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达(通達)  拼音:tōng dá
1.明白事理。《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2.通畅无阻。如:「住在这里,可通达四方,交通极为便利。」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漢語大詞典》:寄鞮
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清 蒋平阶 《送李分虎之滇黔》诗:“荒服开州郡,穷边走寄鞮。”参见“ 寄象 ”。
《漢語大詞典》:寄象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漢語大詞典》:骛置(騖置)
犹言急驰传递。置,古时交通传递的站头。《淮南子·主术训》:“故至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虽驰传騖置不若此其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