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子男
(1).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国语·郑语:“是其子男之国, 虢 鄶 为大。” 宋 梅尧臣 《淮南遇梵才吉上人》诗:“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宋 王安石 《贺知县启》:“是乃拜纶綍之命,殿子男之邦,凛乎清风,耸是羣望。”
(2).儿子。史记·春申君列传:“妾赖天有子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后汉书·周荣传:“以老病乞身,卒于家,詔特赐钱二十万,除子男 兴 为郎中。”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有子男二人,长曰 周六 ,始四岁;季曰 周七 , 子厚 卒乃生。”
《國語辭典》:公爵  拼音:gōng jué
1.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位在侯爵之上。
2.英国贵族等级最高的爵位。自西元一三三七年,黑太子爱德华封康瓦尔公,英国始有公爵之称。
《漢語大詞典》:重侯
亦作“ 重矦 ”。
(1).指古代五等爵位中的子、男两爵。《楚辞·大招》:“三圭重侯,听类神只。” 王逸 注:“重侯,谓子、男也。子、男共一爵,故言重侯也。”一说,指射礼所用“熊侯”、“豻侯”。参阅 清 王夫之 楚辞通释
(2).谓世代显贵。 汉 崔骃 《与窦宪书》:“重矦累将,建天枢,执斗柄。” 唐 柳宗元 《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 柳 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漢語大詞典》:子爵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漢語大詞典》:伯爵
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位。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 ” 唐 司马贞 索隐:“国语曰:‘ 黄池 之会, 晋定公 使谓 吴王 夫差 曰:“夫命圭有命,固曰 吴伯 ,不曰 吴王 ”’,是 吴 本伯爵也。”
《漢語大詞典》:五器
(1).五等爵朝聘的礼器。书·舜典:“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五器,盖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器也。”
(2).五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到府三日,询鞫狱情,涤其冤滥,轻重之繫,仅三百餘人。其中一辈,五器所拘,偷视厅事。”参见“ 五木 ”。
《國語辭典》:五木  拼音:wǔ mù
1.五种取火的木材。《隋书。卷六九。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
2.古代赌博的用具。如现今的骰子,有枭、卢、雉、犊、塞五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桓宣武与袁彦道樗蒲,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3.古代加在犯人身上的刑具。《明史。卷二○九。杨爵传》:「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
《國語辭典》:男爵  拼音:nán jué
封建时代,贵族中最低一等的爵位。《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执锐,为子接应,见者莫不辟易。诏封男爵。」
《漢語大詞典》:五仪(五儀)
(1).古代五等爵的礼仪。《周礼·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 郑玄 注:“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2).五等。管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王先谦 集解:“仪,犹等也。”
《漢語大詞典》:五爵
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书·武成》:“列爵惟五。” 孔 传:“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周 建子弟,列名城,班五爵。”
分類:五等爵
《漢語大詞典》:五等爵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周书·武帝纪上:“初令世袭州、郡、县者改为五等爵,州封伯,郡封子、县封男。”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关于 西周 的爵位……许多记载都是出于后人的想象,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级并非事实,无论 商 、 周 都没有严格的五等爵制度。”
分類:五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