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子男
(1).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国语·郑语:“是其子男之国, 虢 鄶 为大。” 宋 梅尧臣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宋 王安石 《贺知县启》:“是乃拜纶綍之命,殿子男之邦,凛乎清风,耸是羣望。”
(2).儿子。史记·春申君列传:“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后汉书·周荣传:“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詔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 兴 为郎中。”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有子男二人,长曰 周六 ,始四岁;季曰 周七 , 子厚 卒乃生。”
《國語辭典》:织女(織女)  拼音:zhī nǚ
1.从事纺织的女子。三国吴。杨泉〈织机赋〉:「织女扬翚,美乎如芒,丽姿研雅,动有令光。」
2.中国古代传说是天帝的女儿。汉代传说与牵牛郎为夫妇,婚后废织,被天帝分隔于银河两岸,遥遥相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方能相会。也称为「天女」。
3.星官名。由三颗星组成,属牛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织女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也。王者至孝,神祇咸喜,则织女星俱明,天下和平。大星怒角,布帛贵。」文中所指大星,为织女三星中最亮的一颗星,即俗称的织女星。参见「织女星」条。
《國語辭典》:织女星(織女星)  拼音:zhī nǚ xīng
星名。属天琴座,是夏秋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隔银河与牵牛星相对。也称为「天女」、「天孙」、「织女」。
《國語辭典》:小红(小紅)  拼音:xiǎo hóng
1.宋范成大的侍婢,有色艺,后赠姜夔。姜夔曾作过〈垂虹〉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2.淡红。唐。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宋。杨万里 过蕉坑诗:「枫叶乾馀尚小红,苕花飞尽不留茸。」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四等  拼音:sì děng
1.四种等级。如:「成绩考核等第,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流外官,以行能功过为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2.声韵学名词:(1)指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2)指等韵韵图上所分的四等。一、二等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四等界限说法不一,根据黄侃的说法,一、四等源自古音,二、三等为今变音。
《國語辭典》:四无量心(四無量心)  拼音:sì wú liàng xīn
佛教用语。佛教四支修行方法。即慈、悲、喜、舍。慈是对一切众生慈爱的心,悲是对一切众生悲悯的心,喜是对一切众生生起喜悦的心,舍是对一切众生无憎、无爱平等中立的态度。《菩萨本缘经》卷上:「诸婆罗门寻共稽首,求请菩萨以前和尚,菩萨怜悯即便受之,教令修学四无量心,以是因缘,命终即得生梵天上。」也作「四梵住」、「四等生」。
《國語辭典》:小功  拼音:xiǎo gōng
1.用熟布做成的丧服。为服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兄弟之妻等丧时所穿,时间为五个月。《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带绖,五月者。」《幼学琼林。卷三。疾病死丧类》:「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也称为「小红」。
2.一种学校、机关团体对有功人员的奖励。如:「他此次表现不错,记乙次小功!」
《國語辭典》:中上  拼音:zhōng shàng
1.中等里较优秀的。《魏书。卷九。肃宗纪》:「癸亥,初听秀才对策,第居中上已上,叙之。」宋。晁贯之《墨经。松》:「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
2.中午。《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辛苦已极;中上得閒,还溜到门首同邻居们下象棋。」
《國語辭典》:四姓  拼音:sì xìng
1.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传。张弘策》:「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柳冲》:「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漢語大詞典》:子爵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漢語大詞典》:四甲
(1).指 宋 代科举考试殿试的第四等。宋史·选举志二:“﹝ 乾道 ﹞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2).指五甲中的前四甲。宋史·选举志二:“上四甲能全中者取旨,第五甲射入上等注黄甲,餘升名次而已。”
《國語辭典》:种姓(種姓)  拼音:zhǒng xìng
1.宗族。《史记。卷一一○。匈奴传》:「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
2.一种明显区分社会阶级的制度。以印度为例,最初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及首陀罗四大种姓。种姓间因阶级分明,所以不能交往、通婚。
3.佛教用语。指造成众生在修行道上最终成就不同的根性。也称为「种性」。
《漢語大詞典》:散州
对直隶州而言。 元 代地方区划有路、府、州、县四等,一般以路领州、领县。州之不隶属于路而直接隶属于中书省者,称直隶州;由路所统属者,称散州。 明 清 时以府所统属的州为散州。
《国语辞典》:四分位数(四分位数)  拼音:sì fēn wèi shù
是统计学中分位數的一种,即把所有數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则有三个分割点,此三分割点即称为「四分位數」。
《国语辞典》:四级三审制(四级三审制)  拼音:sì jí sān shěn zhì
区分法院的审级为初级、地方、高等、最高四等,每一案件,规定以三审为终审的制度。我国旧时法院组织,即采此制,今则改为三级三审制。
《漢語大詞典》:考斥
谓科考列入四等而予以斥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时 山东 提学僉事 薛瑄 ,疏请凡廪生考斥者,俱追粮为民,时以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