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满望(滿望)
(1).犹满意;满足所望。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郭提刑妾》:“姬大喜满望,信为诚説。穷日夜望之,眠食尽废,遂绵绵得疾不能兴。”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至如召募之军,多非土著,不缘身迫穷窘,谁肯自同罪謫。衣粮既不满望,工作又尽其力,势如鸟徙,亦何足怪!”
(2).十分希望。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闻钱法侍郎 刘君 重庆 好古喜墨,遂托一 山东 人转卖,且藉此墨,满望 刘君 据墨具疏,请将泰昌钱亦铸若干以广行。”
(3).充满视野。 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之一:“满望农耕春水足,沿途緑化惠风吹。”
《漢語大詞典》:满志(滿志)
犹满意。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天家营建,比民间加数百倍,曾闻 乾清宫 窗槅一扇,稍损欲修,估价至五千金,而内璫犹未满志也。” 清 周亮工 《赠胶西张用之》诗:“如此巖居应满志,自忘宿世占时名。”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以期上匡国家以臻隆治,下维黎庶以絶苛残,必使吾 中国 四百兆生民各得其所,方为满志。”参见“ 满意 ”。
分類:满意
《漢語大詞典》:满意(滿意)
(1).决意,一心一意。战国策·齐策四:“ 孟尝君 逐於 齐 而復反。 谭拾子 迎之於境,谓 孟尝君 曰:‘君得无有所怨於 齐 士大夫?’ 孟尝君 曰:‘有。’‘君满意杀之乎?’ 孟尝君 曰:‘然。’”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都则为这老的他有泼天也似家私,寸男尺女皆无,所以上与他家做女壻,我满意的则是图他这家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我这回进京,满意要见 焦侍郎 ,代小儿求一封信,谋一个馆地。”
(2).意愿得到满足。 汉 王充 论衡·佚文:“奏记长吏,文成可观,读之满意,百不能一。”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元祐 初, 司马公 薨, 东坡 欲主丧,遂为 伊川 所先, 东坡 不满意。” 元 刘因 《鹊桥仙·喜雨》词:“野人得饱更无求,满意看,一犂春雨。” 萧红 《小城三月》:“ 翠姨 梳头梳得是很慢的,必定梳得一丝不乱;擦粉也要擦了洗掉,洗掉再擦,一直擦到认为满意为止。”
(3).满以为;原先料想。 宋 范成大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诗:“临分满意説离愁,草草无言衹泪流。”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今宵满意觴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4).犹充盈。
《漢語大詞典》:惬怀(愜懷)
称心;满意。 唐 孟郊 《石淙》诗之九:“愜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红楼梦第七九回:“如此一改,虽与我不涉,我也愜怀。”
《漢語大詞典》:足意
满意。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沈鍊 道:‘只像宅上这一所,十分足意了。’”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寿考还不足意,更想重新做起小孩子。”《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 月儿 觉得,这样的丈夫,这样的日子,她足意了。”
分類:满意
《漢語大詞典》:入意
中意;满意。 唐 姚岩杰 《报颜标》诗:“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意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綵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
分類:中意满意
《漢語大詞典》:厌意(厭意)
满意。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 藴古 犹不厌意,日强聒于朝。”
分類:满意
《漢語大詞典》:惬志(愜志)
称心;满意。 宋 岳珂 桯史·汪革谣谶:“环数郡邑官吏,有不愜志者,輒文致而讼其罪。”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至若豁诸州之积负,损版曹之故额,俾紓急絶之优,深寓省忧之实,而民未有愜志。”
《漢語大詞典》:厌满(厭滿)
满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馈药染翰:“人人厌满,忻跃而散。”
分類:满意
《漢語大詞典》:趁意
称心;满意。趁,通“ 称 ”。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一折:“往常时不能做耕牧渔樵妇,则今日趁意了鸳鷺凤鸞儔。”《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赵昂 诸色趁意,自不必説。”
《漢語大詞典》:合式
(1).符合一定的规格、程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余在 福寧 ,见戎幕选力士,以五百斤石提而绕辕门三匝者为合式。”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批阅》:“彼知式非套设,则告状者自留心於合式。”
(2).符合实际。 鲁迅 《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指英雄为英雄,说娼妇是娼妇,表面上虽像捧与骂,实则说得刚刚合式,不能责备批评家的。”
(3).妥当。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向人分送自己的冤单,是不大合式的。” 萧军 《羊·职业》:“多半是不正经的人们出身!和这些人们在一起有点不合式吧?”
(4).合意;满意。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见她乾娘説得这般合式,便説道:‘既这样,就遵伯父的话罢。’”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尤其合式的是所画的是故事,易于讲通,易于记得。”
(5).契合;投合。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你道那河台既是合 安老爷 那等不合式, 安老爷 又是个古板的人……他忽然把 安老爷 调了这样一个美缺,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二五:“近来,因工作的联系而推动了爱情的这一对,觉得这正是很合式的一对伴侣。”
《漢語大詞典》:喜惬(喜愜)
喜悦;满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时 石 年三十餘,丧偶经年,闻之喜愜过望。”
分類:喜悦满意
《漢語大詞典》:慊意
满意。
分類:满意
《漢語大詞典》:慊心
快意;满意。 清 刁包 《潜室札记》卷下:“为盖世豪杰易,为慊心圣贤难。”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答彭孝廉书》:“ 烟臺 一役,议结 滇 案,暂以释外憾而戢戎心,然此事错误在前,鄙人勉强了结,殊未慊心,过蒙揄奬,祇增慙恧。”
分類:快意满意
《漢語大詞典》:得意
(1).领会旨趣。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列子·仲尼:“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捷悟:“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明 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义理一原须得意,知行两字在潜心。”
(2).犹得志。管子·小匡:“ 管仲 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 楚 ,则 楚 得意於天下;在 晋 ,则 晋 得意於天下,在 狄 ,则 狄 得意於天下。”史记·六国年表:“ 秦 既得意,烧天下、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东巡 泰山 ,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天子方举西巡狩之典,幸 五臺 ,示得意。” 刘绍棠 《乡土与创作》:“后来少年得意,一帆风顺。”
(3).称心,满意。今亦指骄傲自满,沾沾自喜。 汉 刘向 列女传·黎庄夫人:“ 黎庄夫人 者, 卫侯 之女, 黎庄公 之夫人也。既往而不同欲,所务者异,未尝得见,甚不得意。”新唐书·柳公权传:“尝书京兆 西明寺 《金刚经》,有 钟 、 王 、 欧 、 虞 、 褚 、 陆 诸家法,自为得意。”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西游记》第三一回:“你凡事攛唆,是他个得意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寻 老孙 怎的?”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十二:“﹝ 小芹 ﹞过门之后,小两口都十分得意,邻居们都说是村里第一对好夫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 陆希荣 得意地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是西北潘记皮毛公司的副总经理。’”
(4).指及第。 唐 赵氏 《闻夫杜羔登第》诗:“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期尔香浮曲水,夸得意於春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得意:“ 越 人以试雋为得意。”参见“ 春风得意 ”。
《漢語大詞典》:春风得意(春風得意)
(1).在春风轻拂中洋洋自得。旧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 唐 孟郊 《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 花。” 元 乔吉 《金钱记》第四折:“我见他春风得意 长安 道,因此上迎头儿将女壻招。”
(2).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时得意洋洋的情态。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五:“他刚刚升了县长,本来是可以期望青云直上,春风得意的。” 吴祖光 《闯江湖》第二幕:“春风得意的 李司令 身穿西装。”《花城》1981年第4期:“就在 者香 被提拔,春风得意之时, 者慧 晒得黑黑瘦瘦从部队回来了。”
《漢語大詞典》:言语(言語)
(1).说话;说。易·颐:“《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水浒传》第六九回:“ 史进 只不言语。”红楼梦第四三回:“ 宝兄弟 明儿断不可不言语一声儿,也不传人跟着,就出去。”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以后出去,言语一声,别这么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2).吩咐;命令。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俺员外言语,着我来悔这门亲事。”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自家 张千 是也。奉老爷的言语,押着 王月英 到 相国寺 里去。”《水浒传》第三三回:“这兵马都监 黄信 上厅来,领了知府的言语,出来点起五十箇壮健军汉,披掛了衣甲。”
(3).禀报。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只听那人道:‘开门,得我言语一声儿去。’”
(4).争执。《西游记》第五九回:“前年在 火云洞 ,曾与 罗刹 之子 红孩儿 有些言语。”
(5).善于辞令。亦指善于辞令者。论语·先进:“言语: 宰我 , 子贡 。” 邢昺 疏:“若用其言语辩説以为行人,使适四方,则有 宰我 、 子贡 二人。”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二:“德行若 颜回 ,言语若 子贡 。”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九》:“三公坐而论道,德行之任也;士大夫作而行之,政事、言语、文学之职也。”参见“ 四科 ”。
(6).言辞;话。礼记·少仪:“毋身质言语。” 孔颖达 疏:“凡言语有疑则称疑,无得以身质成言语之疑者;其言既疑,若必成之,或有所误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安抚莫信,此是通判駡安抚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是甚言语!”
(7).指闲话,不满意的话。朱子语类卷一三一:“是时 李公 亦尝荐 魏公 ,曾惹言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高愚溪 见未来接,便多住了一两日。这家子就有些言语出来道:‘我家住满了,怎不到别家去?’” 清 洪升 《长生殿·傍讶》:“原来 虢国夫人 ,在 望春宫 有了言语,纔回去的。”
(8).指词章,文辞著作。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故言语侍从之臣,若 司马相如 、 虞丘寿王 、 东方朔 、 枚皋 、 王襃 、 刘向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一:“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三国演义》第五回:“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 玄德 、 关 、 张 三战 吕布 。”
(9).喻虫鸟鸣叫。 唐 陆龟蒙 《和袭美〈病后春思〉韵》:“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劳言语傍花闻。” 宋 赵鼎 《贺圣朝·锁试府学夜坐作》词:“知他窗外促织儿,有许多言语。” 元 王士熙 《竹枝词》:“山间白雀能言语,莫学 江 南唱鷓鴣。”
(10).指口头语言。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漢語大詞典》:四科
(1). 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 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 ,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 。置东观祭酒一人, 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汉 代举士的四种科目。通典·选举一:“﹝ 汉武帝 ﹞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洁,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4).指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汉书·元帝纪:“﹝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李贤 注引 颜师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
(5). 唐高宗 时举荐人才的四条标准。即孝悌力行、经史儒术、藻思词锋、廉平强直。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悦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尽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四科:“容悦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优劣之差。”
(7).诗文的四种形式。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