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有道  拼音:yǒu dào
1.称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礼记。礼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汉。张衡〈西京赋〉:「招有道于侧陋,开敢谏之直言。」
2.有学问道德。《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3.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金瓶梅》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
4.汉代举士科目之一。《后汉书。卷六八。郭符许列传。郭太》:「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
5.合理。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
6.书函中常用作对人的敬称。
《國語辭典》:处士(處士)  拼音:chǔ shì
有才学而隐居不做官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也称为「处子」。
《漢語大詞典》:少微
(1).微贱。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
(2).稍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农妇:“腹少微痛,想孽障欲离身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应酬已毕,少微歇息,吃些东西。”
分類:微贱稍稍
《漢語大詞典》:少微
(1).星座名。共四星,在太微垣西南。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张守节 正义:“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士大夫也。占以明大黄润,则贤士举;不明,反是;月、五星犯守,处士忧,宰相易也。”按,五,当从汉书·天文志作“四”。晋书·隐逸传·谢敷:“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
(2).称处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唐 牟融 《送沈翔》诗:“清朝尽道无遗逸,当路谁曾访少微。”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 江 东久霣少微星。”
《國語辭典》:鹦鹉(鸚鵡)  拼音:yīng wǔ
动物名。鸟纲鹦鹉目。体长约三十公分,嘴大而短,上嘴钩曲覆下嘴,舌肥厚,善学人语。羽毛有白、红、黄、绿等色。栖于热带森林或岩洞树穴中。也称为「能言鸟」。
《漢語大詞典》:无用(無用)
(1).不起作用,没有用处。荀子·非十二子:“言无用而辩,辩不惠而察。”史记·孟尝君列传:“焚无用虚债之券。”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本朝此科废,书遂无用於世。”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乃尚剌剌不休,用心无用之地,何其不自量也!”
(2).以指没有作用的事物。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敝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3).不需要,不用。东观汉记·梁商传:“殯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前,无用三牲。” 金 元好问 《喜李彦深过聊城》诗:“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説悲辛。”红楼梦第四回:“除老父之外,餘者也就无用虑了。” 刘国钧 《并游侠行》:“男儿意气轻细作,相逢无用知名姓。”
(4).犹无能,没有才干。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祇因循。”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则为那无用的梅香无去就,送的我泼水难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七:“我近来痛感到自己的无用。”
(5).犹无法。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郑隐 ﹞又於从祖受之,而家贫无用买药。”
《國語辭典》:人才  拼音:rén cái
1.有才能学识的人。《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老残游记》第七回:「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也作「人材」。
2.人的品貌、才学。汉。王充《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有妻是刘家女,人见他生得有几分人才,都唤他做玉天仙。」
《國語辭典》:无能(無能)  拼音:wú néng
没有才干能力。《三国演义》第九回:「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老先生大位,公子高才,我老拙无能,岂堪为一日之长。」
《國語辭典》:豫章  拼音:yù zhāng
1.神话传说中的树木。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尺。本上三百杖,本如有条枝,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
2.位于昆明池中的亭台。《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
《國語辭典》:无赖(無賴)  拼音:wú lài
1.无可恃。《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
2.品性不良、放荡撒野的人。《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他族中有几个无赖,要想他法子,诬他偷汉。」
3.蛮横、放刁的行为。也称为「无赖子」。
4.无聊。南朝陈。徐陵 乌栖曲二首之二:「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5.无可奈何。《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吟无赖。」
《國語辭典》:才名  拼音:cái míng
因才学出众而有名气。《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其后才名益显,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琳字孔璋,素有才名;灵帝时为主簿。」
《國語辭典》:才子  拼音:cái zǐ
才华超迈的文士。《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有一秀才,姓沈名灿若,年方二十岁,是嘉兴有名才子。」也作「才士」。
《國語辭典》:才子(纔子)  拼音:cái zi
刚才。《西游记》第四一回:「你才子发昏的,若不是老猪救了你啊,已此了帐了。」也作「才刚」。
《國語辭典》:不才  拼音:bù cái
不成材,自谦之词。《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红楼梦》第六九回:「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國語辭典》:可人  拼音:kě rén
1.性情可取或有才德的人。《礼记。杂记下》:「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唐。孔颖达。正义:「可人也者,谓其人性行是堪可之人也。」也称为「可儿」。
2.令人满意、惹人怜爱。金。刘汲〈题西岩〉诗:「卜筑西岩最可人,青山为屋水为邻。」《董西厢》卷五:「是必你叮咛嘱付,你那可人的姐姐,教今夜早来些。」
3.爱人、意中人。《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可人去后无日见,俗子来时不待招。」
《國語辭典》:人伦(人倫)  拼音:rén lún
1.人类的伦常。《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三国演义》第二○回:「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2.人类。《荀子。富国》:「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禽兽恶死,人伦好生,仆实不辜,桓、庄何罪。」
3.人才。《北史。卷四一。杨播传》:「典选二十馀年,奖擢人伦,以为己任。」《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铨品人伦,各尽其用。」
4.评选人才。《北史。卷二一。崔宏传》:「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任。」
《漢語大詞典》:人材
(1).人的才能。《淮南子·主术训》:“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誌铭》:“太子熟看,人材须用方见。和亲久,材无所施,更无事,当遂委靡。”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序:“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
(2).有才能的人。诗·小雅·菁菁者莪序:“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承人主之志,广引人材,进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明史·太祖纪一:“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3).姿色;容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俗云:三分人材,七分粧饰。此为中人以下者言之也。”红楼梦第二一回:“二年前,他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今年才二十岁,也有几分人材。” 老舍 《茶馆》第三幕:“ 王掌柜 ,看我给你找来的小宝贝怎样?人材、岁数、打扮、经验,样样出色。”
《國語辭典》:贤人(賢人)  拼音:xián rén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一○首之一○:「无妨隐士去,即是贤人逃。」《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是一个武夫,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也作「贤者」。
2.酒。《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宋。陆游 对酒诗:「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
《漢語大詞典》:贤人酒(賢人酒)
指浊酒。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仇兆鳌 注引 鱼豢 《魏略》:“ 太祖 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宋 王安石 《春日》诗之一:“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元 吕止庵《后庭花·怀古》曲:“儒冠两鬢皤,青衫老泪多。满酌贤人酒,相扶 越 女歌。”
分類: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