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丧钟(喪鐘)  拼音:sāng zhōng
西方风俗敲钟以宣告人死亡。故比喻死亡、灭亡。如:「民主革命的成功,正敲响了极权暴政的丧钟。」
《國語辭典》:西冥  拼音:xī míng
西方幽暗的地方。《文选。谢庄。月赋》:「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國語辭典》:西海  拼音:xī hǎi
1.西方的海。亦泛指西方。《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楚辞。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2.郡名。汉朝设置,辖境约在今青海省内。
《漢語大詞典》:祆祠
(1).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通典·职官二二“萨寳府祆正”原注:“ 武德 四年置祆祠及官。常有羣 胡 奉事取火咒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祆神﹞本自 波斯国 乘神通来此,常见灵异,因立祆祠。内无像,於大屋下置大小炉,舍簷向西,人向东礼。”
(2).泛指西方传入的宗教。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 睢水 祆祠日众盛,蜡丁文字烦邦交。”
《国语辞典》:农神(农神)  拼音:nóng shén
在西方,罗马神话有专司农耕的神。罗马帝国即以十二月十七日为农神节,是人们相互馈赠、欢宴庆祝的日子;中世纪以后与耶稣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发生联系。在我国民间,则以神农氏、后稷或黄帝为农神。
《漢語大詞典》:鞮象
古代通译南方、西方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官。也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漢語大詞典》:寄鞮
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清 蒋平阶 《送李分虎之滇黔》诗:“荒服开州郡,穷边走寄鞮。”参见“ 寄象 ”。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漢語大詞典》:颢天(顥天)
本指西方之天。泛指天空,苍天。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西方曰顥天。” 高诱 注:“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顥天。”隶释·汉童子逢盛碑:“顥天不惠,伯彊涇行。”
《漢語大詞典》:西牢
旧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 中国 租界上设立的监狱。 鲁迅 《三闲集·“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邹容 ﹞后来从 日本 回国,在 上海 被捕,死在西牢里了。”
《漢語大詞典》:西锦(西錦)
西方传来的彩色丝织物。元史·世祖纪二:“己丑,以 平阳县 尹 马钦 发私粟六百石赡饥民,又给民粟种四百餘石,詔奬諭,特赐西锦一端以旌其义。”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丁酉, 弘州 匠官以犬、兔毛制如西锦者以献,授匠官知 弘州 。”
《漢語大詞典》:西纪(西紀)
西方终极之地。 元 贡师泰 《黄河行》:“或云 崑崙 之山出西纪,元气融结自兹始。”
分類:西方终极
《國語辭典》:祆教  拼音:xiān jiào
回教出现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现存于伊朗偏僻地区及盛行于印度境内帕西人中。约在西元前六~七世纪间,由琐罗亚斯德所创。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该教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端;黑暗、恶浊、不净、破坏是恶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玛兹达;代表恶端的神是安格拉。纽曼,二者虽都是时间之神楚尔凡所生,却互相斗争,斗争的结果,善必胜恶。人可以在善恶两神之争中,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直到人死后,阿胡拉。玛兹达将根据其在世的言行,进行审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狱。在宗教活动上,教徒在麻葛指导下经过一定的仪式,礼拜圣火,因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玛兹达的象徵。该教于六世纪约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但宋以后,中国史籍则不再提及。也称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漢語大詞典》:洋教
指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基督教。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商夸洋籍民洋教,时事年来多怪异。” 吴组缃 《山洪》二五:“你舅舅不是叫你下半年进那个 芜湖 搬来的吃洋教的学堂么?”
《漢語大詞典》:颂磬(頌磬)
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周礼·春官·眂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 贾公彦 疏:“以东方是生长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谓之颂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颂。”仪礼·大射:“西阶之西,颂磬东面。” 郑玄 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春秋传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忒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义,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三:“应笙之磬谓之笙磬,应歌之磬谓之颂磬。”
《漢語大詞典》:株离(株離)
(1).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周礼·春官·鞮鞻氏》“ 鞮鞻氏 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汉 郑玄 注:“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一说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乐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以舞 大夏 ” 汉 何休 注:“四夷之乐,大德广及之也。东夷之乐曰株离,南夷之乐曰任,西夷之乐曰禁,北夷之乐曰昩。”
(2).古舞曲名。尚书大传卷一下:“ 阳伯 之乐,舞《株离》。” 郑玄 注:“《株离》,舞曲名,言象物生育离根株也。”
《國語辭典》:西皮  拼音:xī pí
传统戏曲的腔调。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拍子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摇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