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说话的(說話的)  拼音:shuō huà de
宋、元时说书人的自称。《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说话的!你道这妇人住居何处,姓甚名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说话的!依你说来,不须能文善武,懒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须经商立业。」
《漢語大詞典》:说话客(説話客)
说书人。 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无术·说韩信》:“ 党进 镇 许昌 ,有説话客请见,问説何事,曰:‘説 韩信 。’”
分類:说书人
《國語辭典》:说话人(說話人)  拼音:shuō huà rén
宋时对说书人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说话之间(説話之間)
见“ 说话中间 ”。
《漢語大詞典》:说话中间(説話中間)
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暂。 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説话中间,可早来到丞相府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有 范天章 学士令人来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説话中间,可早来到也。”亦作“ 説话之间 ”。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説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説话之间,早来到海东边万仞峯巔。”
《漢語大詞典》:说话中间(説話中間)
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暂。 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説话中间,可早来到丞相府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有 范天章 学士令人来请,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去。説话中间,可早来到也。”亦作“ 説话之间 ”。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説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説话之间,早来到海东边万仞峯巔。”
《漢語大詞典》:看人说话
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例如:他们是看人说话,没有什么道理可说。
《漢語大詞典》:路上说话,草里有人(路上説話,草裏有人)
谓说话被人窃听。《西游记》第九回:“这正是‘路上説话,草里有人’。原来这 涇河 水府有一个廵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金莲 只知説出来,不防‘路上説话,草里有人’。” 向春 《煤城怒火》第十一章三:“俗话说‘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咱兄弟们谁都知道谁,要叫他们听到,可就麻烦了。”
分類:窃听
《國語辭典》:言语(言語)  拼音:yán yǔ
1.说话。《易经。颐。象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三国演义》第一回:「性宽和,寡言语。」
2.文章著述。《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國語辭典》:言语(言語)  拼音:yán yu
1.禀告。如:「等我过去言语一句,你再进来。」
2.发言。如:「你怎么不言语呢?」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漢語大詞典》:语言(語言)
告诉、嘱咐。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李善 注引 汉 陈琳《止欲赋》:“欲语言於玄鸟,玄鸟逝以差池。”
《國語辭典》:开口(開口)  拼音:kāi kǒu
1.发言。《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子敬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红楼梦》第七二回:「况且这事我自己也不便开口向人说,你只放心。」
2.饮食。《管子。海王》:「耕田万顷,开口十万人。」
3.出现裂缝。如:「走了这么远的路,鞋头都开口了。」
4.磨出刀刃。如:「这把刀才刚打好,还没开口,所以不能伤人。」
《國語辭典》:言说(言說)  拼音:yán shuō
说及、论起。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言说秦兵百万,未曾来全,今乘众军未集,宜速击之。」
《國語辭典》:出言  拼音:chū yán
发语、说话。《诗经。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言有章。」《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以为出言自口,骥騄不追。」
《國語辭典》:言传(言傳)  拼音:yán chuán
1.用言语表达或传授。如:「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2.说话。如:「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只有他一个人躲在壁角不言传。」
《國語辭典》:言传身教(言傳身教)  拼音:yán chuán shēn jiào
用言语和行动来教示他人。如:「为了带动班上的读书风气,班长言传身教地以身作则。」
《漢語大詞典》:道言
(1).法术之言。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 王先慎 集解:“道言谓法术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学说、经典。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 唐 韦应物 《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诗:“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 元 张雨 《云霏分韵得作字》:“道言匪虚无,梵册皆矩矱。”
(3).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女巫道:‘连我也不晓得缘故。’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 卢生 来行纳采礼。”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
谓说话迎合人意。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 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 陆德明 释文:“道言,音导。”
《國語辭典》:出声(出聲)  拼音:chū shēng
发出声音。《三国演义》第三回:「诸官听罢,不敢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