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分路数(分路数)  拼音:fēn lù shù
编组。《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眼见得州里早晚都要佥了牌,分了路数。」
分类:编组
《漢語大詞典》:保伍
1.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宋 曾巩 《陈康民管勾永兴等路常平制》:“勑具官某等:朕为保伍之法,寓耕战之政,典农之官属以兼领。”宋史·食货志上一:“给授桑土,潜拟井田,营造室居,使立保伍。”明史·詹兆恒传:“时 江 北民避乱,尽走 南京 。 兆恆 虑贼谍阑入,处之城外,为严保伍,察非常,奸宄无所匿。”
2.指根据户籍制度将居民组织起来。 宋 叶适 《役法》:“盖昔者保伍其民而有保正副,将以兵法部勒其下。”
3.指编组在同一基层户籍单位中的邻里居民。宋史·度宗纪:“﹝ 咸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经会,私创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觉察,坐之。”
《漢語大詞典》:一甲
(1).一副铠甲。出土 秦 简中常言“赀一甲”,即罚缴一副铠甲,详见《睡虎地秦墓竹简》
(2).借指一兵一卒。战国策·秦策三:“为 秦 战胜攻取者七十餘城,南亡 鄢郢 、 汉中 ,禽 马服 之军,不亡一甲。”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元史·余阙传:“羣盗四面蚁集,外无一甲之援。”
(3).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一等。 唐 时进士不分甲。 宋 太平兴国 八年始分甲,当时一甲有数人。至 元 明 一甲仅限三人,即所谓状元、榜眼、探花。参阅《续通典·选举三》宋史·选举志二
(4). 宋 代 卢秉 提举盐事时所定的一个编组单位。宋史·食货志下四:“﹝ 卢秉 ﹞因定伏火盘数以絶私鬻,自三灶至十灶为一甲。”
《國語辭典》:兵团(兵團)  拼音:bīng tuán
1.一种军队编制。
2.一部分的军队。如:「主力兵团」。
《漢語大詞典》:起纲(起綱)
谓起运成批按字号编组的货物。一组称一纲。文献通考·国用三:“转般之法,东南六路斛斗,自 江 浙 起纲至於 淮甸 以及 真 、 扬 、 楚 、 泗 ,为仓七,以聚蓄军储。”
《漢語大詞典》:团保(團保)
编组民户,使相互监督、担保。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乞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 胡三省 注:“团保者,团结户口,使之互相保识。”
《国语辞典》:组长(组长)  拼音:zǔ zhǎng
一个编组的主管。如:「新组长上任后,本组的工作绩效大为提升!」
分类:编组主管
《漢語大詞典》:峒兵
宋 乡兵之一。以峒人壮丁编组而成。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 至和 初, 余靖 督部吏 黄汾 、 黄献珪 、 石鑑 、进士 吴舜举 发峒兵入 特磨 ,掩袭之,获 阿儂 及 智高 弟 智光 、子 继宗 、 继封 。”
《國語辭典》:车队(車隊)  拼音:chē duì
因同一目的而聚集成的汽、机车团队。如:「这次的车赛总共有十个车队报名参加。」
《國語辭典》:支队(支隊)  拼音:zhī duì
1.部队中相当于团或师的一级组织,或作战时编组的部队。如:「海军敦睦支队」、《台湾通史。卷四。独立纪》:「初四日,日军以山根支队进攻,大队继之。」
2.一般队伍组织中的小队。如:「台中市文化资产处志工服务队分为屯区、中区、海线、山城等四个支队。」
《国语辞典》:绿旗兵(绿旗兵)  拼音:lǜ qí bīng
绿营兵。清制分八旗军,由汉人编组的军队皆用绿旗,故称为「绿旗兵」。
《漢語大詞典》:混编
把不同类的人或事混合编组。例如:不同机型混编迎战。
《国语辞典》:霹雳小组(霹雳小组)  拼音:pī lì xiǎo zǔ
县市警局保安队支援重大任务的临时编组。主要成员皆由保安队中挑选,再送至保一总队受训。于装备、火力等,皆特别加强,是近年来,警方打击犯罪的攻坚部队。
《国语辞典》:警察勤务(警察勤务)  拼音:jǐng chá qín wù
警察机关为达成警察任务,对警察机构与警察人员以最有效的编组,按分配的时间,循不同方式所执行的各项警察任务。
《国语辞典》:特种部队(特种部队)  拼音:tè zhǒng bù duì
一个部队为其任务而徵集、编组、训练,使其能适应各种地形、气候且具有特种作战技能的部队。有时用于敌后或敌人控制区,遂行特种任务。如国军之敌后游击队、政战特遣队或任务编成之特遣队等。如:「海军陆战队是一种特种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