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生  拼音:shēng shēng
1.世世。北周。庾信 经藏碑:「盖闻如来说法,万万恒沙;菩萨转轮,生生世界。」宋。陆游 视东皋归小酌诗二首之二:「身誓生生辞禄食,家当世世守农耕。」
2.孳息不绝。《易经。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唐。孔颖达。正义:「生生,不绝之辞。」《文选。张华。鹪鹩赋》:「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3.谋生。《书经。盘庚中》:「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4.生活。唐。杜牧〈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复有衣食生生之所须,悉多欠阙。」
5.活生生、硬是。《儒林外史》第二○回:「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的送死了!」《红楼梦》第四九回:「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
《國語辭典》:暗中  拼音:àn zhōng
1.昏暗之中。如:「暗中摸索」。
2.私下、背地里。《红楼梦》第四回:「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周道台打听著了明的不收,暗中有贵重之物却是要的。」也作「暗地」、「暗里」。
《國語辭典》:心肠(心腸)  拼音:xīn cháng
1.心与肠,亦用以指心。《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夫妻是宿缘,当与你作宛转,放下心肠休忧,管教你成姻眷。」
2.心地。如:「蛇蠍心肠」。宋。苏轼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3.心意、想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红楼梦》第六七回:「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
4.情绪、兴致。《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红楼梦》第二九回:「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的,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
《國語辭典》:忧思(憂思)  拼音:yōu sī
1.忧虑。《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忧愁的情绪。《文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漢語大詞典》:宝镜(寶鏡)
(1).镜子的美称。 南朝 陈 徐陵 《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唐 刘长卿 《春镜》诗:“宝镜凌曙开,含虚浄如水。”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早有一簇人抬过一座金镶玉琢凤舞龙盘的光明宝镜来。”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 新安江 水库真象一面宝镜,七十多座岛屿象镶嵌的颗颗绿宝石。”
(2).喻日或月。 唐 崔护 《日五色赋》:“晕藻绘於金轮,聚云霞於宝镜。” 宋 李朴 《中秋》诗:“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籟寂无声。”
《國語辭典》:瑞霭(瑞靄)  拼音:ruì ǎi
对烟雾之美称。宋。赵长卿 浣溪沙。金兽喷香瑞霭氛词:「金兽喷香瑞霭氛,夜凉如水酒醺醺。」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禁垆瑞霭,把剔团圞明月深深拜。」
《國語辭典》:国王(國王)  拼音:guó wáng
1.君主国家的领袖。
2.中国古代最高的封爵。自汉朝至明朝皆有。唐。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一。封爵》:「大唐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郡公、县公、开国侯、伯、子凡九等。」
3.受封的外藩。如历史上的朝鲜国王、越南国王。
《漢語大詞典》:高弟
(1).才优而品第高。史记·礼书:“自 子夏 ,门人之高弟也。” 司马贞 索隐:“言 子夏 是 孔子 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
(2).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 宋 沈辽 《彭城太尉诗序》:“余昔过道场,见 正公 , 正 乃 臻公 之高弟,而法师之曾孙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偶然有些困倦,便把书丢过一边,也学那圣门高弟隐几而卧。”
(3).同“ 高第 ”。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弟为 鲁 相。”汉书·陈万年传:“ 陈万年 字 幼公 , 沛郡 相 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 广陵 太守,以高弟入为右扶风,迁太僕。”
《國語辭典》:没世(沒世)  拼音:mò shì
1.死亡。《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没世遗爱,古之益友。」
2.终身、永远。如:「没世不忘先生的栽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我情愿青衿没世也罢,割恩爱而博功名,非吾愿也。」
《國語辭典》:宝殿(寶殿)  拼音:bǎo diàn
宫殿。元。赵孟頫 宫中口号诗:「日照黄金宝殿开,雕阑玉砌拥层台。」《三侠五义》第一回:「真宗玩赏,进了宝殿,归了御座,李刘二妃陪侍。」
《國語辭典》:定夺(定奪)  拼音:dìng duó
决定事情的去取可否。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众军不必鼓噪,暂且安营。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夺。」
《國語辭典》:荡平(蕩平)  拼音:dàng píng
平定寇乱。《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
《漢語大詞典》:徵歌
谓征招歌伎。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輦,徵歌出洞房。”《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徵歌调《玉树》,閲舞按《梁州》。”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当 元宗 天宝 改元以后……除了选色徵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國語辭典》:三观(三觀)  拼音:sān guān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空、假、中三种禅观的合称。当修行者一再思惟、观察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虚构的,进而便处在很专注的状况,在此之时,不见佛果可求,也不见众生可度,是为空观。在空观的基础上观察一切现象,也能见、闻、觉知、能作种种分别,但在经验上则如幻、如化,这是假观,将空观和假观对立经验统一是中观。隋。智顗〈观心论〉:「非踪非疏非五分,三谛三观在其中。」
《國語辭典》:下心  拼音:xià xīn
1.用心。如:「他什么都好,就是不肯下心读书。」
2.谦抑从人。明。李贽〈定林庵记〉:「俛首下心,归礼穷士。」《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即不然,也该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后布告天下,问罪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