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古诗(古詩)  拼音:gǔ shī
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律诗、绝句)相对的一种诗体。仅讲求用韵,不论平仄、句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杜工部七言古诗,随物赋形,因题立制,如怒猊抉石,如香象渡河。」
2.古代的诗。汉。班固〈两都赋序〉:「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晋。皇甫谧 三都赋序:「是以孙卿、屈原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意。」
《漢語大詞典》:往体(往體)
(1).弓弛弦时弓臂外向的体势。周礼·考工记·弓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利射革与质。往体来体若一,谓之唐弓之属,利射深。” 孙诒让 正义:“往体谓弓体外挠,来体谓弓体内向。凡弓必兼往来两体,而后有张弛之用,但以往来之多少为强弱之差。”参见“ 来体 ”。
(2).古体诗的别称。 宋 赵崇鉘 有《往体》三首,见江湖小集《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钱仲文集》:“其中凡古体诗皆题曰往体。考 陆龟蒙 《松陆集》亦以古体为往体。盖 唐 代诗集标目,有此二名,偶然异文,别无他义。”《四库全书总目·总集一·松陵集》:“今考集中 日休 、 龟蒙 各得往体诗九十三首,今体诗一百九十三首,杂体诗三十八首,又联句及问答十有八首。”
《漢語大詞典》:来体(來體)
(1).弓张弦时弓臂内向的体势。周礼·考工记·弓人:“往体多,来体寡,谓之夹臾之属,利射侯与弋。” 孙诒让 正义:“往体,谓弓体外挠;来体谓弓体内向。凡弓必兼往来两体,而后有张弛之用。”
(2).指子孙。后汉书·宦官传论:“声荣无暉於门阀,肌肤莫传於来体。”
《漢語大詞典》:古体(古體)
(1).古人诗歌、文章的体式和风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元瑜 坚石 七君诗,并平典不失古体。”梁书·刘之遴传:“ 之遴 好属文,多学古体。”南史·萧藻传:“善属文,尤好古体。”
(2).指古体诗。相对近体诗而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放翁 ﹞律诗之工,人皆见之;而古体则莫有言及者。”参见“ 古体诗 ”。
《國語辭典》:古体诗(古體詩)  拼音:gǔ tǐ shī
诗歌的一种型体。相对于近体诗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简称为「古诗」。
《漢語大詞典》:古调诗(古調詩)
指 汉 魏 以来形成的古体诗。 唐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有“古调诗”若干卷,皆为五言古诗。与后起的近体律绝相对。亦省称“ 古调 ”。 唐 元稹 《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喜闻 韩 古调,兼爱近诗篇。”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八:“其时进士贄见前辈……但於诗赋、歌篇、古调之中,取其最精者投之。”
分類:古体诗
《國語辭典》:古风(古風)  拼音:gǔ fēng
古人的风尚。南朝宋。谢灵运〈祭古冢文〉:「仰羡古风,为君改卜。」
《國語辭典》:古体诗(古體詩)  拼音:gǔ tǐ shī
诗歌的一种型体。相对于近体诗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简称为「古诗」。
《国语辞典》:旧诗(旧诗)  拼音:jiù shī
1.旧日的诗作。唐。白居易〈湓浦早冬〉诗:「日西湓水曲,独行吟旧诗。」唐。韦庄〈晏起〉诗:「尔来中酒起常迟,卧看南山改旧诗。」
2.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國語辭典》:格诗(格詩)  拼音:gé shī
1.五、七言古体诗。在白居易的《长庆集。后集》中,特别标举格诗一目,以别于律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唐人诗不传》:「白乐天作〈元宗简集序〉云:『著格诗一百八十五,律诗五百九。』至悼其死,曰:『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
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旧五代史。卷九二。晋书。列传。李怿》:「学士窦梦徵、张砺辈撰格诗、格赋各一,送中书,宰相未以为允。」
《國語辭典》:近体诗(近體詩)  拼音:jìn tǐ shī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约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声韵有定则,且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制。也称为「今体诗」。
《漢語大詞典》:长古(長古)
篇幅较长的古体诗。 元 范梈 木天禁语:“五言长古篇法:分段,过脉,回照,讚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五行:“ 皮日休 、 陆龟蒙 各有《读阴符》诗……﹝ 皮 ﹞引其语甚详, 陆 亦五言长古。”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在旧诗里是绝律多而长古少,在词里是小令,中调多而长调少,可见舍长取短,自古已然。”
《國語辭典》:七古  拼音:qī gǔ
一种诗体。七言古诗的简称。句数不一,每句七字,不求平仄对仗,讲押韵。
《國語辭典》:六言诗(六言詩)  拼音:liù yán shī
一种六字一句的诗体。相传始于汉司农谷永,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魏、晋南北朝间有所作。至唐,六言诗有律诗、三韵、绝句之分。其以格调苍劲为主,但不甚流行。见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六言诗》。
《國語辭典》:今体诗(今體詩)  拼音:jīn tǐ shī
凡绝句、律诗、排律,皆属于今体诗。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唐。张籍 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也称为「近体诗」。
《漢語大詞典》:仄韵诗(仄韻詩)
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國語辭典》:杂言诗(雜言詩)  拼音:zá yán shī
一种每句字数不一,长短相间的古体诗。最短仅一字,长者可高达九、十字以上,通常以三、四、五、七字为多。
《國語辭典》:八言诗(八言詩)  拼音:bā yán shī
诗体名。每句八字的古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汉东方朔作八言诗上下篇。《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其馀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