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六
(1).即十二。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诗:“周流二六候,閒置十二亭。”《文选·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车二六,三倾五城。” 李善 注引《太史公书》曰:“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十二乘者十枚。” 明 高道素 《上元赋》:“迎珠履之三千,列金釵之二六。”
(2).京剧西皮调名。详“ 二六板 ”。
《國語辭典》:二六板  拼音:èr liù bǎn
戏曲唱腔的一种板式。二拍子节奏较快,字多腔少,曲调流畅。宜于表现说理、写景及人物内心的情感。
《漢語大詞典》:南北路
(1).向南和向北的道路。 清 宋琬 《京口遣怀时江上戒严》诗:“出忘南北路,坐废短长吟。”
(2).戏曲声腔中的皮(西皮)黄(二黄)的别称。因西皮来自(陕西)而称为“北路”,二黄来自 安徽 而称为“南路”,合称“南北路”。
《國語辭典》:皮黄(皮黃)  拼音:pí huáng
传统戏曲的腔调。为西皮、二黄的合称。清初,皮黄是汉调和徽调的主要腔调,随著汉调、徽调以及二者合流演变而成的平剧在各地流传,对湘剧、粤剧、桂剧、滇剧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作「皮簧」。
《国语辞典》:京调(京调)  拼音:jīng diào
旧时盛行于北平的西皮、二黄等曲调的总称。
《國語辭典》:西皮  拼音:xī pí
传统戏曲的腔调。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拍子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摇板等。
《國語辭典》:摇板(搖板)  拼音:yáo bǎn
一种近代戏曲唱腔的板式。伴、唱分离,伴奏音乐依正常板眼,而唱腔节奏却缓慢且无板眼的界线,可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
《国语辞典》:皮黄腔(皮黄腔)  拼音:pí huáng qiāng
传统戏曲的腔调。为西皮、二黄的合称。西皮腔,一般认为源自陕西梆子腔;二黄腔说法不一。大体而言,西皮、二黄各有其板式类别,以表达各种感情。
《國語辭典》:二六板  拼音:èr liù bǎn
戏曲唱腔的一种板式。二拍子节奏较快,字多腔少,曲调流畅。宜于表现说理、写景及人物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