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人意
人的意愿、情绪。诗·小雅·无羊“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汉 郑玄 笺:“此言扰驯,从人意也。”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唐 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謫、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巴金 《家》二五:“但是事实常常跟人意相反,它无情地毁灭了多少人的希望。”
《漢語大詞典》:崎岖(崎嶇)
(1).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 唐 元结 《宿无为观》诗:“ 九疑 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 峻青 《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
(2).困厄,历经险阻。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 外迫蛮貉,内措 齐 晋 ,崎嶇彊国之间,最为弱小。” 唐 白居易 《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唐 末 司空图 ,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3).跋涉,奔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王褒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崎嶇 巴 汉 间,屡以弱攻强。”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 蓝桥 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 清 陈维嵩 《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谢汝崎嶇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飢。”《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 明 之亡也,孤臣义士,崎嶇山海间,奔走国事,而迄无所补。”
(4).犹辗转。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嶇牵引,直为偶説。”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
(5).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 南朝 梁 沈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6).形容人意向诡秘。 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嶇。” 杨伦 笺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谓人情叵测也。”
《漢語大詞典》:承欢(承歡)
(1).迎合人意,求取欢心。《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汋约兮,諶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諂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2).指侍奉父母。 唐 骆宾王 《上廉使启》:“冀鹿跡丘中,絶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 潘 舆於家园。” 唐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诗:“十五綵衣年,承欢慈母前。”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堂双白髮,所急在糗粮。四壁如 长卿 ,承欢乏水浆。”
《漢語大詞典》: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沈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漢語大詞典》:一意孤行
史记·酷吏列传:“ 禹 ( 赵禹 )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 禹 , 禹 终不报谢,务在絶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谓谢绝请托,按己意执法。后以“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后汉书二·东汉尚名节》:“自 战国 豫让 、 聂政 、 荆軻 、 侯嬴 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 孔子 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 茅盾 《子夜》十:“说不定他一片好心劝 杜竹斋 抑制着 吴荪甫 的一意孤行那番话, 杜竹斋 竟也已经告诉了 荪甫 !”
《漢語大詞典》:奇兵
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旧唐书·刘黑闼传:“ 建德 署为将军,封 汉东郡公 ,令将奇兵东西掩袭。” 宋 陈亮 《酌古论·李靖》:“正兵,节制之兵也;奇兵,简捷之兵也。” 萧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诗:“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 赤水 出奇兵。”
(1).佩刀佩剑之类的兵器。韩非子·爱臣:“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 王先谦 集解:“《淮南·墬形训》 高 注:‘奇,隻也。’奇兵,佩刀剑之属。”
(2).指小指。《全唐诗·酒令·招手令》:“潜虯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虯一寸。”原注:“玉柱,中指也;潜虯,无名指也;奇兵,小指也。”
《漢語大詞典》:聱牙
(1).形容文词艰涩难读。 唐 韩愈 《进学解》:“ 周 《誥》《盘》,佶屈聱牙。”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三:“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明 李东阳 《与钱汝谦书》:“但辞旨漫衍,势难精择,且中间时作聱牙语,则又失之险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此等词句,徒聱牙轖舌,而实无意义,未免英雄欺人耳。”
(2).亦作“ 聱齖 ”。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唐 元结 《自释书》:“彼 聱叟 不羞聱齖於隣里,吾又安能慙漫浪於人间?”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釐,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宋 范成大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诗:“乡心与官身,凿枘方聱牙。” 元 陈庚 《送麻信之内乡山居》诗:“莫贪利禄招时忌,要学聱牙与世同。”
(3).参差不齐。 宋 苏辙 《和子瞻题风水洞》:“土囊欝怒声初散,石齿聱牙势未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妇人三重齿》:“天明视之,已生齿三重,极聱牙可畏。”
(4).树木枝干杈丫貌。 宋 朱熹 《枯木次择之韵》:“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
《漢語大詞典》:卮言
(1).谓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言。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 释文引 王叔之 云:“巵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已无常主者也。” 清 王韬 《〈英语汇腋〉序》:“近且巵言日出,人人自矜秘本。”
(2).用以谦称自己的著作。 明 沈璟 《义侠记·恩荣》:“人生忠孝和贞信,圣世还须不弃人。巵言似假,千秋万载垂正论。” 傅尃 《甲寅元旦》诗:“寧惜巵言託孤愤,忍挥兵气望中原。”又如《诸子巵言》《经学巵言》
《漢語大詞典》:诡随(詭隨)
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毛 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朱熹 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 唐 罗隐 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訕谤;俛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钦若 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薄其为人,未尝诡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歷来所遇,变化万端,阴险诡随如此辈者甚多。”
《漢語大詞典》:道言
(1).法术之言。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 王先慎 集解:“道言谓法术之言。”
(2).道教或佛教的学说、经典。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 唐 韦应物 《起度律师同居东斋院》诗:“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 元 张雨 《云霏分韵得作字》:“道言匪虚无,梵册皆矩矱。”
(3).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女巫道:‘连我也不晓得缘故。’道言未了,只听得外面鼓乐喧天, 卢生 来行纳采礼。”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道言未了 君卿 至。”
谓说话迎合人意。庄子·渔父:“希意道言,谓之諂;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諛。” 成玄英 疏:“希望前人意气而导达其言。” 陆德明 释文:“道言,音导。”
《漢語大詞典》:使得
(1).行,可以。亦常用为表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正旦云] 刘员外 既成亲,容我与侍郎瀽一椀浆水,烧一陌纸钱咱。[浄云]这也使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心中闷闷不乐,问主人道:‘我要到街上閒步一回,没个做伴,你与我同走走。’ 张善 道:‘使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如果你要从了 陈官人 ,到他家去,须是会忍得飢,受得冻,才使得。” 清 袁枚 《续子不语·子不语娘娘》:“乡邻闻之,争来请见。 刘 归问女可使得否,女曰‘何妨一见’。” 冰心 《离家的一年》:“不想到竟取上,名次又列得很高……母亲说他太小,取上也罢了,不去也使得。”
(2).可以使用。如:这录音机使得使不得?3.致使。 元 曾瑞 《行香子·叹世》套曲:“名利相籤,祸福相兼,使得人白髪苍髯。”如:她的一席话使得我深为感动。
《漢語大詞典》:合意
(1).表达思想。国语·鲁语下:“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韦昭 注:“合,成也。”
(2).意愿相同。《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大汉 是治,与天合意。”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又多着这样一个有情有义合意同心的 张 家妹子,不知何等欢喜。”
(3).指共同的意愿。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岂知 秦 ( 秦国 )、 赵 ( 赵国 )、 白 ( 白起 )、 项 ( 项羽 ),本非殊种,一旦战胜而击坑之者,出于 白 项 二人之指麾,非出于士卒全部之合意。”
(4).合乎心意;中意。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夫子……周流天下,无所合意。”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疯僧》:“所有酒饭,并不合意,见粪则芬芳可爱。”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现在要十分合意的稿,也很难。”
(5).迎合人意。 宋 苏轼 《论时政状》:“夫諂諛之人,苟务合意,不惮欺罔者,类皆如此。”
(6).犹着意。红楼梦第七二回:“若论那孩子,倒好,据我素日合意儿试他,心里没有什么説的。”
《漢語大詞典》:骫骳
(1).谓文笔纡曲或委靡无风骨。汉书·枚皋传:“其文骫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奚辨丽而可纪,徒骫骳以兴讥。何弗避于詆訶,輒外彰于嗤笑。” 清 李慈铭 《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要之,中 唐 以降,駢偶骫骳,谓为文章之衰则可,谓非文章之体则不可也。”
(2).引申谓作文曲意迎合人意,风格卑下。 宋 陈亮 《郑景望杂著序》:“苟足以移科举骫骳之文,不根之论,是某等之心,而识者岂必以是而尽求公哉!”
(3).谓为人曲意依从,无骨气。金史·裴满亨巨构等传赞:“ 巨构 骫骳, 贺杨庭 骨鯁。”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遇事发愤,欲有所建立,不能骫骳不顾利害。” 清 钱谦益 《琅邪王府君墓表》:“﹝ 王临 ﹞不能骫骳事权要,数上书当道,请罢去。”
方言。顽皮。 清 胡文英 吴下方言考·四支:“骫骳,音还皮……案:骫骳,嬉戏也。 吴 谚谓好戏为骫骳。”
《漢語大詞典》:嶪岌
(1).高耸貌。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穿池状浩汗,筑峯形嶫岌。”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了了 钟陵峯 ,回首徒嶪岌。”
(2).喻人意气高昂。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诗:“谁云已老矣,意气何嶪岌。”
《漢語大詞典》:北冥
亦作“ 北溟 ”。 古人意识中北方最远的大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北海也。” 晋 陆云 《登台赋》:“北溟浩以扬波兮,青林焕其兴蔚。” 宋 王安石 《邢太保有鹤折翼因作四韵》:“稻粱且向人间觅,莫羡摶风起北冥。” 明 张居正 《送初幼嘉年兄还郢》诗之一:“太乙夜燃东壁火,天池时化北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