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岐路
(1).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採桑岐路间。” 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离别分手处。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 江 南饯道,下泣言离……北间风俗,不屑此事,岐路言离,欢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比喻官场中险易难测的前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迟迟於岐路之间也。”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三:“满身沙蝨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4).不正当的途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德裕 为兵部尚书,自得岐路,必当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艺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将财物逞,则俺这泼岐路恩情似画饼。”
《漢語大詞典》:出路
(1).通向外面的道路。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熊子后大,其母一一负之而出。子既尽,人分死坎中,穷无出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只见前面透出星也似一点亮光,想道:‘且喜已有出路了。’再把青泥吃些,打起精神,一钻钻向前去,出了穴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那公地旁边,本来有一排二三十家房子,单靠这公地做出路的,他这一造房子,却把出路塞断了。”
(2).前途;发展的方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乃开后阁,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 唐 成都醉道士 《示胡二郎歌》:“感君恩义言方苦,火急迴心求出路。”《花月痕》第九回:“‘大器晚成’,他后来或有出路。”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是 中国 唯一的出路。”
(3).犹出门。 宋 陶谷 清异录·千里烛:“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钱,在家则为扇子灯,出路则为千里烛,意其日月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兄弟你出路去,比不的在家,须小心着意者。”《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从未出路,独自个去,我如何放心。须是弟兄同行,路上还有些商量。”
(4).犹销路。 老舍 《四世同堂》七三:“他知道现在的 北平 ,能穿能用的旧东西比沙发和好木器更有用处与出路。”
《漢語大詞典》:前途
亦作“ 前涂 ”。亦作“ 前涂 ”。
(1).将行经的前方路途。 晋 左思 《吴都赋》:“先驱前涂,俞骑骋路。” 唐 杜甫 《石壕吏》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
(2).喻未来的处境。 唐 姚合 《答韩湘》:“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清 孙枝蔚 《饮酒廿首和陶韵》之十:“壮年忽已去,焉復知前涂。”
(3).特指好的未来。《宣和遗事》后集:“帝亦微笑谓 阿计替 曰:‘使我有前途,汝等则吾更生之主也,敢不厚报!’”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自己也知道我如果不能从井里出来,我就没有前途,我就只有在孤独中死亡。”
(4).犹登程。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诗:“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明 吴承恩 《宿田家》诗:“天明即前途,眷眷意转切。”
(5).不久前行经的路途。 宋 无名氏 鬼董·沉翁:“一人衣青褐衣投宿,曰:‘吾前途值盗,囊资皆罄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店家道:‘若是小店内失窃了,应该小店查还。今却是车户走了,车户是客人前途僱的。小店有何干涉?’”
(6).指与事情有关的双方中的一方。《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意思想讨堂翁一个回信,晚生也好回覆前途。”《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只须老兄写明云,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明日就断结了。”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二回:“我们早派人和前途接洽多次,怎么没交款,人就出来了呢?”
(7).指前面的军队。南史·郑绍叔传:“前途不捷,我当其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 严复 《〈法意〉按语》:“所发 满洲 之卒,其战也,直无异前涂之倒戈。”
《漢語大詞典》:气候(氣候)
(1).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 周公 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 太昊 ,而定于 周公 也。’” 宋 陆游 《园中书触目》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
(2).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羣 少受学於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纔见一气,即白 羣 , 羣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復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刘禹锡 《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
(3).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唐顺之 《游遵化汤泉》诗:“絶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吴瞻泰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
(4).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
(5).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
(6).指人的神态风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餘皆质素。”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羣亲,索人承事。”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漢語大詞典》:末路
(1).最后一段路程。战国策·秦策五:“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2).朝代的末期。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 ;至其晚节末路, 张耳 、 陈胜 连从兵之据,以叩 函谷 , 咸阳 遂危。”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吕文穆园:“公卿大夫方进於朝,放乎以一己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 唐 之末路是矣。”
(3).晚年;老年。《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 李周翰 注:“末,衰也。衰老始得逢令弟。”北史·崔延伯传:“ 延伯 末路,功名尤重。”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我齿豁可鄙,君颜老可憎……幸同学省宫,末路再得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綦叔厚 ﹞又有一表云:‘欲挂衣冠,尚低回於末路;未先犬马,儻邂逅於初心。’” 清 钱谦益 《太仆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制》:“ 铜龙 邈矣,忍夸张羽翼於先朝; 金马 依然,尚砥礪桑榆於末路。”
(4).下场,结局。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 郭沫若 《落叶》:“哥哥,我前天晚上目击了一个悲惨的人生末路。”
(5).谦词。犹末席、下位。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曩从末路,望听玉音,窃动心焉。”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末路望绣衣,他时常发蒙。” 宋 王禹偁 《送柴转运赴职序》:“画舸频移,绣衣渐远,拜首末路,序以志之。”
(6).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指望的境地。 唐 高适 《酬庞十兵曹》诗:“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慙色。” 宋 陆游 《晨起偶题》诗:“幽居不负秋来意,末路偏諳世上情。” 鲁迅 《彷徨·祝福》:“人何必增添末路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吧。”
《漢語大詞典》:平川
(1).广阔平坦之地。古文苑·扬雄〈幽州牧箴〉:“荡荡平川,惟 冀 之别。” 章樵 注:“地势平,则川陆皆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臣观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 谢雪畴 《长江飞渡记·在轻盈的白帆下》:“若让他们骑上战马,在北方那平川大道上奔跑,他们能撒开缰绳……来一小段骑技表演。”
(2).引申指广阔的前途。《水浒传》第六一回:“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忠言当恶言。”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寄拂论兵》:“喜今日相逢马前,幸分明指与平川。”
《漢語大詞典》:出身
(1).献身。吕氏春秋·诚廉:“ 伯夷 叔齐 此二士者,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后汉书·王常传:“今 刘氏 復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北齐书·封隆之传:“时 高乾 告 隆之 曰:‘ 尒朱 暴逆,祸加至尊,弟与兄并荷先帝殊常之眷,岂可不出身为主,以报讐耻乎?’” 唐 钱起 《送郑书记》诗:“出身唯殉死,报国且能兵。” 宋 苏轼 《策别十六》:“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於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所不测。”
(2).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资格,后亦指学历。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有司者摠州府之所升而考试之,加察详焉,第其可进者,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属之吏部,岁不及二百人,谓之出身。” 宋 苏轼 《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今来一次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繇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终久被人欺侮。” 欧阳山 《三家巷》二一:“ 陈文婷 说:‘依我看,你应该好好地把高中念完。将来最好能念大学。否则念完了高中,熬了个小小的出身,也对付着可以组织个甜蜜的小家庭。’”
(3).指为官。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如 唐子高 、 谷子云 之吏,出身尽思,竭笔牘之力,烦忧适有不解者哉?”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僕本寒乡士,出身蒙 汉 恩。”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老夫乃 王翛然 是也。自出身以来,跟随郎主,累建奇功。”
(4).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 樊噲 ﹞想起某家元是屠户出身,不可忘其本领,正在我宅中演习我旧时手段,杀狗儿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人本来是个骗子出身,姓 包 ,名 道守 。”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出而从事某种事情。 唐 李益 《城傍少年》诗:“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6).指改嫁。 张步真 《满足》:“那讨米伢子的爹爹欠了财主的租,逼狠了,吃了闹药,娘就出身了。”
(7).出生;产地。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五:“出身既扰扰,世事非一状,未能捨流俗,所以相追访。”《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原来那寺里有个道长老,原是 西印度国 出身,因慕 中国 清华,发心要到上方行脚。”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
(8).谓出路,前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以此嫁他,图个日前安逸,日后出身。”《中国歌谣资料·红军游击歌》:“工农都是受苦人,快快起来帮红军,帮助红军打敌人,穷人才会有出身。”
《漢語大詞典》:远大(遠大)
(1).辽远广阔。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指高远弘大的志向、前途、职位等。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臣本布衣,不谋远大。”北齐书·杨愔传:“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宋 孙复 《谕学》诗:“既学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兄为糊口所累,恐悮了兄的远大。”
(3).长远而广阔,不限于目前。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伏以閤下朴厚清明,讜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於朝廷。” 明 孔迩 《云蕉馆纪谈》:“ 友谅 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珍宝。” 茅盾 《喜剧》:“现在我佩服你毕竟是高明,见识远大!”
《漢語大詞典》:美好
好。庄子·盗跖:“今长大美好,人见而説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瓜:“若无茇而种瓜者,地虽美好,正得长苗直引,无多槃歧,故瓜少子。” 宋 梅尧臣 《和王仲仪楸花》:“春阳发草木,美好同一时。”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今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事物。
《漢語大詞典》:鲲化(鯤化)
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龙攄回地轴,鯤化想天池。”参见“ 鯤鹏 ”。
《漢語大詞典》:鲲鹏(鯤鵬)
(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鯤鹏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鯤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 汉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漢語大詞典》:闪光(閃光)
(1).突然一现或忽明忽暗的光亮。如:流星变成一道闪光,划破黑夜的长空。
(2).闪闪发光。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总理不知疲倦地工作,日理万机:钢花的飞溅,稻谷的闪光,一切社会主义大事。”
(3).比喻显示出的高尚纯洁的思想、品格或光明的前途。 茅盾 《子夜》五:“我在 阿萱 身上就看见了诗人的闪光。”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这不是我们这自由的新社会的闪光吗?”
《漢語大詞典》:出息
(1).呼出的气息。 金 马钰 《女冠子》词:“忘情絶爱念,好把意马心猿牢繫,绵绵密密。有似出息,常不保入息。”
(2).收益。北齐书·苏琼传:“道人 道研 为 济州 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徵。” 宋 苏轼 《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庶使农民自此息肩,亦免后世有所讥议。”红楼梦第一一四回:“那一座大园子,人家是不敢买的,这里头的出息也不少,又不派人管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你书启名下应得的薪水,大约出息还不很坏。” 沈从文 《边城》十七:“一座碾坊的出息,每天可收七升米,三斗糠。”
(3).犹出挑;长进。红楼梦第二七回:“明儿你伏侍我罢,我认你做乾女孩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他黑夜还东跑西奔巡查,识字班也没好好上。不多识字,出息就慢。” 浩然 《艳阳天》第二十章:“姑娘大了,出息的又结实又能干,提媒的人多了。”
(4).个人的发展前途或志气。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日后 兰哥 还有大出息,大嫂子还要带凤冠穿霞帔呢。”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此时倒用得着一件东西,老哥哥可莫笑我没出息儿;还自怕你这里未必有。”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服,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梁斌 《红旗谱》五:“有人说吃糠咽菜是穷人的本分,依我来看,那就是没有出息!”
(5).犹底细。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咳,说回来,这也不能就怪 大海 , 周 家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好东西。我伺候他们这两年,他们那点出息我哪一样不知道?”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们家里这点出息当我不知道?”
(6).犹出色。特别佳美。 元 王祯 农书卷七:“大麦可作粥饭,甚为出息;小麦磨麪,可作饼饵,饱而有力;若用厨工造之,尤为珍味。”
《漢語大詞典》:展望
(1).向远处看;向将来看。 徐迟 《地质之光》:“悼念亡友,憧憬着新 中国 ,就在那条货轮上,展望未来,他写下了一篇辉煌的学术论文。”如:他正在塔顶往四野展望。
(2).估量事物发展的前途。亦指对事物发展前途的估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他们不悟到靠着全国底展望,才能有所达成。”
《漢語大詞典》:出产(出産)
(1).天然长成或人工生产。 唐 唐彦谦 《索虾》诗:“ 姑孰 多紫虾,独有 湖阳 优。出产在四时,极美宜於秋。” 宋 岳飞 《奏措置杨幺水寇事宜》:“ 湖南 州郡係出产木材去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原来此玉不为真宝,也则如此出产。” 王西彦 《人的世界》:“他自己的意思是想去 东北 ,因为那边地方富庶,听说还出产高丽参。”
(2).地方生产的物品。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等到年底有了出产之后,也算是大家公有的东西;先留起一部分做大众的公积和来年的资本。”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南方的茶、磁、纸、丝与大米,全都不再向北方流。 华北 成了死地。南方的出产被 日本 人搬空。” 王西彦 《乡下朋友》:“等会儿我陪你去看看我们乡下的出产。”
(3).犹出息。个人的发展前途。 明 冯惟敏 《僧尼共犯》第四折:“再过几年,不出寺门。俺做了老法师,你做了老姑子,再有甚么出产也!”《金瓶梅词话》第八七回:“孩儿,你爹已是死了,你只顾还在他家做甚么?终是没出产。”
《漢語大詞典》:灯炬(燈炬)
灯烛等照明物。亦比喻给人指明前途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生死大海,谁作舟檝?无明长夜,谁为灯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