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铙(金鐃)
(1).即铙。古军乐器名。“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郑玄 注:“鐃,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 淮西 古地 雍州 师,画角金鐃旦夕吹。” 清 朱仕琇 《髻亭记》:“ 大弋山 者,世传 越王 无诸 西巡,弋猎于山,遗金鐃,因一名 鐃山 。”
(2).打击乐器。即铙钹。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折:“开象教,演金鐃。香焚宝鼎云光遶,衲挂松枝幡影飘。”
(3).指舞曲。 明 陈子龙 《边风行》:“金鐃十部尽胡乐,屈巵舞女酬新功。”
《國語辭典》:绿水(綠水)  拼音:lǜ shuǐ
清澈、澄净的水。如:「绿水荡漾」。
《漢語大詞典》:散花
(1).使花朵飘散。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 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 、 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 ,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3).指散花天女。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 维摩 丈室久空空,不与散花同梦。”参见“ 散花天女 ”。
(4).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参见“ 散华 ”。
(5).舞曲名。隋书·音乐志下:“行曲有《单交路》,舞曲有《散花》。”
(6).楼名。在 四川 成都 。 唐 李白 《登锦城散花楼》诗:“日照 锦城 头,朝光 散花楼 。” 王琦 注:“ 散花楼 ,在 摩訶池 上, 蜀王 秀 所建。”
《漢語大詞典》:散花天女
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説甚么出水 洛神 ,还疑作散花天女。”
分類:佛经人物
《漢語大詞典》:散华(散華)
(1).为供佛而散撒花朵。《无量寿经》卷下:“悬繒然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2).佛教语。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华”。华,花。 隋 智顗 《法华经文句·序品》:“佛赴缘作散华贯华两説,结集者按説传之,论者依经申之。”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序品之二:“一者随国法不同,如 震旦 有序铭之文, 天竺 有散华贯华之説也。”
《國語辭典》:康乐(康樂)  拼音:kāng lè
1.安乐。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孝文帝》:「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2.古代的一种舞曲。《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國語辭典》:白纻(白紵)  拼音:bái zhù
1.细致而洁白的夏布。唐。张藉〈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2.白纻歌的简称。参见「白纻歌」条。
《國語辭典》:水曲  拼音:shuǐ qū
1.水流弯曲。唐。陆龟蒙 阖闾城北有卖花翁讨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袭美诗:「故城边有卖花翁,水曲舟轻去尽通。」
2.水流曲折处。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诗:「水曲文鱼聚,林瞑鸦鸟飞。」
《漢語大詞典》:采桑(採桑)
(1).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南朝 宋 鲍照 、 梁 简文帝 、 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名《採桑》。后人多所仿效。
(2).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採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採桑度〉序
(3).乐府近代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採桑〉序:“《乐苑》:‘《採桑》,羽调曲。又有《杨下採桑》。’按《採桑》本清商西曲也。” 唐 张祜 有此作。
(1).谓采摘桑叶。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 罗敷 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2).古乐曲名。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采桑》, 晋 清商西曲。羽调。 唐 有大曲。”参见“ 采桑子 ”。
(3).古 黄河 津渡名。在今 山西 乡宁 西。左传·僖公八年:“ 晋 里克 帅师, 梁由靡 御, 虢射 为右,以败 狄 于 采桑 。” 杜预 注:“ 平阳 北 屈县 西南有 采桑津 。”
《漢語大詞典》:采桑子(採桑子)
词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桑》《杨下採桑》。 南朝 后主 作词名《採桑子传》,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罗敷媚》《丑奴儿》。双调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桑》,截取一“遍”单行,后用作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摊破采桑子》,一名《摊破丑奴儿》,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儿》,五十字;皆平韵。 宋 词《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九十字,多平仄互叶。
《國語辭典》:回波  拼音:huí bō
1.水波回荡。如:「轻风吹来,湖面回波荡漾。」唐。吴融 中夜闻啼禽诗:「若非西涧回波触,即是南塘急雨惊。」
2.比喻文章变化万千。《淮南子。本经》:「嬴镂雕琢,诡文回波。」
3.比喻以目传情。宋。秦观 浣溪沙。脚上鞋儿四寸罗词:「脚上鞋儿四寸罗,唇边朱粉一樱多,见人无语但回波。」
《漢語大詞典》:回波词(迴波詞)
乐府曲名。每句六言,第一句用“迴波尔时”四字起,故名。后亦为舞曲。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景龙 中,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迴波词》,方便以求官爵。”亦作“ 迴波乐 ”。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沈佺期 曾以罪謫遇恩,官还秩,朱紱未復,尝内晏,羣臣皆歌《迴波乐》,撰词起舞,因是多求迁擢。”亦省称“ 迴波 ”。 清 赵翼 《题汶上旅壁》诗:“十二年前过 汶河 ,曾徵红粉唱《迴波》。” 清 蒲松龄 《拟上徵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给扎授题,《迴波》自舞;临轩简士,落纸如飞。”
《國語辭典》:北里  拼音:běi lǐ
1.泛指北边的村里。如:「咱家镇上亲戚多,北里有堂伯,南城有表姑。」唐。李贺〈箜篌引〉:「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
2.唐代长安妓女集居在北门平康里内,后来就以北里为妓院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轻性命天伦遭惨变,豁眼界北里试嬉游。」
《國語辭典》:九宫(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种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也称为「南北九宫」。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漢語大詞典》:九宫十三调(九宫十三調)
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曲谱凡例》:“南曲九宫十三调,盖以仙吕为一宫,而羽调附之;正宫为一宫,而大石调附之;中吕为一宫,而般涉调附之;南吕为一宫,黄钟为一宫,越调为一宫,商调为一宫,而小石调附之;双调为一宫,仙吕入双调为一宫,共为九宫十三调。”
《國語辭典》:九宫格(九宮格)  拼音:jiǔ gōng gé
临帖所用的界格纸。每一大格用「井」字形划分为九小格,以便于临摹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划部位。另有田字格、米字格等,功用相当。简称为「九宫」。
《漢語大詞典》:回鸾(迴鸞)
(1).旧俗指婚后三日女偕婿归省父母。又称双回门。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今人三日后,女偕壻省父母,谓之‘回鸞’, 闽 人谓之‘转马’,盖 春秋 时有‘回马’之义也。”参见“ 回门 ”。
(2).舞曲名。详“ 回鸞舞 ”。
(1).古代舞曲名。 南朝 梁 沈约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迴鸞》献爵,摐金委奠。” 北周 庾信 《春赋》:“《阳春》《緑水》之曲,《对凤》《迴鸞》之舞。”
(2).犹回銮。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岂若钦明后,迴鸞 鷲岭 岐。”
《國語辭典》:回门(回門)  拼音:huí mén
女子出嫁后,首次偕同夫婿归返娘家拜见父母,称为「回门」。《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待我满月回门来,亲自上门叫聒噪。」
《漢語大詞典》:回鸾舞(回鸞舞)
古舞曲名。 元 许有孚 《侍饮圭塘和桢韵》:“风吹杨柳回鸞舞,雨浥芙蕖堕马妆。”
《漢語大詞典》:公莫
舞曲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至 唐 武后 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萱》《子夜》《团扇》《懊憹》《石城》《莫愁》《扬叛儿》《乌夜啼》《玉树后庭花》等,止六十三曲。”参见“ 公莫舞 ”。
《國語辭典》:公莫舞  拼音:gōng mò wǔ
一种古代的舞蹈。分祭祀的郊庙颂舞与娱乐的民间杂舞。舞者持巾起舞。《晋书。卷二三。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也称为「巾舞」。
《漢語大詞典》:石州
(1).乐府商调曲名。 唐 李商隐 《代赠》诗之二:“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2).舞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石州 宋 郭茂倩 题解:“《石州》,商调曲也,又有舞《石州》。” 宋 欧阳修 《浣溪沙》词:“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
《國語辭典》:剑器(劍器)  拼音:jiàn qì
1.剑。
2.一种古代武舞曲的名称。相传自西域传入。《文献通考。舞部》:「谓剑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装空手而舞。」
分類:武舞舞曲
《漢語大詞典》:白鸠(白鳩)
(1).鸟名。古以为瑞物。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白鳩丹鸟,素鱼断蛇。” 李善 注引《吴录·孙策使张紘与袁绍书》:“ 殷汤 有白鳩之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燎鹊以祭”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八月癸丑,白鳩见於 章安 。”云笈七籤卷二八:“山有二石室,有一神井,白鹿、白鹤、白鳩时来饮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青鹪:“鳩有白鳩、緑鳩。”
(2).舞曲名。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康有为 《〈味梨集〉序》:“ 六朝 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乌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