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超级大国
指企图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大国。它们拥有远比别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通过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军事侵略来干涉别国内政。它们组织政治和军事集团,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世界。在冷战时期,专指美国和苏联。
《漢語大詞典》: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沈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漢語大詞典》:三山骨
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漢語大詞典》:三光
(1).日、月、星。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三光垂象者乾也,厚载无穷者坤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四:“何三光之并照兮,奄云雨之冥冥。”《天雨花》第六回:“狗圈猪窠低小屋,不见三光日月星。”
(2).指日、月、五星。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曰:“三光,日、月、五星也。”
(3).指房、心、尾三星宿。礼记·乡饮酒义:“立三宾以象三光。” 郑玄 注:“三光,三大辰也。” 孔颖达 疏引尔雅:“大辰,房、心、尾也。”
(4).指烧光、杀光、抢光。原为 日本 帝国主义“扫荡”敌后抗日根椐地时实施的政策。亦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对人民烧杀掳掠的各种残暴行径。 阮章竞 《五月山花红似火》:“ 日本 侵略者疯狂推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何成湘 《和杨靖宇同志三次会见》:“疯狂的敌人竟采取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归屯并户,企图使游击队与人民群众隔绝。” 杨尚奎 《‘鹰’的眼睛》:“敌人在苏区采取砍光、烧光、搬光的‘三光政策’,到处筑起碉堡,限制红军的活动。”
《漢語大詞典》:鬼子
(1).詈词。犹言鬼东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士衡 ( 陆机 )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寧有不知,鬼子敢尔!’” 宋 陆游 《北窗病起》诗:“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
(2).在帝国主义侵 华 时期,对外国人的一种蔑称。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若鬼使,则出使外洋之员;以西人初入 中国 ,人皆呼为鬼子也。” 洪琛 《赵阎王》第三节第七幕:“那鬼子尽教着村里人吃洋教,说鬼子话,拜洋菩萨。” 叶圣陶 《春联儿》:“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漢語大詞典》:龙伯国(龍伯國)
(1).古代传说中的大人国。列子·汤问:“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钓而连六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波谷山 者,有 大人之国 ” 晋 郭璞 注:“《河图玉版》曰:‘ 龙伯国 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是又 梁氏 所谓犹以千百之 僬侥国 人,与一二之 龙伯国 人抗,蔑有济也。”
(2).近代亦借指凶狠的 英国 帝国主义。 清 魏源 《秦淮镫船引》:“十丈长人 龙伯国 ,翻天復地喷波涛。”
《漢語大詞典》:冷战(冷戰)
(1).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 茅盾 《色盲》五:“他又象感了疟疾一般打起冷战来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峻青 《海啸》第三章十七:“ 申天锡 打了一个冷战,酒意也吓消了,直翻腾着眼睛。”
(2).英语coldwar的意译。原指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现泛指国际上进行的不使用武器的斗争。 美国 政论家 李普曼 于1947年第一次使用此词。
《漢語大詞典》:白鬼
晚 清 时称侵略我国的 欧 美 帝国主义分子。 清 林昌彝 《杞忧》诗:“但使苍天生有眼,终教白鬼死无皮。” 清 秋瑾 《宝刀歌》:“白鬼西来做警鐘, 汉 人惊破奴才梦。”
《漢語大詞典》:租界
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口岸内“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老残游记》第十一回:“他却必须住在租界或外国,以骋他反背国法的手段。”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 中国 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八:“华界和租界成为两个国度似的,要越过那国界一般的铁丝网有各色各样的麻烦。”
《漢語大詞典》:义勇军(義勇軍)
(1). 五代 十国 时相当于奴兵的一种民兵。 宋 陆游 《南唐书·后主纪》:“ 元宗 时,许郡县村社竞渡,每岁重午日,官閲试之。胜者,给綵帛、银椀,皆籍姓名。至是尽取为卒,号凌波军;民奴及赘壻,号义勇军。”
(2).旧时对地方绅办团练的专称。 清 邹树荣 《蔼青诗草·练民兵》:“贼起正兵苦不足,城中共设团练局;章武五旗义勇军,官吏乡绅联部曲。”原注:“官团名章武,军分青、白、黑、红、緑五旗,绅团名义勇军。”
(3).“九一八”事变后抵抗 日本 帝国主义侵 华 的人民武装。初起于我国 东北 各省。
《漢語大詞典》:义和团(義和團)
清 末我国北方人民自发组织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原名“义和拳”,开始活动于 山东 ,不久扩展到北方各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时,义和团奋起抗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后在八国联军和 清 政府联合进攻下失败。参见“ 义和拳 ”。
《漢語大詞典》:义和拳(義和拳)
起自十九世纪初的我国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为主体的民间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最初流行于 山东 、 河南 等地,采用白莲教的经典和教义进行宣传,以设拳厂、练拳术的方式组织群众。1896年在 山东 反对外国教会斗争中, 曹州 出现大刀会, 德州 一带则有 朱红灯 领导的义和拳。此后义和拳更利用设神坛、喝符水等活动,鼓舞群众不怕洋枪洋炮,进行反侵略斗争。1899年,改义和拳为义和团,逐步由 山东 扩展到 华北 各省。参见“ 义和团 ”。
《漢語大詞典》: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義)
指 孙中山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漢語大詞典》:保护国(保護國)
被帝国主义国家用保护的名义统治着,但形式上仍保留原有政府的国家。它是殖民地的一种形式。这种保护关系一般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签订条约而确定下来的。
《漢語大詞典》:帝国主义(帝國主義)
(1).又称“垄断资本主义”。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即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
(2).指帝国主义国家。
《漢語大詞典》:工部局
1840年鸦片战争后, 英 、 美 、 日 等帝国主义在 上海 、 天津 等地租界设立的行政机关,是帝国主义执行殖民政策和奴役 中国 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 上海 、 天津 等地租界由日伪政府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 鲁迅 《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很知道 香港 总督的德政, 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
《漢語大詞典》: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資産階級)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某些民族独立国家里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对革命的敌人的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