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逶迤
亦作“ 逶迆 ”。亦作“ 逶蛇 ”。
(1).曲折绵延貌。《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迆,一本作“ 蛇 ”。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2).曲折行进貌。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3).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迤,一本作“ 迟 ”。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 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4).舒展自如貌。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5).顺应自得之貌。隶释·汉费凤别碑:“ 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 ,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参见“ 逶迤退食 ”。
(6).形容歌声婉转。 南朝 梁 范静 妻 沈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7).形容舞姿、体态优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8).指隐微曲折。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 ,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9).指曲折的情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10).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11).衰败貌。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漢語大詞典》: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后汉书·杨秉传:“ 秉 儒学侍讲,常在谦虚; 著 隐居行义,以退让为节。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分類:从容谦退
《漢語大詞典》:曲折(曲摺)
曲折:1.弯曲。通典·州郡十三:“ 巴山 古 捍关 , 楚肃王 拒 蜀 处。今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为名。” 元 柳贯 《浦阳十咏·潮溪夜渔》:“两岸櫟林藏曲折,一篝松火照微茫。”红楼梦第十七回:“其水愈加清溜,溶溶荡荡,曲折縈紆。” 朱自清 《荷塘月色》:“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2).委曲,详细情况。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夫 创少瘳,又復请将军曰:‘吾益知 吴 壁中曲折,请復往。’” 宋 苏洵 《议修礼书状》:“遇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虽午夜必起披览,召见军机大臣,指示曲折,万里如禁闥。” 郑振铎 《桂公塘》:“他是一个地理鬼, 镇江 的全城的街巷曲折,都烂熟在他的心上。”
(3).犹宛转。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嘽缓舒绎,曲折不失节。” 宋 叶适 《故知广州薛公墓志铭》:“公曲折譬晓,又大悟。” 清 黄宗羲 《〈庚戌集〉自序》:“夫 明 文自 宋 元 以后,直致而少曲折。” 秦牧 《〈语林采英〉后记》:“他们能够……历历如绘地描绘复杂事物,曲折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几乎没有一个不经过艰苦攀登的历程。”
(4).曲意承顺。后汉书·赵典传:“朝廷每有灾异疑议,輒諮问之。 典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旧唐书·刘迺传:“执事虑过龟策,文合雅誥,岂拘以琐琐故事,曲折因循哉?”
(5).指错综复杂的情节。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正惟作诗之多,则其中甘苦曲折,无不经歷。”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五:“ 金三爷 是爱面子的。不错,他很喜欢这个外孙子。但是,假若这个外孙的祖父不是 钱默吟 ,他或者不会花许多钱给外孙办三天与满月的。有这一点曲折在里面,他就渴望在办事的时候, 钱亲家公 能够自天而降,看看他是怎样的义气与慷慨。”
(6).本指曲调的高低上下。亦指曲调的谱式。隋书·音乐志下:“今人犹唤《大观》《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相同。” 章炳麟 《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曲摺:弯曲。亦指屈膝。隐居通义·诗歌七引 元 李谦思 《读文山诗作》诗:“南人不识两膝贵,曲摺百态卑且劳。”
《漢語大詞典》:关目(關目)
(1).戏曲、小说中的重要情节。 明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套曲:“传奇无準绳,关目是捏成,请监乐的先生自思省。” 明 李贽 《拜月》:“此《记》关目极好,説得好,曲亦好,真 元 人手笔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鼠戏:“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装服,自背登楼,人立而舞。男女悲欢,悉合剧中关目。”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密针线》:“然传奇一事也,其中义理分为三项:曲也,白也,穿插联络之关目也。” 清 洪升 《〈长生殿〉例言》:“今《长生殿》行世,伶人苦于繁长难演,竟为傖辈妄加节改,关目都废。”
(2).泛指事件;情节。 清 顾炎武 《与公肃甥书》:“访问士大夫家,有当时旧钞,以俸薪别购一部,择其大关目处略一对勘,便可知矣。” 清 蒋士铨 《冬青树·抗节》:“若依俺的性子,赏他一刀,岂不爽快,却苦苦与他敷衍许多关目,令人气闷。”
(3).戏曲中的说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体质维何,曲文与大段关目是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道士拍界尺一声,即有数小人,长八九寸,落局上,合声演剧……而男女装饰,音调关目,一一与戏场无异。”《廿载繁华梦》第八回:“有赞某伶好关目,某好做手,某好唱喉,纷纷其説。”
(4).特指男女之间的情事。《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那 王六儿 见他两个説得入港,看见关目,推个故事,也下楼去了。”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老妇人和胖妇人看见关目,推个事故起身去了。”
《漢語大詞典》:套子
(1).圈套。《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2).固定的格式、办法。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学选诗不免乎套子,去套子则语新而句奇。”红楼梦第五四回:“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娘子,我和你是文字知己,比寻常夫妇不同,须要脱去成亲的套子,欢饮几杯,谈一谈衷曲。” 朱自清 《新诗的进步》:“咏男女自然和旧诗不同,可是大家都泛泛着笔,也就成了套子。”
(3).情节。 明 史槃 《鹣钗记·尤侯》:“我女儿小小年纪,那晓得这些套子?”
(4).做成一定形状、罩在物体外面的物件。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橙黄的穗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
(5).方言。棉衣、棉被里的棉絮称套子。 李南力 《姜老三入党》:“就一套套子,拿走了家里没得盖。”
(6).武术运动的成套动作。通常由“起势”至“收势”,少则十几个动作,多则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动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套子。
《漢語大詞典》:文章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鏤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紜以从风。” 宋 梅尧臣 《赋孔雀送魏生》诗:“一身粲烂文章多,引声笙竽奈远何。”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矧綵翼之有斐兮,备文章之自然。” 徐迟 《精神分析》:“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礼仪〉》:“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歷变而愈繁。”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有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初,只有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发明,才开始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綉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才学。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貽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指主意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康顺风 高兴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漢語大詞典》:传奇(傳奇)
(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 唐 宋 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有 唐 裴铏 《传奇》三卷,《大平广记》选录甚多。其源出于 六朝 “志怪”,而内容已扩展到人情世态和社会生活的描写。如《南柯太守传》《李娃传》《东城父老传》等都属这类作品。 唐 传奇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 宋 元 戏文、诸宫调、 元 人杂剧等也有称为传奇的。
(2).指 明 清 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是 宋 元 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盛于 明 嘉靖 到 清 乾隆 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
(3).传播奇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四折:“则为这贤夫人名扬天下, 齐 兵胜四海传奇。”
(4).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峻青 《海啸》第二章:“在那些艰险的地下斗争的年月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紧张激烈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斗争故事。”
《漢語大詞典》:逆顺(逆順)
(1).逆与顺。多指臣民的顺与不顺,情节的轻与重,境遇的好与不好,事理的当与不当等。管子·版法解:“人有逆顺,事有称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 唐 杜甫 《往在》诗:“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 宋 范成大 《偶箴》诗:“逆顺境来欣戚变,咄哉谁是主人翁?”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当 禄山 叛而 平原 固守,稍识逆顺者皆然,不必 真卿 也。”
(2).指星辰的逆行与顺行。隋书·律历志下:“其月之所食,皆依日亏起,每随类反之,皆与日食限同表里,而与日返其逆顺。”
《漢語大詞典》:结局(結局)
(1).犹结束;收场。 宋 叶适 《送程传叟》诗:“去年无禾虽种菽,乞命只指今年熟。家人未可便喜懽,少待上司催结局。” 元 赵善庆 《朝天子·送春》曲:“药栏春事已结局,无计留春住。”《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如怀疑刁狡呢,就託 齐河县 替他当堂公断一下,仍以私了结局。”
(2).指文学作品中情节的最后部分。 老舍 《我怎样写〈二马〉》:“先有了结局,自然是对故事的全盘设计已有了个大概,不能再信口开河。”
《漢語大詞典》:本事
(1).原物。管子·海王:“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讎盐於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 尹知章 注:“本事,本盐也。”
(2).古代指农业。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栖迟屑越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汉代政权严重打击奴隶主》:“‘本事’就是农,‘末’就是工商业。”
(3).原事;旧事。吕氏春秋·求人:“故贤主之於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此五常之本事也。” 许维遹 集释:“﹝五常﹞或云五帝讹。”汉书·艺文志:“ 丘明 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説经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 蔚宗 《后书》,实同 班氏 。乃各附本事,书於卷末。篇目相离,断絶失次。” 清 姚鼐 《〈左传补注〉序》:“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此岂信史所为论本事而为之传者耶?”
(4).本领;能耐。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序平康巷陌诸曲:“暇日羣聚 金莲 棚中,各呈本事,求欢之者,皆五陵年少及豪贵子弟。”《西游记》第三一回:“ 大圣 神通大,妖魔本事高。” 清 李渔 《风筝误·败象》:“料他有甚么本事,敢来与咱交锋。”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 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5).引申为作用,功用。 严复 《原强》:“其名数诸学,则藉以教致思穷理之术;其力质诸学,则假以导观物察变之方,而其本事,则筌蹄之於鱼兔而已矣。”
(6).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所依据的故事的情节或原委。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乌生八九子:“若 梁 刘孝威 ‘城上乌,一年生九雏’,但咏乌而言,不言本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近世论乐府,必欲求合本事。” 郭沫若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我在此处,只能把书的本事略略叙出,以供读者参考。”
《漢語大詞典》:注籍(註籍)
(1).记录之簿册。后汉书·杨赐传:“后帝徙 南宫 ,閲録故事,得 赐 所上 张角 奏及前侍讲注籍,乃感悟。” 李贤 注:“所注之籍録。”
(2).指登记入册。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又东境役苦,百姓多注籍诈病,遣外医巫,在所检占诸属名,并取病身。”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3).古代朝臣受弹劾,情节较重者,在家听候处理。同时在家门上贴“注籍”两字,以避免与人往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他没有看见首辅 薛国观 ,明白他是因为受了弹劾,‘注籍’在家。”
谓登录在册,在家听授官职。 明 许誉卿 《科臣被言咆哮等事疏》:“先是举行枚卜,臣病,註籍兼旬,始终不闻会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明 时,羣僚被劾者,自衙归私宅,则下轿帘以障之,于门揭註籍二字,闭门以待命。”
《漢語大詞典》:关子(關子)
(1).旧指通关节、说人情的人。新唐书·〈李逢吉传〉:“有所求请,先赂关子,后达於 逢吉 ,无不得所欲。”
(2). 南宋 的一种纸币。,开始发行于 宋高宗 绍兴 元年(1131年)。 宋 李纲 《应诏条陈七事奏状》:“始时,民间唯患交子,恐难行用。今朝廷既改交子之法以为关子,即与见钱无异,自可通行。”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至元钞样:“﹝ 叶公 ﹞上书詆 贾似道 :公田、关子不便,专权误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绍兴 元年,因 婺州 屯驻,舟楫不通,钱重难致,詔造见钱关子,赴榷货务请钱,愿得茶盐香货钞引者听。”参阅文献通考·钱币二“歷代钱币之制”、续文献通考·钱币“关子”。
(3).空白执照。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宣和 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輒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姓名卖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金带关子》:“按 宋 时所谓关子,殆即今之空白执照也。”
(4).关文。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小可是 临江驛 的驛丞,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驛乾浄。”《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前日 扬州府 江都县 没行关子到老爷县里查么?”
(5).小说、戏曲中的故事情节。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三出:“[生説关子介][唱]。”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孤云了。][做説关子了。][孤云了。][做羞科。]” 元 狄君厚《介子推》第二折:“[説关子了。][听住。]”
(6).指小说、戏曲情节中最紧要时、令人悬念的地方。 阿英 《潍亭听书记》:“书中有吃紧处,是日听者倍多,曰‘关子’。”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五级《中国小说史稿》第七编第十六章第四节:“这是在我国的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关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西方小说的某些方法的结果。”
(7).指谈话中故意停顿不说使人悬念的关节。 康濯 《东方红》第二章三:“‘眼看村里正闹得乱腾腾的,我告给你怕也有点好处。’但他又闭了闭嘴,好像在故意卖关子耍玄虚。” 陈残云 《沙田水秀》:“这灵醒鬼,记忆力很强,头脑很敏锐,给我卖了一回关子之后,又用着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牵起我的记忆。”
《漢語大詞典》:全图(全圖)
(1).旧时线装本通俗小说,卷首有每回主要故事情节图画的,称“全图”。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 明 清 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有画每回故事的,称为‘全图’。”
(2).犹宏图。 殷夫 《我们的诗·前灯》:“展在面前是无限的前途,负在脊上是人类的全图。”
《漢語大詞典》:高潮
(1).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
(2).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而小说结束得这样匆促,简直没有发展对于新起来的反帝国主义高潮的描写的可能。”
(3).小说、戏剧、电影情节中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这时,主要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题思想都获得充分的表现。戏剧术语中称为“顶点”。 秦牧 《艺海拾贝·眼睛的奥妙》:“一首曲有它的最美妙的地方,一出戏有它的高潮,一幅画有它的最精彩之处。”
《漢語大詞典》:笑剧(笑劇)
喜剧之一种,以滑稽情节、笑闹场面揭示剧中人物行为的矛盾。也称趣剧、闹剧。亦比喻滑稽可笑的场面。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那些官儿,也一定是笑剧中的脚色。”
《漢語大詞典》:情节(情節)
(1).犹节操。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名义以之俱沦,情节自兹兼挠。”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六年:“夫以当今丧乱,而 绩 乃能立义捐家,情节之重,虽古烈士无以过。”
(2).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朱子语类卷一○六:“后面却点对以前所断当否。或有未尽情节,拟断在后,如此了却。”《水浒传》第四一回:“饮酒中间,説起许多情节。” 康濯 《灾难的明天》二:“ 老吴 说头说尾, 祥保 听着是一阵一阵紧;里面有些情节他还弄不很清。”
(3).特指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演变过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4).犹情义。《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我是那不贤良的淫妇,和你有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