ,还 魏 去了。”《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三卿灭 智氏 ,地土宽饶,百姓悦服。”
(3).地方;地区。红楼梦第四八回:“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大约 广东 地土热。”
《漢語大詞典》:邦土
国土。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史记·律书:“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潧水:“ 薛瓚 注汉书云: 中牟 在 春秋 之时,为 郑 之堰也,及三卿分 晋 ,则在 魏 之邦土。”
分類:国土
《漢語大詞典》:壤土
(1).田土,田地。管子·白心:“天之视而精,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新唐书·西域传上·疏勒:“ 疏勒 ,一曰 佉沙 ,环五千里,距京师九千里而赢。多沙磧,少壤土。”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於其泊洑渐引川河,徧植草树,将多雨泽,渐可使沙漠化为壤土。”
(2).国土;领土。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事而注地於 楚 ,詘令 韩 魏 归帝重於 齐 ,是王失计也。”汉书·董仲舒传:“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
(3).犹泥土。《诗·大雅·緜》“度之薨薨” 汉 郑玄 笺:“筑墙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诸版中。”
(4).细砂和粘土含量比较接近的土壤。土粒粗大而疏松,没有过粘过燥的现象,能保水、保肥,适于种植各种植物。在地质学中,壤土参见“ 壚坶 ”。
《漢語大詞典》:国境(國境)
(1).国土;疆域。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文长 刚粗,临难受命,折衝外御,镇保国境。”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自 黄海 攻至 黑海 一带地方,以广其国境。”
(2).国界。如:国境线。
《漢語大詞典》:区土(區土)
土地;国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寳殖。” 明 何景明 《渡泸赋》:“想夫 汉 炎既烬, 蜀 都始家,区土未闢,士马不加。”
分類:土地国土
《漢語大詞典》:营域(營域)
(1).区域。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 汉 郑玄 注:“兆,为坛之营域。”《太玄·图》“日月畛营” 晋 范望 注:“营,营域。”
(2).指国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宇宙之外,营域之内,拘以无禁,束以无制。”
(3).划定区域。 汉 张衡 《西京赋》:“在彼 灵囿 之中,前后无有垠鍔。虞人掌焉,为之营域。”
《漢語大詞典》:宇守
国土;疆土。 汉 焦赣 《易林·大过之井》:“贼仁伤德,天怒不福;斩刈宗社,失其宇守。”
分類:国土疆土
《漢語大詞典》:疆徼
(1).边境;边界。梁书·昭明太子统传:“太子仁德素著,及薨……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慟哭。”
(2).疆界;国土。梁书·武帝纪上:“﹝废主﹞穷凶极悖,书契未有。征赋不一,苛酷滋章……遂使亿兆离心,疆徼侵弱。”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却思旧游国,转瞬分疆徼。”
《漢語大詞典》:山河
(1).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 山 河 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 唐 杜甫 《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叶剑英 《东北的七年》:“东北情形,好似个‘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已半非’。”
(2).指江山,国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过 江 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 新亭 ,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行军小曲》:“抗日战士向前进,嘿!反抗侵略保山河。”
《漢語大詞典》:河山
(1).河流与山岳。战国策·魏策一:“ 魏武侯 与诸大夫浮於 西河 ,称曰:‘ 河 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
(2).疆域,国土。史记·赵世家:“ 燕 秦 谋王之河山,閒三百里而通矣。”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克服投降,战胜困难,驱除 日 寇,还我河山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3). 黄河 与 华山 的并称。史记·天官书论:“及 秦 并吞 三晋 、 燕 、 代 ,自 河 山以南者中国。” 张守节 正义:“ 河 、 黄河 也。山, 华山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