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笔头(筆頭)  拼音:bǐ tóu
笔尖、笔端。唐。杜牧 池州清溪诗:「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
《國語辭典》:上书(上書)  拼音:shàng shū
1.用文字向上级陈述意见。《战国策。齐策一》:「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2.旧时师长向学生讲授新课。《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國語辭典》:成文  拼音:chéng wén
1.已成的文章。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2.形成乐章、文章等。《文选。潘岳。笙赋》:「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3.已成规律的条文。《魏书。卷八二。常景传》:「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國語辭典》:报道(報道)  拼音:bào dào
告知、传达。唐。李涉 山居送僧诗:「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閒。」
《國語辭典》:同上  拼音:tóng shàng
同上面所说的一样。
《國語辭典》:奏记(奏記)  拼音:zòu jì
1.古代臣子向君王奏呈的文书。《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
2.掌管奏记的官吏。《新唐书。卷四九。百官志四下》:「节度使封郡王,则有奏记一人。」
《漢語大詞典》:来教(來教)
(1).来相教益。《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
(2).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多用于书面。 清 尹会一 《答王孟恭书》:“顷接来教,知力学不倦,可谓勤矣。”
《漢語大詞典》:纸尾(紙尾)
书面文字结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宋书·蔡廓传:“ 廓 曰:‘我不能为 徐干木 署纸尾也。’” 唐 杜牧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诗:“因书问故人,能忘批纸尾?”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纸尾书‘正月十九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接过来,在纸尾上签了名字。”
《國語辭典》:批答  拼音:pī dá
君王对臣子或长官对部属的奏疏呈文,加以批示或答覆。《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
《國語辭典》:履行  拼音:lǚ xíng
1.行走。《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褚少孙补卫青》:「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2.实行,执行。如:「履行契约」、「履行诺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吕强》:「储君副主,宜讽诵斯言;南面当国,宜履行其事。」
《漢語大詞典》:奏报(奏報)
以书面向帝王报告。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恰好一日 山东 巡抚奏报该省学政因病出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一二九年, 金泰州路 都统又奏报, 大石 在发展势力。”
《漢語大詞典》:心画(心畫)
指书面文字。 汉 扬雄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六:“心声不足以发其奥,心画不足以形其妙。” 明 唐顺之 《跋自书康节诗送王龙溪后》:“诗,心声也;字,心画也。字亦诗也,其亦有别传乎?”
分類:书面文字
《漢語大詞典》:尚文
(1).崇尚文治。 晋 戴邈 《上表请立学校》:“夫治世尚文,遭乱尚武。文武递用,长久之道。”
(2).通行以书面文字来表达意思。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逮 汉 魏 以降, 周 隋 而往,世皆尚文,时无专对。运筹画策,自具於章表;献可替否,总归於笔札。”
《國語辭典》:嘉奖(嘉獎)  拼音:jiā jiǎng
1.赞许奖励。《宋史。卷三○五。薛映传》:「以映有治状,赐御书嘉奖。」宋。曾巩〈应举启〉:「嘉奖士伦,助成世教。」
2.一种奖励的等级。如:「对于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学校特地记他一个嘉奖。」
《國語辭典》:履历(履歷)  拼音:lǚ lì
1.到各处去参观游览。晋。陶渊明〈还旧居〉诗:「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2.人生平的经历及资格。《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传上。广陵王羽传》:「卿履历卑浅,超升名任,不能勤谨夙夜,数辞以疾。」
3.记载个人所经历及所任职的文件。如:「求职须备履历。」也称为「履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