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对(大對)  拼音:dà duì
对答天子的询问或策问。《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漢語大詞典》:御试(御試)
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内考试贡举之士。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时 庠 ( 黄庠 )以疾不能就御试,旣愈,陈述於贡院。”宋史·选举志一:“自来御试赋题,皆士人尝拟作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旂音:“ 康熙 己未,御试博学鸿儒, 施愚山 侍讲卷阁拟一等,上亲閲定名。”
《漢語大詞典》:扬廷
指殿试。敭,对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阁试:“士人自锁闈敭廷之外,其试事最重者,无如吏部之考选科道。”
分類:殿试
《漢語大詞典》:内试(内試)
指科考中的殿试。 唐 齐己 《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诗:“春官如 白傅 ,内试似 文皇 。”
《國語辭典》:进士(進士)  拼音:jìn shì
科举时代的科目。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因之,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会试中式,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红楼梦》第二回:「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县。」
《國語辭典》:状元(狀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探听得试院开榜了,却是别人做了状元,别人做了榜眼,别人做了探花郎。」《儒林外史》第二回:「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
2.称现在各类考试中的榜首。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金榜  拼音:jīn bǎng
1.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殿试揭晓时的录取名单是以黄纸书写,上钤皇帝御宝,一为显皇威的尊严,二则表示榜文的贵重,故称为「金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此是京中来的金榜,令婿名在其上,请公自拿去看。」
2.人名。(西元1735~1801)字辅之,一字蕊中,号檠斋,清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授修撰。性恬淡,以病不复出,师事江永,治礼宗郑玄。著有《礼笺》。
《漢語大詞典》:东堂(東堂)
(1).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 唐 王维 《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 金 蔡圭 《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圭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國語辭典》:探花  拼音:tàn huā
1.科举时代殿试一甲第三名。《红楼梦》第二回:「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
2.看花。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春雨即事次韵:「野客正閒移竹远,幽人多病探花稀。」
《國語辭典》:殿试(殿試)  拼音:diàn shì
1.古时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中主持。《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2.元代对读书人的通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他本是太学中殿试,怎想他拳头上便死,今日个则落得长街上检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國語辭典》:制举(制舉)  拼音:zhì jǔ
1.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2.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漢語大詞典》:一甲
(1).一副铠甲。出土 秦 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汉中 ,禽 马服 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唐 时进士不分甲。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 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 卢秉 ﹞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國語辭典》:胪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举时,天子宣旨传召新科进士入见,称为「胪唱」。元。方回〈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之五:「胪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也作「胪传」。
《國語辭典》:黄榜(黃榜)  拼音:huáng bǎng
天子所颁的诏书。以黄纸书写而成,故称为「黄榜」。《西游记》第九回:「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意欲前去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