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头巾戒(頭巾戒)
指读书人的迂腐观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吾姪亦殊不恶,何守头巾戒,杀吾娇女!” 何垠 注:“犹今言迂腐气也。”
《國語辭典》:天人合一  拼音:tiān rén hé yī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念。宋代理学家认为「仁」是所有德行的总名,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应汲于求仁,尽己之心性,存天理,去人欲,由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与天地合德,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漢語大詞典》:天人之分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 战国 时 荀子 首先提出这种理论。荀子·天论:“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國語辭典》:厌世主义(厭世主義)  拼音:yàn shì zhǔ yì
以为宇宙万有的本质是意志,而繁衍种族,保全生命是人类的本能,在漫无目的,任由意志不断促成新形式下,生命亦无所谓的进步发展,终至迷惘苦痛。唯有取消生命意志,否定世界,方能获得解脱。欧洲思想家福禄特尔曾因诋訾政教而倡厌世观,叔本华亦有类似的主张。也称为「厌世观」。
《漢語大詞典》:一点论(一點論)
毛泽东 对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的一种简明的、生动的、通俗的说法。 毛泽东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一点论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两点论也是从古以来就有的。这就是形而上学跟辩证法。”
《国语辞典》:七大死罪  拼音:qī dà sǐ zuì
自中世纪神学观点而论,指七种世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吃及好色。是撒旦地位自天使堕落为魔鬼的原因,也是世人被判下地狱的罪状。
《国语辞典》:随世沉浮(随世沉浮)  拼音:suí shì chén fú
自己没有立场,顺从世俗的观点。《三国志。卷三九。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令子初随世沉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也作「随俗浮沉」、「随俗沉浮」。
《国语辞典》:随俗沉浮(随俗沉浮)  拼音:suí sú chén fú
自己没有主张,顺从世俗的观点。《晋书。卷九二。文苑传。王沈传》:「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也作「随世沉浮」、「随俗浮沉」。
《国语辞典》:随俗浮沉(随俗浮沉)  拼音:suí sú fú chén
自己没有主见,顺从世俗的观点。《元史。卷一四三。泰不华传》:「泰不华尚气节,不随俗浮沉。」《清史稿。卷二一八。诸王传。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先生领袖名流,主持至计,必能深惟终始,宁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也作「随世沉浮」、「随俗沉浮」。
《国语辞典》:康德主义(康德主义)  拼音:kāng dé zhǔ yì
以康德学说为要旨的哲学观点。特色是结合理性主义和经验论,主张知识之所以可能,是人的感官对于时空先具有先天普遍的直观,透过时空的先验形式,事物得以被认识。此外尚有多种主张,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甚大。也称为「康德学派」(Kantianism)。
《国语辞典》:集会结社(集会结社)  拼音:jí huì jié shè
1.组织团体。
2.人民在特定议题上与政府观点对立时,得以透过聚集开会与组成团体等自我组织方式形成集体意见的权利。宪法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自由。
《国语辞典》:自然淘汰  拼音:zì rán táo tài
达尔文于「进化论」中,对自然界的演化所提出的观点。主张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也称为「天然淘汰」。
《国语辞典》:综合报导(综合报导)  拼音:zòng hé bào dǎo
新闻媒体针对某一新闻事件,多面并陈各方面的观点,以呈现完整的报导;或将不同时间发自各地的相关新闻报导,统整呈现,皆称为「综合报导」。
《国语辞典》:蒋总统秘录(蒋总统秘录)  拼音:jiǎng zǒng tǒng mì lù
书名。日本古屋奎二编著。以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蒋中正之观点,回顾中、日两国自甲午战争以来八十年间的历史关系,兼及各阶段的国际情势。原由日本产经新闻于西元一九七四年八月十五日起长期连载,后由我国中央日报译载,辑印成书,共分二十一章。
《国语辞典》:系统理论(系统理论)  拼音:xì tǒng lǐ lùn
就组织的整体观点来分析组织与管理间的各种现象,所获得的整套有系统的知识体系。也称为「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