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长律(長律)
(1).长的音律。晋书·律历志上:“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
(2).即排律。 元 杨载 诗法家数:“长律妙在铺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李因笃:“长律得 少陵 家法,常以四十韵诗赠 曹秋岳 。”参见“ 排律 ”、“ 长排 ”。
分類:排律音律
《漢語大詞典》:长排(長排)
排律之长者。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纍百,是为长排。”
分類:排律长者
《漢語大詞典》:排律
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元 杨士宏 编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於 颜 谢 诸人, 梁 陈 以还,儷句尤切, 唐 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鍊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红楼梦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纍百,是为长排。”
《漢語大詞典》:格律诗(格律詩)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 齐 ,至 唐 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漢語大詞典》:八比
(1).八股文的别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妇女·妇人能时艺:“性严而慧,深於八比之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雷阳 一老副榜,八比以外无寸长。” 王闿运 《论文体》:“八家之名,始於八比,其所宗者 韩 也;其实乃起承转合之法耳,固无足论。”参见“ 八股 ”。
(2).排律六韵十二句中,除首尾两韵外,中间四韵八句为八比。四韵之始为承题,又称颔比;次称颈比或中比;又其次称腹比;其末称后比。
《漢語大詞典》:八股
明 清 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其体源于 宋 元 的经义,而成于 明成化 以后,至 清 光绪 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 宋 朱熹 《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説”,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 阮元 《四书文话》、 梁章鉅 制义丛话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后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适合党老爷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漢語大詞典》:七排
七言排律的省称。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五七律排:“ 蔡孚 《打毬篇》云:‘ 德阳宫 北苑东陬,云作高臺月作楼……’此又七排滥觴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呈七排一首,有句云:‘万里闕前修荐表,百官座上嘆文章。’盖实事也。”
分類:七言排律
《漢語大詞典》:今体诗(今體詩)
对古体诗而言。亦称近体诗。凡五七言律、排律、律绝,皆属今体。形成于 唐 代。 唐 张籍 《酬秘书王丞见寄》诗:“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 唐韬 《在生命的浩翰的海洋里》:“ 唐 人称律诗为‘今体诗’,以区别于 唐 以前的‘古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