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气体(氣體)  拼音:qì tǐ
1.物质三态之一。形状和体积不固定,会随容器而异,可充满整个容器空间,如空气即是。
2.有生命的现象。《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
《國語辭典》:神采  拼音:shén cǎi
精神、风采。如:「神采飞扬」。《北齐书。卷二三。列传。崔㥄》:「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元史。卷一七二。列传。赵孟頫》:「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
《漢語大詞典》:暄寒
(1).犹寒暄。谓谈天气和饮食起居之类的应酬话。南史·蔡撙传:“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謁……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復餘言。” 唐 徐凝 《奉和鹦鹉》:“毛羽曾经剪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2).犹寒暑。亦指年岁。《梁书·王僧孺传》:“近别之后,将隔暄寒,思子为劳。”《陈书·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歷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唐 黄滔 《刑部郑郎中启》:“遂使一换暄寒,三更扬歷。”
《漢語大詞典》:烟煴(煙煴)
亦作“烟熅”。
(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國語辭典》:吹管  拼音:chuī guǎn
1.吹奏箫、笛等管乐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讴竟路。」
2.吹箫。唐。李商隐 相思诗:「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
3.以压缩的氧气和其他可燃气体为燃料,喷出高温火焰的管状装置。可以用来焊接金属或截断金属板。
《國語辭典》:吹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國語辭典》:宝石(寶石)  拼音:bǎo shí
珍贵的矿石。通常被切割、擦润、抛光后作为收集品、收藏品或穿著装饰之用。作为宝石的矿物,一般颜色鲜艳柔和,光泽和花纹美观,结构均匀,折光率强,硬度较大,化学成分稳定。
《国语辞典》:阴阳和(阴阳和)  拼音:yīn yáng hé
阴气和阳气和合。《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阴阳和,而后雨泽降。」
《漢語大詞典》:气朔(氣朔)
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 灵臺 。” 李善 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 郑氏 《毛诗笺》曰:‘天子有 灵臺 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移气朔兮变罗紈,白露凝兮岁将阑。”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学校:“学歷者能算气朔,即补博士弟子。”
《漢語大詞典》:戴履
(1).见“ 戴天履地 ”。
(2).戴气和履气。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参见“ 戴气 ”。
分類:气和
《國語辭典》:戴天履地  拼音:dài tiān lǚ dì
头顶著天,脚踏著地。比喻生存于人世间。《后汉书。卷四八。翟酺传》:「臣荷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履地。」《周书。卷一一。晋荡公护传》:「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漢語大詞典》:戴气(戴氣)
罩在太阳之上的黄气。日晕时可见。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气状》:“伏以五色庆云,盖是小瑞,戴气抱珥,所谓殊祥。”宋史·天文志五:“凡黄气环在日左右为抱气;居日上为戴气,为冠气;居日下为承气,为履气。”清史稿·天文志十三:“日生戴气者, 顺治 二年十一月辛亥。”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國語辭典》:精血  拼音:jīng xiě
中医上指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大影响的精气和血液,精血的盈亏象徵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國語辭典》:云芝(雲芝)  拼音:yún zhī
植物名。多孔菌科革盖菌属,担子菌类。子实体无柄,平伏,半圆形至贝壳状,菌盖革质,腹瓦状排列,常互相连接而呈玫瑰花样或整行排列。菌肉革质状,肉薄。菌伞有细绒毛环生。菌丝及子实体可供治疗慢性肝炎、B型肝炎、抗癌等。
《國語辭典》:浊气(濁氣)  拼音:zhuó qì
混浊不清之气。《西游记》第三九回:「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
《漢語大詞典》:余勇(餘勇)
谓有未尽的勇气和力量。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敛气餘勇,雄边遗则。”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天子按劒徵餘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醉乡追旧游,笔阵贾餘勇。” 黄人 《〈清文汇〉序》:“即词人墨客,亦蓬直麻中,赤缘朱近,类能贾餘勇,尚立言,咸有根柢,絶异稗败。”参见“ 餘勇可贾 ”。
《國語辭典》:气性(氣性)  拼音:qì xìng
1.性情、脾气。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红楼梦》第三二回:「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2.禀性、气质。《抱朴子。外篇。清鉴》:「或外候同而用意异,或气性殊而所务合。」汉。王充《论衡。无形》:「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