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气质(氣質)
(1).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宋 张载 《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金 元好问 《送刘子东游》诗:“ 刘郎 世旧出雄边,生长 幽 并 气质全。”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既得为人,其聪明睿哲同,其性情气质同。”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气质的本然,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
(2).风度;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程元玉 抬头看时,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面颜也儘标緻,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却是雄纠纠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向知府 道:‘好个气质,像正经人家的儿女。’”
(3).犹风骨。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汉 至 魏 ,四百餘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相如 巧为形似之言, 班固 长於情理之説, 子建 、 仲宣 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三哀诗》:“ 圣俞 诗七千,歷歷尽精絶,初无追琢勤,气质稟清洁。”
(4).指气体。 清 谭嗣同 《仁学》一:“譬於烛久爇则尽跋,非烛灭也,化为气质、流质、定质也。”
《漢語大詞典》:星气(星氣)
(1).指占星望气之术。世本·作篇:“ 黄帝 使 羲和 占日, 常仪 占月, 臾区 占星气…… 隶首 作算数。”史记·佞幸列传:“ 赵同 以星气幸,常为 文帝 参乘。”晋书·武帝纪:“十二月……禁星气讖纬之学。” 严复 《救亡决论》:“如星气始於 臾区 ,勾股始於 隶首 。”
(2).星宿与节气。借指时光。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逯钦立 校注:“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指时光变化。”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一:“飘忽星气徂,青阳迫迟暮。”
(3).指星际的气体。星际物质之一。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凡得 恒河 沙数各星团星林星云星气,互相吸引不散去,是为一世界海。”
《漢語大詞典》:饙馏(饙餾)
(1).蒸饭。 唐 韩愈 《南山诗》:“或如火熺焰,或若气饙馏。” 钱仲联 集释引 祝充 曰:“饙馏,蒸饭。”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空能乞钱助饙馏,疑此有物司诸幽。”
(2).指饭食。 宋 欧阳修 《哭圣俞》诗:“文章落笔动九州,釜甑过午无饙馏。”
(3).指蒸腾的气体。 明 刘基 《题武夷图》诗:“百泉縈虹蜺,万谷蒸饙馏。”
《漢語大詞典》:散气(散氣)
(1).指从某种原质中放散出来的气体。汉书·天文志:“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 晋 张华 《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2).出气,发泄怨愤之气。《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爹嫌你,管我甚事?你如何拿人散气?”
《漢語大詞典》:呼吸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漢語大詞典》:呼应(呼應)
(1).谓有叫有答,一呼一应,互相联系。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有隔座目语者,有隔舟相呼应者。”
(2).指响应;回响。 丁玲 《水》二:“她们记起了什么似的,喊着名字,四处来寻找她们的亲人。远远近近的呼应着,可是什么也听不清。”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群山在呼应,大地在欢腾。”
(3).谓沟通。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比较容易互相呼应。”
(4).犹应允,答应。 清 李渔 《意中缘·借兵》:“寒暄叙不成,直书情:友妻陷入豺狼穽,专望你提精劲,救娉婷,锄梟獍。夸言曾向良朋逞,急救我友相呼应。”
(5).前后关联,互相照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造园》:“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望溪方 氏,摹仿 欧 曾 ,明于呼应顿挫之法。” 茅盾 《无题》一:“那一大段关于女主角的描写……我是处处有呼应,--嗯,处处有伏笔。”
(6).比喻调度,指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乞专简大臣督师三省,庶呼应灵而事权一。”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国家虽已设海军衙门,而皮毛徒具,精义未讲,呼应不灵,规模未备,则犹未能言实效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在 煊 万不敢存五日京兆之心,而视 煊 者究不免有五日京兆之见,诚恐人心一懈,呼应即因之不灵。”
《漢語大詞典》:肸蚃
亦作“肹蠁”。
(1).散布;弥漫。多指声响、气体的传播。 晋 左思 《吴都赋》:“光色炫晃,芬馥肸蠁。”肸,一本作“ 肹 ”。
(2).引申为联绵不绝。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林方伯妾》:“女生七子,三甲榜,四孝廉,簪笏肸蠁不絶。”
(3).比喻灵感通微。 晋 左思 《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蠁而兴作。”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若肸蠁之有凭,肃风飈而乍起。”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既肹蠁之不昧,岂聦明之我欺。” 明 杨慎 《送石熊峰阁老代祀泰山阙里》:“郊禋元祀啟,肹蠁九幽通。”《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此间有个 清源庙道 二郎神 ,极是肹蠁有灵。” 王国维 《送日本狩野博士游欧洲》诗:“平生未拟媚 邹 鲁 ,肹蠁每与 沂 泗 通。”
(4).犹缥缈,隐约。 唐 康骈 剧谈录·郭鄩见穷鬼:“肸蠁间常有二物,状如猿玃,衣以青衣碧衣,出入寝兴,无不相逐。”太平广记卷一三六引《柳氏史·唐玄宗》:“ 玄宗 得药喜,尽去左右,独搆火於殿中。煮未熟,怠而假寐,肸蠁之际,有神人长丈餘,马具饰身,被金甲,操戈,绕药鼎三匝。”
《漢語大詞典》:光气(光氣)
(1).灵异之气。 汉 王充 论衡·吉验:“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禎祥,或以光气。” 唐 达奚珣 《述圣颂》:“发润飘清,緫此光气,覆下土兮。”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三》:“至神无不化也,至诚无不格也。精神全而光气发,则 傅巖 、 渭 滨能入明王之梦卜。”
(2).光辉;光彩。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乘河汉之光气,骑列星之綵色。”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清 黄景仁 《题可堂印谱》:“襃然成一编, 仓斯 吐光气。” 柳青 《狠透铁》:“老监察的眼睛发亮了,皱纹脸有了光气。”
(3).景象。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西南望 崑 墟,光气难与儔。” 宋 陈师道 《平翠阁》诗:“湖山多变态,横斜光气异。”
(4).风气。 清 王韬 《〈英语汇腋〉序》:“方今朝庭与泰西诸邦通商立约,琛賮远临,梯航毕集,四十餘年来光气大开。”
(5).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气体,有剧毒。
《漢語大詞典》:凝结(凝結)
(1).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高诱 注:“凝,如脂凝也。” 五代 齐己 《贺雪》诗:“上清凝结下乾坤,为瑞为祥表致君。”朱子语类卷四五:“想初间地未成质之时,只是水,后来渐渐凝结。”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峰回路转》:“﹝潭水﹞像一块正在凝结的玉,澄澈而看不见底。”
(2).纠结;集聚。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临凝结而能断,操绳墨而无私者,干人也。” 元 赵孟俯 《赋张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诗:“千巖万壑来几上,中有絶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鐫磨。”《再生缘》第五七回:“此刻看来还可救,止不过,忧悲凝结在心胸。” 杨朔 《画水绣水》:“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漢語大詞典》:气冷
用空气而不用任何中间介质(如水和油)冷却气缸
用空气冷却
用气体作冷却剂
《漢語大詞典》:土气(土氣)
(1).地气。指从泥土中蒸发上升的气体。国语·周语上:“阳癉愤盈,土气震发。” 宋 梅尧臣 《暴雨》诗:“云薄风回雨点麤,日腥土气随吸呼。”
(2).指土壤的性质。 汉 蔡邕 《京兆樊惠渠颂》:“ 阳陵县 东,其地衍隩;土气辛螫,嘉穀不值。”
(3).指气候。列子·汤问:“土气和,亡札厉。”后汉书·东夷传·挹娄:“﹝ 挹娄 ﹞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南齐书·崔怀慎传:“载丧还 青州 ,徒跣冰雪,土气寒酷,而手足不伤,时人以为孝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4).当地的习俗。 汉 王充 论衡·谴告:“ 赵他 之性,习 越 土气,畔冠带之制。”南齐书·州郡志上:“西界荒餘,密邇寇虏,北垂萧条,土气彊獷,民不识义,唯战是习。”
(5).金、木、水、火、土五气之一。即太阴湿土生化之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雷者,土气也,其音宫也,故应之以雷。”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凡思心伤者病土气,土气病则金木水火沴之。” 唐 马总 意林卷五:“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
(6).犹俗气。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楼阁界画稍有土气,观此第五叶中,楼阁用红丝作格,似近於俗。”
(7).不时髦。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在 上海 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 老舍 《四世同堂》八二:“拿毛巾当作手绢,带出点乡下人的土气。” 魏巍 《东方》第一部十二:“衣服鞋袜都要穿得像个样子,不要让人家笑话我们太土气了。”
《漢語大詞典》:星云(星雲)
看来像云雾状的天体。银河系内太阳系以外一切非恒星状的气体尘埃云。 孙犁 《秀露集·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生活就像太空的星云一样,它是浑然一体、千变万化、互相涉及、互为因果的。” 贺敬之 《放歌集·东风万里》:“无限宇宙的星云,正向我们传来响不断的回音。” 艾青 《光的赞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
《漢語大詞典》:对流(對流)
(1).生理学上指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搀和,使温度趋于均匀。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陶行知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比如烧水,冷水重而往下沉,热水轻而往上浮,这叫做对流。”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二章四:“窝棚上有柳树笼罩,两端空气对流,虽在盛夏,颇感凉爽。”
(2).互相交流、渗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社会制度不同,词的含义甚至会起对流。例如百姓在早是专称贵族的,后来也用于一般民众了;臣、宰、仆本是奴隶,后来却成为官僚的尊称了。”
《漢語大詞典》:大气(大氣)
(1).包围地球的一层气体,是空气、水汽和微尘的混合物。 叶玉森 《渤海舟中端午》诗:“大气飞行风鷊健,孤吟出听水龙嫻。”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不到十分钟,那声音就变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笼着宇宙,吞吐着大气。”
(2).指粗重的气息。 老舍 《二马》第一段二:“他摸着把电灯开开。然后披上大氅,大气不出的用脚尖儿往楼下走。”
(3).指发出粗重的气息。《西游记》第三七回:“到宫中见你母亲,切莫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
(4).有气派;度量大。 老舍 《老字号》:“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样官样大气。”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那信我写得很堂皇大气。”
(5).大气力。《水浒传》第十七回:“哥哥,你管下许多眼明手快的公人,也有三二百个,何不与哥哥出些大气?量兄弟一个,怎救得哥哥!”
(6).犹大怒。《西游补》第十四回:“古人云:大气不隔夜。 陈相公 饶我这一次。”
《漢語大詞典》:吹管
(1).吹奏箫笛之类管乐器。后汉书·梁翼传:“﹝ 冀寿 ﹞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鐘吹管。”
(2).指吹箫。 北周 庾信 《奉和示内人》:“然香鬱金屋,吹管 凤凰臺 。” 倪璠 注引《列仙传》 萧史 善吹簫, 秦穆公 女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遂教 弄玉 作凤鸣,为作 凤凰臺 。 唐 李商隐 《相思树上》诗:“肠断 秦臺 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参见“ 吹簫 ”。
(3).以压缩的氧气和其它可燃气体为燃料,能喷出高温火焰的管状金属装置。可用来焊接金属或截断金属板。
《漢語大詞典》:吹箫(吹簫)
(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
(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簫。”详“ 吴市吹簫 ”。
(3).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漢語大詞典》:青气(青氣)
(1).青色的气体。 晋 王嘉 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
(2).青色的云气。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新唐书·五行志一:“ 贞观 十七年四月,立 晋王 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 终南山 甘河镇 。”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 望江 西方有青气亘天。”
(3).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 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 岱岳 来。”
(4).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 唐 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老舍 《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
(5).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 十三妹 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