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补处(補處)
(1).佛教语。前佛既灭后,菩萨成佛而补其位之称。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萨。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子长 、 子云 ,自叙元系,则云补处,仰嗣 释迦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受灌顶职位,为法王孙,居 兜率施天 ,是生补处。” 清 龚自珍 《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命终之后,三人相见於莲邦,乃至一生补处。”后用以借指补官。 宋 陆游 《夜读岑嘉州诗集》诗:“晚途有奇事,随牒得补处。”
(2).指曾经到过的地方。 宋 陆游 《高斋小饮戏作》诗:“ 白帝 、 夜郎 俱不恶,两公补处得凭栏。” 钱仲联 校注:“两公谓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
《國語辭典》:外边(外邊)  拼音:wài biān
1.外面、外头。《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红楼梦》第六三回:「说著,走至外边,因见无人,便问五儿之事。」也作「外面」。
2.外地。《西游记》第四四回:「你老人家想是个外边来的,不知我这里利害。」
《漢語大詞典》:行在所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 苏建 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 建 诣行在所。”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汉书·武帝纪:“諭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 颜师古 注:“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不得亦谓京师为行在也。”
(2).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 宋 李纲 《编类建炎制诏奏议表札集叙》:“某 建炎 初,自领 开封府 事,蒙恩除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以六月一日至南京行在所供职。”明史·徐达传:“捷闻, 太祖 幸 汴梁 ,召 达 诣行在所,置酒劳之。”
《國語辭典》:地头(地頭)  拼音:dì tóu
1.当地、本地。如:「看他熟谙本地的风土掌故,想必是这地头的人吧。」《醒世姻缘传》第九○回:「央胡无翳到临清买地头生药,合了丸散,要舍药救人。」
2.处所、住址。《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伯皋问著北来的浙江人,没有一个晓得他的。要差人到浙江问他家里,又不晓得他地头住处。」
3.目的地。《西游记》第九三回:「还未到地头,又不曾见佛取得经回,是何来之喜?」《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倘若早到地头一天,少在船上住一夜,他们就少赚两个钱。」
4.方面。《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这个道理,各自有地头,不可只就一面说。」
5.田地的两端。《齐民要术。卷五。种红蓝花及栀子》:「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女百十馀群,自来分摘。」
6.书页下端的空白处。如:「这书地头留得太窄了。」
《國語辭典》:当心(當心)  拼音:dāng xīn
1.谨慎、留心、注意。《警世通言。卷三三。乔彦杰一妾破家》:「这小二在家里小心谨慎,烧香扫地,件件当心。」《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店门人、会馆门口、都有使费,人家早替他们当心。」
2.胸部正中。《礼记。曲礼下》:「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红楼梦》第八六回:「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著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
3.中央、中心。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國語辭典》:身边(身邊)  拼音:shēn biān
1.身旁周遭。《红楼梦》第二四回:「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能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
2.身上。
《漢語大詞典》:畏涂(畏塗)
亦作“ 畏途 ”。
(1).艰险可怕的道路。《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成玄英 疏:“涂,道路也。夫路有劫贼,险难可畏。” 唐 李白 《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巖不可攀。” 金 蔡松年 《淮南道中》诗之一:“畏涂泥三尺,车马真鸡栖。” 清 金农 《送贺十五德舆之辰州》诗:“五月 沅陵 道,毒淫多畏途。”
(2).指危险可怕的地方。 宋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三:“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清 袁枚 新齐谐·黑眚畏盐:“ 殷家村 在城外,多古壙,旧传壙中有怪物……里人相戒,视为畏途。”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 上海 到处都是商人气……住得真不舒服,但 北京 也是畏途。”
(3).犹苦差。比喻可怕而难办的事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能以草木之生死为生死,始可与言灌园之乐,不则一灌再灌之后,无不畏途视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因此上,自己一中进士就把这知县看作了一个畏途。” 孙中山 《知难行易》:“﹝ 中国 人﹞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
《國語辭典》:化外  拼音:huà wài
政令教化所无法施行或施行不到的地方。如:「化外之民」。《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漢語大詞典》:南市
(1).市区的南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南市买轡头,北市买长鞭。”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 宋 陆游 《海棠》诗:“金鞭过南市,红烛宴西楼。”
(2).指 明 时 金陵 秦淮河 边低等官妓所居的地方。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古迹寖湮,所存者 南市 、 珠市 及 旧院 而已。 南市 者,卑屑所居。”
《漢語大詞典》:选楼(選樓)
(1).原指 南朝 梁 昭明太子 萧统 所建的文选楼。借指文选。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一:“《玉臺》空补‘选楼’疏,冶袖飘香佩结裾。”
(2).泛指编选文章的地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杭州 严曙声 烺 赠云:‘但见 三吴 书版盛,不知十载 选楼 忙。’” 清 丘逢甲 《春日寄怀丘菽园新嘉坡》诗:“极目天南赤道遥, 选楼 高筑岛云飘。” 方廷楷 《寄寄尘》诗:“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入 选楼 。”
《國語辭典》:娘家  拼音:niáng jia
已婚妇女称自己父母的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又认得娘家去,没得怕人拐我!」《红楼梦》第二五回:「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教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國語辭典》:关子(關子)  拼音:guān zi
1.南宋的纸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都市钱会》:「贾秋壑为相日,变法增造金银关子,以十八界三贯准一贯关子。」《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二十九年,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2.宋朝宣和年间时,出入宫禁的执照。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宣和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辄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姓名卖之,价五百千。」
3.役卒。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昨日打将前路关子来,道廉访使大人在此经过,不免打扫馆驿乾净。」
4.令人猜疑而急于瞭解的重要事由。如:「你别卖关子了,快说出来吧!」《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今儿我可以卖个关子了!这个枪是广西省特产的,琼州也有,是一种藤,他的颜色很像伽南,不过纹理不同。」
《國語辭典》:底止  拼音:dǐ zhǐ
止境、终点。《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國語辭典》:地面  拼音:dì miàn
1.土地的表面。《元史。卷四八。天文志一》:「其制以铜为之,平设单环,刻周天度,画十二辰位,以准地面。」
2.泛称土地。《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曹操吞并疆土,今欲犯王子地面,万乞救援,同力克复,以保北方。」
3.地区、地方。《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行到西河县管下地面孟石村,遇见日晚。」《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
4.地板。如:「现在盖房子大多使用地砖,几乎看不到水泥磨石子地面了。」
《國語辭典》:掩蔽  拼音:yǎn bì
掩藏遮蔽。如:「散兵坑可作为单兵射击和掩蔽之用。」《礼记。月令》:「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传》:「故白虹春见,掩蔽日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