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道
(1).有才艺或有道德。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 注:“道,多才艺者。”史记·游侠列传序:“昔者 虞舜 窘於井廪, 伊尹 负於鼎俎…… 仲尼 畏 匡 ,菜色 陈 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后汉书·安帝纪:“己巳,令公、卿、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有道之士各一人。” 唐 韩愈 《争臣论》:“或问諫议大夫 阳城 於 愈 ,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
(2).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论语·学而:“﹝君子﹞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有道,有道德者。”文选·张衡〈西京赋〉:“招有道於侧陋,开敢諫之直言。” 薛综 注:“举有道之士而用之也。”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 敬 五十之年,齗齗此事,不日进,则日退,惟得有道教正之,或可不为流俗人所限。”
(3).谓政治清明。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汉 班固 《白虎通·号》:“天下有道,人皆乐也。”《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值圣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时。”
(4).指政治清明之世。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莫乱三上章,有道贫贱耻。”
(5).有办法。管子·地数:“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为之有道乎?”
(6). 汉 代选举科目之一。后汉书·桓荣传:“后举孝廉、有道、方正、茂才,三公并辟,皆不应。”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 豫章 太守 陈蕃 ,太守 黄琼 辟皆不就,举有道,拜 太原 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
《漢語大詞典》:二妙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 、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 、 陈容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 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 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漢語大詞典》:九流
(1).先 秦 的九个学术流派。汉书·叙传下:“ 刘向 司籍,九流以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儒、道、阴、阳、法、名、墨、从横、杂、农,凡九家。”
(2).泛指各学术流派。北史·周高祖武帝纪:“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 清 龚自珍 《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诗:“我方九流百氏谭讌罢,酒醒炯炯神明真。”
(3).九品人物。南史·梁武帝纪:“自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参见“ 九品 ”。
(4).犹言各类,各种。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罏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5).指各种才艺。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王齐叟 彦龄 ……有絶才,九流无所不能。”
(6).江河的许多支流。 三国 魏 刘劭 《赵都赋》:“其南也,则有洪川巨瀆,黄水浊河,发源 积石 ,径拂 太华 ,洒为九流,入於玄波。” 唐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诗:“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漢語大詞典》:九品
(1).指九卿。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品,九卿。”
(2).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 魏 晋 。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 北魏 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 唐 宋 文职与 北魏 同。 隋 及 元 、 明 、 清 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 唐 韩愈 《上宰相书》:“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
(3). 魏 晋 南北朝 时士人的九种品第。晋书·刘毅传:“ 毅 以 魏 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汉书·古今人表列古今人物为九等,实为“九品”之起源。参见“ 九品中正 ”。
(4).指诗的九种风格。 明 周履靖 《骚坛秘语·总论诗》:“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然。”
(5).泛言九等,九级。南齐书·顾欢传:“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初学记卷二七引 沈怀远 《南越志》:“珠有九品。”
《分类字锦》:读史(读史)
梁书乐蔼传蔼字蔚远其舅雍州刺史宗悫尝陈器物试诸甥侄蔼时尚幼而所取惟书悫由此奇之又取史传各一卷授蔼等使读毕言所记蔼略读其举悫益善之
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后幼明慧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闲习
分类:才艺甥舅
《漢語大詞典》:勍敌(勍敵)
(1).强敌。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繇书》:“真君侯之勍敌,左右之深忧也。”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制勍敌,必示以乃文乃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寂然无声,莫测动静,此必勍敌,攻之,十恒七八败。”
(2).有力的对手,多谓才艺相当的人。 唐 司空图 《戊午三月晦》诗之一:“ 牛 夸棊品无勍敌, 谢 占诗家作上流。” 宋 司马光 续诗话:“ 李长吉 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絶无对。 曼卿 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石鼓诗:“后 子瞻 作《凤翔八观诗》《石鼓》一篇,别自出奇,乃是 韩公 勍敌。”
《漢語大詞典》:哲匠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李周翰 注:“哲,智也;匠,谓善宰万物者;谓 桓玄 也。” 唐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 刘禹锡 裴度 《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 秦 汉 ,可得而记;降於 魏 晋 ,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 张子容 ﹞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漢語大詞典》:敌手(敵手)
才艺相当的人;能力相等的对手。晋书·谢安传:“ 安 常棊劣於 玄 ( 谢玄 ),是日 玄 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宋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 刘 ,生子当如 孙仲谋 !”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人总是一方面忌恨敌手,一方面又敬畏敌手的。”
《漢語大詞典》:才艺(才藝)
亦作“ 才蓺 ”。 才能。列子·周穆王:“万物滋殖,才艺多方。”后汉书·仲长统传:“表德行以厉风俗,覈才蓺以叙官宜。” 唐 韩愈 《石鼓歌》:“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张储:“﹝ 储 ﹞多才艺,医卜、星相、堪舆、风角之术,无不通晓。” 郭沫若 《反正前后》六:“他要算是一位比较有才艺的时代儿,然而他的时代已经是过去了的时代。”
分類:才能才艺
《漢語大詞典》:怀珠(懷珠)
比喻怀藏才艺。 南朝 梁 何逊 《秋夕叹白发》诗:“直是安被褐,非敢慕怀珠。” 明 孙柚 《琴心记·相如倦游》:“不意 孝王 捐馆,宾客解散,挟綃者怀珠自悲,曳裾者搴裳濡足。”参见“ 怀珠韞玉 ”。
分類:怀藏才艺
《漢語大詞典》:怀珠韫玉(懷珠韞玉)
晋 陆机 《文赋》:“石韞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后因以“怀珠韞玉”比喻怀藏才德。 宋 杨万里 《食老菱有感》诗:“幸自江湖可避人,怀珠韞玉冷无尘。”亦作“ 怀珠抱玉 ”。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
分類:怀藏才德
《漢語大詞典》:秀士
德行才艺出众的人。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 郑玄 注:“秀士,乡大夫所考,有德行道艺者。”吕氏春秋·怀宠:“举其秀士而封侯之,选其贤良而尊显之。” 高诱 注:“秀士,儁士。”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一:“三 楚 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唐 沈佺期 《枉繫》诗之二:“今代多秀士,谁能继明辙。”《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大 唐 高宗 朝间,有一秀士,姓 王 名 勃 ,字 子安 ,祖贯 山西 晋州 龙门 人氏。” 明 清 也称秀才为秀士。
《漢語大詞典》:词艺(詞藝)
(1).文词的才艺。 唐 韩愈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跡。”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徽宗 居藩邸,已潜心词艺。” 元 袁桷 《赠番昜刘生振》诗:“林林白袍较词艺,鸊鵜淬锋儼初礪。”
(2).指文章与书法。 唐 柳宗元 《奏荐从事表》:“匪惟词艺双美,抑亦器能多适。”
《漢語大詞典》:艺人(藝人)
亦作“蓺人”。
(1).耕种的人。 明 吴承恩 《叶太母挽诗序》:“硕果登矣,然后艺人始息。”
(2).有才艺的人。书·立政:“大都小伯、艺人、表臣百司。” 孔 传:“大都邑之小长,以道艺为表干之臣。” 蔡沉 集传:“艺人者,卜祝巫匠执技以事上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创机巧以济用,总音数而竝精者,蓺人也。” 唐 柳宗元 《送杨凝郎中还汴宋诗后序》:“圣人於是抚以表臣,赞以艺人。”
(3).指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艺人或男或女,皆红巾綵服。殿前自有石鐫柱窠,百戯入场,旋立其戯竿。”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妇人裸扑》:“召诸色艺人,各进技艺。”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在七七周年纪念以后,为了保卫大 武汉 ,他竟把 武汉 三镇的主要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了。”
(4).手工艺工人。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影片拍好之后,把这镜头千百次地慢放,好让艺人们(刺绣工人)细细地、反复地观察它(猫)的神态。”
《分类字锦》:诵易(诵易)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
分类:才艺
《漢語大詞典》:负艺(負藝)
怀有的才艺。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则知负艺通神,呈功骇人,遽从无而入有,俄背伪以归真。”
分類:才艺
《漢語大詞典》:颁学(頒學)
谓分别学生才艺高下。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 郑玄 注:“春使之学,秋颁其才艺所为。” 贾公彦 疏:“春,物生之时,学子入学。秋,物成之时。颁,分也,分其才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