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吹嘘
(1).呼气。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返魂奇事》:“众仙女见 朱 某在侧,趁势吹嘘,如柳絮漾入晴空,飘扬无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有海蛇一条,傍岸游泳,吹嘘吐沫,久而始隐。”
(2).指喘气急促。《水浒传》第十六回:“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嘆气吹嘘,对老都管説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我们直恁地苦。’”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 女娲 ﹞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呼吸吹嘘着,汗混和着。”
(3).比喻用力极小而成大事。 南朝 陈 徐陵 《檄周文》:“叱咤而平 宿豫 ,吹嘘而定 寿阳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骄》:“吹嘘定 鲁 齐 ,谈笑平 吴 楚 。” 娲石女氏 《吊国民庆祝满政府之立宪》:“今我国民,不费吹嘘之力,汗血之劳,立宪幸福,拱手以得。”
(4).吹气使冷,嘘气使暖,吹冷嘘热可使万物枯荣。后汉书·郑泰传:“ 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李贤 注:“枯者嘘之使生,生者吹之使枯,言谈论有所抑扬也。”
(5).比喻寒暖变化。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序:“故知柔条朽榦,吹嘘变其死生;落叶凋花,剪拂成其光价。” 清 秋瑾 《春草》诗:“吹嘘须着意,莫使感荣枯。”
(6).指风吹。 唐 孟郊 《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风偃四方,吹嘘猛厉,悠然作云,雨下空际。”
(7).比喻奖掖,汲引。宋书·沈攸之传:“卵翼吹嘘,得升官秩。”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 扬雄 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宋 叶适 《哭郑丈》诗之四:“泉蒙烦濬达,槁质费吹嘘。” 师陀 《李贺的梦》:“经过 韩愈 的吹嘘, 李贺 已经是名满京城了。”
(8).吹捧;夸口;说大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自己呢也很会吹嘘,一提到身家,他便告诉人家他是世袭基督徒。”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好吹嘘,总爱夸显过去他如何的阔绰豪放。”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美国 人吹嘘,说这个师有一百七十五年建军的历史。”
(9).谓吹竽。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昔早滥於吹嘘,藉《文言》之庆餘。” 倪璠 注引《韩子》:“ 齐宣王 使人吹竽。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粟食与三百人等。 宣王 死, 文王 即位,一一听之,处士乃逃……吹嘘,谓吹竽也。”参见“ 吹竽 ”。
(10).道教语。导引吐纳。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僕少时授吹嘘之术於 郑先生 ,病嬾不就。”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漢語大詞典》:咻气(咻氣)
呼气;喘气。 李威仑 《爱情》:“她闭起眼皮,嘴唇微微张开,轻轻地咻气。”
分類:呼气喘气
《漢語大詞典》:呼吸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漢語大詞典》:呼应(呼應)
(1).谓有叫有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有隔座目语者,有隔舟相呼应者。”
(2).指响应;回响。 丁玲 《水》二:“她们记起了什么似的,喊着名字,四处来寻找她们的亲人。远远近近的呼应着,可是什么也听不清。”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群山在呼应,大地在欢腾。”
(3).谓沟通。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比较容易互相呼应。”
(4).犹应允,答应。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寒暄叙不成,直书情:友妻陷入豺狼穽,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夸言曾向良朋逞,急救我友相呼应。”
(5).前后关联,互相照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造园》:“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望溪方 氏,摹仿 欧 曾 ,明于呼应顿挫之法。” 茅盾 《无题》一:“那一大段关于女主角的描写……我是处处有呼应,--嗯,处处有伏笔。”
(6).比喻调度,指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乞专简大臣督师三省,庶呼应灵而事权一。”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国家虽已设海军衙门,而皮毛徒具,精义未讲,呼应不灵,规模未备,则犹未能言实效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在 煊 万不敢存五日京兆之心,而视 煊 者究不免有五日京兆之见,诚恐人心一懈,呼应即因之不灵。”
《漢語大詞典》:吁气(吁氣)
(1).叹气。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二出:“早听得君家长吁气,亦带累奴垂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慢长吁气空垂泪,念向日春宵月夜,迴廊下,恁时初见你。” 李文元 《婚事》:“只见大娘手端着腮帮,眼泪丝丝地在草墩上坐着吁气。”
(2).呼气,吐气。《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 娉 吁气长嘆。” 鲁迅 《徬徨·幸福的家庭》:“他很深的吸一口气,又用力的呼出……果然,吁气之后,心地也就轻松不少了。”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漢語大詞典》:呼嘘
(1).犹呼吸。指吸气或呼气。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宋 梅尧臣 《〈风异赋〉序》:“夫风者天地之气也,犹人之呼嘘喘吸。”
(2).指有意识的呼吸。道家的一种养生术。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於道何如也?”参见“ 呼吸 ”。
《漢語大詞典》:呼吸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漢語大詞典》:吹呼
(1).吹嘘。呼气。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2).吹嘘。犹吹捧;吹嘘。《花城》1981年第4期:“ 顾敬之 笑了笑,他听过很多奉承话,象这种吹呼劲,还没有遇到过。”
《漢語大詞典》:吹喣
吹吁。呼气。轻者为喣,急者为吹。 汉 王充 论衡·祀义:“风,犹人之有吹喣也;雨,犹人之有精液也;雷,犹人之有腹鸣也。”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亦犹一源派别,随混澄而或浊或清;一气脉分,任吹喣而为寒为暑。”一本作“ 煦 ”,误。
分類:呼气
《漢語大詞典》:哈气(哈氣)
(1).犹叹气。 丁玲 《三日杂记·老村长》:“说起 冯实有 家婆姨,他就哈气,说这村上就她们几个不肯纺线。”
(2).犹呵气,张口呼气。如:他往冻僵的手上哈气。
(3).凝聚在物体表面的水气。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驶车的面前的那把小刷子,自动的左右摆着,刷去玻璃上的哈气,也颇有趣。”
《漢語大詞典》:呼气
从肺部排出。例如:别对着我的脸呼气。
分類:排出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