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造朝
进谒;朝觐。新唐书·苏弁传:“ 弁 造朝,輒就旧著,有司疑詰,紿曰:‘我已白宰相,復旧班。’”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 政和 间,自王省丁忧归 山东 。服终造朝,举国无与谈者。”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宋制朝参亦唱喏》:“然 绍兴 中,予造朝,已不復喏矣。”
分類:进谒朝觐
《漢語大詞典》:行人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國語辭典》:来朝(來朝)  拼音:lái zhāo
1.清晨、清早。《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唐。孔颖达。正义:「其来以早朝之时。」
2.明日。《水浒传》第七七回:「今晚便杀出去好,却挨到来朝去好?」
《漢語大詞典》:朝谒(朝謁)
(1).谓参见尊者。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 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 ,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 。” 杨尚武 《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 ,使属 乐浪郡 ,四时朝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赵参政 自 延安 还,因事被劾於尚书省,久不许见。时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许朝謁,士论叹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门 灾,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漢語大詞典》:来庭(來庭)
犹来朝。谓朝觐天子。诗·大雅·常武:“四方既平, 徐方 来庭。” 孔 传:“来王庭也。” 唐 张说 《圣德颂》:“西戎远国,畏君之灵,古称即序,今乃来庭。”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神陟在天,明曜刚大。思蠲厥心,来庭来对。”
《漢語大詞典》:来王(來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漢語大詞典》:归宁(歸甯)
见“ 归寧 ”。
《漢語大詞典》:朝省
犹朝廷。《汉书·刘向传》:“远絶宗室之任,不令得给事朝省,恐其与己分权。”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被甲胄者何尝充给,趋朝省者转困支持,州閭之货殖全疎,天地之灾祥屡应。”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畏慎相:“ 孔光 沐日归休,终日燕语,不及朝省政事。”
犹朝觐、朝见。 明 汪道昆 《远山戏》:“你可在门前候,但有客相访,只説相公朝省未回。”
《漢語大詞典》:列炬
(1).排列火炬。 唐 皮日休 《叉鱼》诗:“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2).古代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等大礼时列于门内的火炬。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年谱》谓 天寳 十载时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
《漢語大詞典》:朝奏
犹朝觐,朝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礼讌及年暇,朝奏因岁通。”
分類:朝觐朝见
《國語辭典》:大宾(大賓)  拼音:dà bīn
1.诸侯。《周礼。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2.古乡饮酒礼,举一人为宾,称为「大宾」。
3.媒人。《通俗常言疏證。妇女。大宾》引《金陵杂志》:「俗云:一家有女百家求,……说媒者以妇人说合居多,必先言定聘礼聘金若干,合婚后,男女家另择媒人,谓之大宾。」
《國語辭典》:朝献(朝獻)  拼音:cháo xiàn
1.一种古代的祭礼。为向受祭的尸主献酒。《周礼。春官宗伯。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汉。郑玄。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诸侯或属国朝觐皇帝,贡献方物。《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历世未附者二十馀国,并遣使朝献。」
《國語辭典》:朝贺(朝賀)  拼音:cháo hè
向君王朝拜祝贺。《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閒住。」《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玄 注:“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3).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 唐 张九龄 《敕识匿国王书》:“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鈿、七事。”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记·逼娼》:“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漢語大詞典》:雁臣
亦作“鴈臣”。 指古代逢秋到京师朝觐,至春始还部落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北史·斛律金传:“ 魏 除为第二领人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北夷酋长遣子入侍者,常秋来春去,避中国之热,时人谓之鴈臣。” 清 钱谦益 《泗水》诗之二:“北来有燕如胡语,南望无鶯比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