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善
(1).指坏事。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史记·孝文本纪:“ 吕产 欲为不善,丞相 陈平 与太尉 周勃 谋夺 吕产 等军。”
(2).指恶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然明 曰:‘政将焉往?’ 裨諶 曰:‘善之代不善,天命也,其焉辟 子产 ?’” 杨伯峻 注:“以好人代替坏人。”国语·晋语六:“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进矣。”
(3).指缺点。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僕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4).不良;不好。庄子·至乐:“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迎面有二个人行将至,忽悄语曰:‘来矣。’某知其意不善,怖极计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 吴天宝 人小,器量可大,看出 姚大婶 气色不善,也不介意,还是说呀笑的,到底把 姚大婶 引乐了。”
(5).不长于。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至乏絶,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6).犹言非同小可。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若有人撞见,这顿打可不善也。”
《漢語大詞典》:浮梁
(1).即浮桥。《方言》第九:“艁舟谓之浮梁。” 郭璞 注:“即今浮桥。”文选·潘岳〈闲居赋〉:“浮梁黝以径度, 灵臺 杰其高峙。”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即今浮桥。”旧唐书·哀帝纪:“ 杨师厚 於 襄州 西六十里 阴谷 江口伐竹木以为浮梁。” 清 顾炎武 《蒲州西门外铁牛唐时所造以系浮桥在今河西徙十馀里矣》诗:“ 唐 代浮梁处,遗牛制尚新。”参见“ 浮桥 ”。
(2).不良。 清 杨懋建 《帝城花样·秋芙传》:“浮梁子弟,靡然从风,一倡百和,几有若狂之叹。”原注:“ 宋 人小説谓无良曰浮梁。”
(3).旧县名。属 江西省 。 汉 鄱阳县 地, 唐 武德 四年,析置 新平县 , 天宝 元年改名 浮梁 , 明 清 皆属 饶州府 。1960年并入 景德镇市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 买茶去。”后以浮梁借指商人。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成自题》:“过眼飘零随败絮,伤心老大嫁浮梁。”
《漢語大詞典》:浮桥(浮橋)
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绳索上面铺木板而造成的桥。东观汉记·吴汉传:“﹝ 田戎 ﹞据浮桥于江上, 汉 锯絶横桥,大破之。” 唐 贾岛 《寄乔侍郎》诗:“大寧犹未到,曾渡北浮桥。”尔雅·释水“天子造舟” 宋 邢昺 疏:“言造舟者,比船於水,加板於上,即今之浮桥。”《前汉书平话》卷下:“半夜前后,河水长十分,溢满 长安 浮桥。” 茅盾 《锻炼》二一:“但如果把这四条小船连接起来,作为一道浮桥,直达那倾斜的河滩,那就有办法。”
《漢語大詞典》:不淑
(1).不善;不良。《诗·鄘风·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郑玄 笺:“子乃服饰如是,而为不善之行。” 茅盾 《色盲》四:“她怕自己找的那一个也还是不淑。”
(2).吊问之词。犹言不幸。逸周书·度邑:“王乃升 汾 之阜以望 商 邑,永叹 曰 :‘呜呼不淑!’”礼记·杂记上:“寡君使某,如何不淑。” 陈澔 集说:“如何不淑,慰问之辞,言何为而罹此凶祸也。”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哀叶廷振》:“望斯人之不淑兮,慨吾道之将微。”
《漢語大詞典》:瑕恶(瑕惡)
缺损;不良。周礼·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 汉 郑玄 注:“刃也,脊也,其金如一,虽至敝尽,无瑕恶也。”《诗·秦风·小戎》“温其如玉” 唐 孔颖达 疏:“其心性温然,其如玉无有瑕恶之处也。”
分類:不良
《漢語大詞典》:根本
(1).植物的根干。 宋 梅尧臣 《送孙曼卿赴举》诗:“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枝叶之枯,必在根本。” 鲁迅 《野草·题辞》:“根本不深,花叶不美。”
(2).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 翦 为宿将, 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致圽身。” 宋 苏轼 《乞留顾状》:“给事中 顾临 ,资性方正,学有根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不如回去商议置买些田产,做了根本,将餘下的再出来运算。”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其根本见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
(3).来由。《西游记》第三九回:“他的一节儿起落根本,我尽知之。”
(4).全然。 巴金 《寒夜》三:“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时候他应该下楼去吃饭。”
(5).从来;本来。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围绕我们的社会,根本就容不下一个处处露出本来面目的好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但是,说着说着,忽然间他竟忘情地对 林道静 凝视起来,好像他根本不是在谈话。”
(6).彻底。如:问题已经根本解决。不良风气已经根本改变。
《漢語大詞典》:嗜好
(1).喜好,特殊的爱好。尹文子·大道下:“夫佞辩者……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岂能弃交修赊,抑遗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难成之远功哉!”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盖 汉 多叛人,陷於穷漠,衣食嗜好,皆不如意。”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 林则徐 ﹞每见客,必详问其生平,及技能嗜好与所遇山川风俗。”
(2).今多以指不良的爱好。 梁斌 《红旗谱》十二:“ 冯老兰 说:‘我这一辈子了,没妄花过一个大钱,没有半点嗜好!’” 巴金 《利娜》上:“不过对于他这样的人这是不够的,因为他在修道院里就得了喝烧酒找女人的嗜好。”
《漢語大詞典》:习气(習氣)
(1).佛教语。谓烦恼的残余成分。佛教认为一切烦恼皆分现行、种子、习气三者,既伏烦恼之现行,且断烦恼之种子,尚有烦恼之余气,现烦恼相,名为“习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摧伏众魔及诸外道,灭除一切烦恼习气,入菩萨地,近如来地。”大智度论·释初品:“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
(2).习惯;习性。后多指逐渐形成的不良习惯或作风。 宋 苏轼 《再和潜师》:“ 东坡 习气除未尽,时復长篇书小草。”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歛矣,而民间之习气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郭小川 《秋歌》:“滚它的吧,市侩哲学,庸人习气,懦夫行径。”
《漢語大詞典》:逆风(逆風)
(1).指反风向;处于上风头。成实论·论门品:“又説拘毗罗花能逆风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林公 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 刘孝标 注:“成实论曰:‘波利质多天树,其香则逆风而闻。’”
(2).恶风;狂风。 南朝 梁 朱超 《咏独栖鸟》:“可念无端失林鸟,此夜逆风何处归。”
(3).迎风;顶风。 唐 王建 《水夫谣》:“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驛迢迢波淼淼。”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法嗣·大宁道宽禅师:“到这里唤作顺水放船,且道逆风举棹,谁是好手?”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通讯员﹞一路上高兴地招着手,张开嘴像是叫什么,可是逆风,一点也听不见他叫什么。”
(4).跟车船等行进方向相反的风。 清 方文 《丹阳》诗:“ 江 行无奈逆风何,上岸驴羣不受驮。”
(5).比喻不良的风气,不利于前进的思潮。 回春 《对于百家争鸣的逆风》:“我以为,这位领导人所代表的风气,对于百家争鸣,乃是一股逆风。”
《漢語大詞典》:菜色
(1).指饥民营养不良的脸色。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郑玄 注:“菜色,食菜之色。民无食菜之飢色。”汉书·翼奉传:“连年飢饉,加之以疾疫,百姓菜色,或至相食。” 颜师古 注:“人专食菜,故飢肤青黄,为菜色也。” 唐 欧阳詹 《送少微上人归德峰》诗:“灰心闻密行,菜色见羸容。” 茅盾 《秋收》一:“这火光,虽然掩过了 四大娘 脸上的菜色,可掩不过她那消瘦。”
(2).谓受饥。史记·游侠列传:“ 仲尼 畏 匡 ,菜色 陈 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 仲尼 菜色 陈 蔡 , 孟軻 困於 齐 梁 同乎哉!”
《漢語大詞典》:不臧
(1).不善,不良。《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他人之善,若己有之;民之不臧,公实貽耻。”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迁擢》:“间有一二不臧者,已经明斥其非,使令改过迁善。”
(2).犹不吉。魏书·姚苌传:“王者无戏言,此将不臧之徵也。”北史·僭伪附庸传·赫连定:“俄而羣狐百数,鸣於其侧, 定 命射之,无所获。恶之曰:‘所见亦大不臧,咄咄天道,復何言哉!’”
《漢語大詞典》:不良
(1).不善,不好。《诗·陈风·墓门》:“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郑玄 笺:“良,善也。”后汉书·章帝纪:“今吏多不良,擅行喜怒,或案以不罪,迫胁无辜,致令自杀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良的贱婢好难容,要砍了项上驴头。”《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王奉 忽起一个不良之心。”
(2).不良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不良主帅 魏昶 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笼头至卫。”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相国 李司徒 勉 为 开封 知县尉捕贼。时有不良试公之宽猛,乃潜纳人贿,俾公知之。”详“ 不良人 ”。
《漢語大詞典》:不良人
唐 代官府管侦缉逮捕的小吏。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隶《说铃续》:“缉事番役,在 唐 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 汉 之大谁何也。”
《漢語大詞典》:沉溺
①淹没在水里:不幸沉溺水中。②陷入不良境地,难以自拔:沉溺声色。③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拯民于沉溺。
《漢語大詞典》:招致
(1).招而使至;收罗。荀子·君道:“夫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淮南王安神仙》:“俗説: 淮南王 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旧唐书·崔胤传:“﹝ 胤 ﹞虑 全忠 急於篡代,乃与 郑元规 谋招致兵甲,以扞 茂贞 为辞。”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又开宝市于伪都,招致海商大贾。”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第三种人”》:“左翼作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神兵,或国外杀进来的仇敌,他不但要那同走几步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
(2).引起;导致。多指不良的后果。后汉书·陈龟传:“呼嗟之声,招致灾害。”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七章:“他一面埋怨自己没有拦住他,一面又痛恨 陆希荣 由于动摇招致的严重后果。” 胡德培 《写出新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如果尊重事实,辩明是非,那就要承担爱情生活中被误解的风险,可能招致与男家关系的破裂。”
《漢語大詞典》:旧染(舊染)
谓往昔沾染的不良习气。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惟新。”金史·程寀传:“诚恐郡国新民,习旧染之污,奢侈诈伪。”
《漢語大詞典》:恶意(惡意)
不良的居心;不好的用意。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 ﹞疑 临 有恶意,不令得会丧。”三国志·魏志·张鲁传:“ 鲁 曰:‘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达。今之走,避鋭锋,非有恶意。寳货仓库,国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呔!我将酒敬人,并无恶意,怎么你酒也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