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或问(或問)
文体的一种。用问答体以说明论点。多用于书名。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且记所尝论辩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四书一·四书或问》:“四书或问三十九卷, 宋 朱子 撰。 朱子 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復以诸家之説纷错不一,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
《国语辞典》:著论(著论)  拼音:zhù lùn
撰文以阐述自己的论点。《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朔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國語辭典》:立论(立論)  拼音:lì lùn
对问题提出议论、看法。《晋书。卷四三。王戎传》:「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國語辭典》:指出  拼音:zhǐ chū
指明、提出。如:「在数学老师指出这道题目的关键处后,学生才澈底明白。」
《漢語大詞典》:驳论(駁論)
亦作“駮论”。
(1).文体名。犹驳议。晋书·杜轸传:“ 軫 博闻广涉,奏议驳论多见施用。”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 常 之狱,有手刃佣主及家数人皆死,焚其庐。州以无证佐奏裁。公亟具駮论如法。”
(2).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
《國語辭典》:本题(本題)  拼音:běn tí
谈话的要点或文章的主旨。《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好了,你们的话也说够了,一句不到本题。」《孽海花》第六回:「达抚台不免慰问了一番出棚巡行的辛苦,又讲了些京朝的时事,渐渐讲到本题上来了。」
《國語辭典》:论据(論據)  拼音:lùn jù
立论的根据。如:「任何主张都应有充足的论据,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胡培翚列传》:「其释官则以《周礼》、《礼记》、《左传》、《国语》与《仪礼》相参證,论据精确,足补注疏所未及。」
《國語辭典》:实质(實質)  拼音:shí zhí
本质,实在的内容。如:「表面看起来不相同,而实质上是相同的。」
《漢語大詞典》:理议(理議)
理论,论点。晋书·王接传:“卿才学理议,足解二子之纷,可试论之。”
分類:理论论点
《國語辭典》:论證(論證)  拼音:lùn zhèng
1.在理则学上指前提推论出结论的过程。一个论證必含有前提与结论。
2.举出实例以證明所论述事理的是非曲直。如:「他以史实论證暴政必亡的真理。」
3.立论的根据。如:「这篇文章的论證,十分牵强。」
《國語辭典》:结束语(結束語)  拼音:jié shù yǔ
文章或谈话末尾,用来总结的话。
《國語辭典》:针尖对麦芒(針尖對麥芒)  拼音: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
针头和麦穗芒均极尖细。比喻双方在言语、行动上针锋相对,不相上下。如:「他们俩是有名的冤家,见面必定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
《国语辞典》:助辩(助辩)  拼音:zhù biàn
辩论会的成员之一。助辩者通常负责将主辩的论点,再做深入的论述或举出支持的理由。
《国语辞典》:理论性(理论性)  拼音:lǐ lùn xìng
具有系统论点的特性。如:「这篇报告虽颇具理论性,但尚未经过医学临床实验的證实,不可完全采信。」
《國語辭典》:不攻自破  拼音:bù gōng zì pò
不待对方攻击,即因自己内部的矛盾而自行瓦解。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二四出:「今日之计,只合移兵先平世洛,则唇亡齿寒,萧铣不攻自破矣。」《封神演义》第三回:「今只困其粮道,使城内百姓不能得接济,则此城不攻自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