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留意  拼音:liú yì
注意、留心。《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文明小史》第三七回:「留意些,犯不著对几个明白道理的学生,生出疑忌的意思才是。」
《國語辭典》:作意  拼音:zuò yì
1.起意、打算。唐。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2.特地、刻意。唐。杜甫 江头四咏。花鸭诗:「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唐。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3.注意。《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唐。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著作的用意。《汉书。卷三○。艺文志》:「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國語辭典》:留神  拼音:liú shén
细心注意、谨慎小心。《汉书。卷八三。薛宣传》:「臣恐陛下忽于羔羊之诗,舍公实之臣,任华虚之誉,是用越职,陈宣行能,唯陛下留神考察。」《红楼梦》第七四回:「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
《國語辭典》:理会(理會)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漢語大詞典》:经意(經意)
(1).经书的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辩骚:“观其骨鯁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
(2).经心;注意。 唐 张祜 《题赠仲仪上人院》诗:“黄叶不经意,青山无事身。” 宋 苏轼 《答王定国书》:“吾弟大节过人,而小事亦不经意。”明史·文苑传四·屠隆:“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 叶圣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开出来使人全不经意,却颤颤地、冷冷地铺满了庭阶。”
《漢語大詞典》:垂意
(1).注意;留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遗事》前集:“愿陛下垂意於驭臣,远女宠,去小人,备夷狄,以益谨天戒。”
(2).关怀,关心。《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犹喜爱。宋史·佞幸传·朱勔:“ 徽宗 颇垂意花石, 京 讽 勔 语其父,密取 浙 中珍异以进。”
(4).犹言降意;曲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垂意,犹言降意也。”
《漢語大詞典》:省录
(1).省察。后汉书·班超传:“故 超 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録。”
(2).视察并登记。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 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寃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
(3).记忆;注意。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 宋 陆游 《得赵若川书因寄》诗:“老病闭门谁省録,因风时肯问何如。”
《國語辭典》:照顾(照顧)  拼音:zhào gù
1.照料、看顾、帮助。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他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每日前后照顾,再不嫌贫弃贱。」《儒林外史》第一回:「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也作「照看」。
2.注意。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能照顾眼前坑,不堤防脑后井。」《老残游记》第八回:「子平又贪看山上雪景,未曾照顾后面的车子。」
《國語辭典》:照顾(照顧)  拼音:zhào gu
商店中指顾客前来购买的意思。《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清抱袭了这分财产,又认得了些外国人,买卖做得圆通,大家都愿照顾他。」
《國語辭典》:理论(理論)  拼音:lǐ lùn
1.由实践中归纳或由观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说理或论点。
2.论事物之理,对实际或实践而言。《北史。卷四四。列传。崔亮》:「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唐。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3.据理争论,讲理。《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准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4.理会、注意。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五三出:「如今卢府著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英烈传》第三一回:「那周颠日日也在帐中闲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论。」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郭华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
《國語辭典》:属耳目(屬耳目)  拼音:zhǔ ěr mù
被人耳听目视,即受人注意。《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国语。晋语五》:「夫师,郤子之师也,其事臧。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故不敢。」
分類:注意
《漢語大詞典》:厝意
注意;关心。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魏书·崔光传:“初, 永平 四年,以黄门郎 孙惠蔚 代 光 领著作, 惠蔚 首尾五载,无所厝意。”南史·谢弘微传:“ 建昌 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 梁启超 《复友人论保教书》:“夫国计民命,即不厝意,试问栋折榱崩,孰免倾压。”
分類:注意关心
《國語辭典》:惹眼  拼音:rě yǎn
显眼,引人注目。如:「你穿得这么惹眼,小心招来麻烦。」
《漢語大詞典》:厝衷
关心;注意。南史·顾觊之传:“兼亲属里伍,流离道路,时转穷涸,事方未已,其士人妇女弥难厝衷。”
分類:关心注意
《国语辞典》:关心(关心)  拼音:guān xīn
1.挂念。如:「父母无时无刻不关心著子女的未来。」
2.注意、留心。唐。王维〈酬张少府〉诗:「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國語辭典》:关情(關情)  拼音:guān qíng
关心。唐。郑谷 郊墅诗:「满野红尘谁得路,连天紫阁独关情。」宋。刘克庄 哭孙秀蕃诗:「每岁莺花要主盟,一生风月最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