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心迹(心跡)
亦作“ 心跡 ”。
(1).思想与行为。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跡双寂漠。”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思有以少补圣政,助成应天之实,使 尧 舜 之仁,名言皆行,心迹相应,庶几天下感通。”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九:“心跡不相从,我思难具陈。”
(2).犹心事;心情。宋书·傅亮传:“考旧闻於前史,访心跡於污隆。”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此畴曩心跡,安敢不尽於君侯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为暴白心跡,故来与祭。” 沙汀 《酒后》:“而且一再发誓要把五亩绝业捐给善堂,以明心迹。”
《漢語大詞典》:心肠(心腸)
(1).心情;心绪。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序:“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红楼梦第二九回:“﹝ 宝玉 ﹞心中正自后悔,无精打彩,那里还有心肠去看戏?” 巴金 《家》二一:“‘你们还有心肠打牌?’ 觉慧 这样想。”
(2).指感情。 唐 孟郊 《古结爱》诗:“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旧好自均亲骨肉,新知何怪薄心肠。”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柯岩 《红领巾的歌·三匹“马”的冰车》:“ 杨杨 一个劲地摇头,什么也打不动他的心肠。”
(3).犹心地。指思想意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这个就是説书的一片道学心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也有説他两个心肠儿好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多么好心肠的人啊!”
(4).犹心头,心中。 唐 张籍 《学仙》诗:“勤劳不能成,疑虑积心肠。”《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太公 闻言大惊:‘怎有如此之事,二人先知我心肠之机?’”
(5).犹胸怀,肚量。朱子语类卷七四:“须是大著心肠看始得。”
(6).犹心腹,知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史 魏 二人先下此工夫,以结其心,却是未敢説甚么正经心肠话。”
(7).想法;意思。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
(8).犹心事。指心中所思虑的事。 萧红 《生死场》二:“你把筐子丢啦!我看你好像一点心肠也没有,打柴的人幸好是 朱大爷 ,若是别人拾去还能找出来吗?” 梁斌 《播火记》三八:“一面饮着酒,吃着菜,互相倾吐心肠。”
《漢語大詞典》:心曲
(1).内心深处。《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郑玄 笺:“心曲,心之委曲也。” 朱熹 集传:“心曲,心中委曲之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百忧攻其心曲,众难萃其门庭。” 宋 周邦彦 《满江红》词:“无限事,縈心曲。”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为父母者孰不欲知其子之心曲隐微,而置其子於安乐得所。”
(2).犹心绪。 唐 孟郊 《古怨别》诗:“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説,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生命中,岂容有这许多预定,乱人心曲?”
(3).心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 宋 范成大 《送严子文通判建康》诗:“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谴来同里居。”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和你再谈谈心曲吧。”
《漢語大詞典》:心思
(1).思考能力;才思。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 休 为人质朴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难挑,怎描?便那女娘行心思十分巧,其实的刺不成绣不到。” 朱自清 《南京》:“ 豁蒙楼 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2).思想。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疏》:“是犹范人之形,有头目手足口舌身体,而独无心思,必至冥行蹢埴,颠倒狂瞀而后已。”
(3).想法;念头。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我们的青年并不是看见妇女就起坏心思的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新 中国 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4).心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不要性急,自然这病要好的,此刻何必耽这个无谓的心思。”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江泰 早猜中 曾皓 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 茹志鹃 《妯娌》:“一家人都欢天喜地,可是奇怪, 赵二妈 却是满脸愁容,一肚子心思。”
(5).心情。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 老舍 《月牙儿》:“客人们故意的和我说东说西,招我笑,我没心思说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可如今忙得我满头烟雾,那有心思来跟姑娘大姐扯闲话?”
(6).心神,精力。 宋 曾巩 《再乞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於无穷也。”
《漢語大詞典》:寸肠(寸腸)
(1).泛指胸臆,心间。 唐 韩偓 《感旧》诗:“省趋弘阁侍貂璫,指痤恩深刻寸肠。”《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而今无奈寸肠思,堆积千愁空懊恼。”
(2).指肠。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骨肉分离,寸肠割断。”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姐病故:“姐病日篤,盖久痢积虚也。予日往视之,輒呼‘好兄弟’不止,予时寸肠割矣。”
(3).心事。 宋 柳永 《轮台子》词:“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
分類:心事胸臆
《漢語大詞典》:思事
犹心事。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起,諮请曰:‘ 十娘 有一思事,亦拟申论,犹自不敢即道,请 五嫂 处分。’”
分類:心事
《漢語大詞典》:曲衷
心事。《再生缘》第二一回:“叫声贤弟仙师转,説道是,当面同言示曲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乌得妾身化妾影,月中与郎谈曲衷。”
分類:心事
《漢語大詞典》:心象
心事。 唐 温庭筠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声诗》:“栖息消心象,檐楹溢艷阳。”
分類:心事
《漢語大詞典》:鬼胎
(1).怪胎。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杨道珍医》:“ 杨 为诊脉而曰:‘此非好孕,正恐是鬼胎耳。’……及是乃产一物,小如拳状,类水蛙,始信鬼胎不疑。”《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鬼胎总括》:“邪思情感鬼胎生,腹大如同怀子形,岂缘鬼神能交接,自身血气结而成。” 清 唐甄 潜书·良功:“腹大虚消,或产非人形,俗谓之鬼胎。”
(2).喻不可告人的心事。《水浒传》第五回:“这 刘太公 怀着鬼胎,庄家们都捏着两把冷汗。”红楼梦第七二回:“﹝ 司棋 ﹞心内怀着鬼胎,茶饭无心,起坐恍惚。”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六:“胖子东家是听说共产党来了要杀他们这些仗势欺过人的人,因此,也怀着鬼胎无心修造了。”
(3).由鬼魅孕育。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代説 郑畋 是鬼胎,其母卒,后与其父 亚 再合而生畋。”
《漢語大詞典》:心事
(1).志向;志趣。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 箕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唐 李贺 《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明 吴承恩 《赠鹿园万总戎》诗之二:“到处山僧为写真, 净名 心事宰官身。”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女仙外史:“而平生学问心事,皆寄託於此。”
(2).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 刘皂 《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3).心情,情怀。 唐 高适 《闲居》诗:“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老人心事日摧頽,宿火通红手自焙。”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玉簪失去,还有甚么心事坐朝!”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本来一个国家,跟合股开店一样,人人都是主人,要是有几个人把这座店把持了,不承认大家是主人,大家还有什么心事爱护这座店啦?”
(4).心地,胸襟。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王钱门对:“二公非心事光明,胡能门联如此哉!”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 柳下惠 、 鲁 男子。愚妹是女流之辈,坐井观天,望乞恩人恕罪则箇!”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四婶是个贫农,人也公正,做活也牢靠。再说,都知道四婶心事也好!”
《漢語大詞典》:寸心
(1).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 晋 陆机 《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 郭沫若 《瓶》诗之三八:“我纵横是已经焦死,你冰也冰不到我的寸心。”
(2).心事,心愿。 唐 钱起 《逢侠者》诗:“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宋 司马光 《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临河鸣犊嘆,莫遣寸心灰。”
(3).微小的心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哥哥有些微物相送,聊表我哥哥寸心。”京剧《猎虎记》:“乃是猎来的一些野味,聊表寸心而已。”
《漢語大詞典》:沉沉(沈沈)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沈沈
亦作“沉沉”。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 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沉沉(沈沈)
(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漢語大詞典》:炯炯
亦作“烱烱”。
(1).明亮或光亮貌。 晋 潘岳 《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唐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明史·方孝孺传:“ 孝孺 幼警敏,双眸炯炯。” 冰心 《寄小读者》九:“窗外严净的天空里,疏星炯炯。”
(2).光明。 唐 杜甫 《偪仄行赠毕曜》:“徒步翻愁长官怒,此心烱烱君应识。” 宋 陈亮 《祭周参政文》:“安归田里,一无懟言,烱烱此心,实昭於天。” 宋 陆游 《书感》诗:“此心炯炯空添泪,青史他年未必知。”
(3).明察貌。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精炯炯其独寤兮,物温温其烛楹。”
(4).双目不闭貌。多形容有心事而彻夜不寐。《楚辞·严忌〈哀时命〉》:“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歷兹。” 王逸 注:“言己中心愁怛,目为炯炯而不能眠。” 汉 王粲 《伤夭赋》:“昼忽忽其若昏,夜炯炯而至明。”
《漢語大詞典》:心兵
(1).吕氏春秋·荡兵:“在心而未发,兵也。”后以“心兵”喻心事。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十:“詰屈避语穽,冥茫触心兵。” 宋 黄庭坚 《戏咏暖足瓶》之一:“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清 黄景仁 《赠陈秋士》诗:“置身尘热区,心兵按不动。”
(2).黩武之心;杀伐之心。 明 胡翰 《拟古》诗:“单于方威格,中帐起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