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布局  拼音:bù jú
1.安排、规划。如:「事已如此,看你如何布局?」
2.围棋或象棋下子攻防的安排。
3.诗文、字画中结构、层次的安排。如:「这幅图画的布局十分巧妙。」
《漢語大詞典》:想想
考虑。例如:让我想想。
思考一下。例如:想想他们的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像,设想,用祈使语气暗示惊讶。例如:想想看吧。
引起注意(如对某一观点)例如:想想我们的狼狈局面吧。
《國語辭典》:摇摆(搖擺)  拼音:yáo bǎi
1.摇荡、摆动。宋。王令〈八桧图〉诗:「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么篇〉:「抵多少对舞霓裳按六么,掼摇摆会躯劳。」
2.走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铁生既娶了美妾,巴不得领了他各处去摇摆,每到之处,见了的无不啧啧称赏。」
《漢語大詞典》:主调
主流;主要观点。例如:谈话的主调是经过集体讨论的。
分類:主流观点
《漢語大詞典》:合同异(合同異)
战国 惠施 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强调差异之中有同一,并以“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命题来进行论证,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夸大了概念的同一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别,因而导致相对主义的错误。庄子·秋水:“ 龙 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 成玄英 疏:“故能合异为同,离同为异。”
《漢語大詞典》:反调
指相反的观点、言论:唱~。
《國語辭典》:论点(論點)  拼音:lùn diǎn
议论的观点。如:「这篇文章的论点与众不同,引人争议处更是前所未闻。」
《國語辭典》:人生观(人生觀)  拼音:rén shēng guān
人对于自己生活所抱持的想法及处世的态度。如消极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观。
《國語辭典》:世界观(世界觀)  拼音:shì jiè guān
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漢語大詞典》:文艺批评(文藝批評)
站在一定的立场,运用一定的观点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四:“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漢語大詞典》:思想体系
一定阶级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观点的总和。表现形式有政治、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映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不同思想体系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同的阻碍或推动作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
《漢語大詞典》:头巾戒(頭巾戒)
指读书人的迂腐观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吾姪亦殊不恶,何守头巾戒,杀吾娇女!” 何垠 注:“犹今言迂腐气也。”
《國語辭典》:天人合一  拼音:tiān rén hé yī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念。宋代理学家认为「仁」是所有德行的总名,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应汲于求仁,尽己之心性,存天理,去人欲,由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与天地合德,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漢語大詞典》:天人之分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 战国 时 荀子 首先提出这种理论。荀子·天论:“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國語辭典》:厌世主义(厭世主義)  拼音:yàn shì zhǔ yì
以为宇宙万有的本质是意志,而繁衍种族,保全生命是人类的本能,在漫无目的,任由意志不断促成新形式下,生命亦无所谓的进步发展,终至迷惘苦痛。唯有取消生命意志,否定世界,方能获得解脱。欧洲思想家福禄特尔曾因诋訾政教而倡厌世观,叔本华亦有类似的主张。也称为「厌世观」。
《漢語大詞典》:一点论(一點論)
毛泽东 对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的一种简明的、生动的、通俗的说法。 毛泽东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一点论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两点论也是从古以来就有的。这就是形而上学跟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