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寺院  拼音:sì yuàn
佛寺的通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其地是曹爽故宅,经始之日,于寺院西南隅得爽窟室下,入土可丈许。」《西游记》第三六回:「庵观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馆驿。」也称为「寺庙」。
《國語辭典》:谶纬(讖緯)  拼音:chèn wěi
《谶录》和《图纬》,皆为占验符命的书。《后汉书。卷八一。方术传上。廖扶传》:「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
《国语辞典》:尼采  拼音:ní cǎi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人名。(西元1844~1900)德国哲学家。早年曾攻读古典文学、神学及叔本华哲学,在哲学思想上,尼采一方面反对宗教、伦理道德,以为只有弱者才会相信;另一方面主张超人,以为权力意志乃人间至高之原理。后精神错乱,又失明,遂卒。著作甚多,有《超人论》、《善恶彼岸》、《权力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道德谱系学》等。
《国语辞典》:七大死罪  拼音:qī dà sǐ zuì
自中世纪神学观点而论,指七种世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吃及好色。是撒旦地位自天使堕落为魔鬼的原因,也是世人被判下地狱的罪状。
《国语辞典》:斯宾诺莎(斯宾诺莎)  拼音:sī bīn nuò shā
Benedict Spinoza
人名。(西元1632~1677)荷兰哲学家。自幼受神学教育,兼及诸家哲学,尤其心折于笛卡尔及白鲁诺的学说。主张上帝、自然与本体为三位一体。著有《国家论》、《智力改造论》等书。也译作「斯宾诺沙」。
《国语辞典》:巴斯卡  拼音:bā sī kǎ
Blaise Pascal
人名。(西元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神学家兼哲学家。生于克里蒙佛兰,十九岁时发明巴斯卡加法器。在科学上,发明了机率论、巴斯卡原理。在哲学上,致力于理性和信仰的调和,成为近代存在主义的前驱。著作有《圆锥论》、《几何精神和思想录》等。也译作「巴斯噶」。
《国语辞典》:阿奎那  拼音:ā kuí nà
Thomas Aquinas
人名。(西元1225~1274)中世纪的神学家及哲学家。生于义大利的罗加萨加贵族家庭。一生以维护教理而努力,首次用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方法,以哲学方式论辩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性质与一般行为。讨论人类知性的能力与极限及善恶问题,以及人性如何透过耶稣基督与神性相合。著作极多,最重要的是《哲学大全》和《神学大全》。是士林哲学集大成者,被天主教会封为天使博士。
《国语辞典》:史怀哲(史怀哲)  拼音:shǐ huái zhé
Albert Schweitzer
人名。(西元1875~1965)德国医学家、神学家、哲学家、人道主义者。早年刻苦力学,在柏林获哲学博士学位。精通数国语文,学问渊博。西元一九一三年前往非洲,在蛮荒丛林中行医达五十馀年。曾获一九五三年诺贝尔和平奖。著有《耶稣生平的研究》、《文明的哲学》、《原始森林的边缘》等书。
《國語辭典》:柏林大学(柏林大學)  拼音:bó lín dà xué
University of Berlin
为德国著名国立大学之一。在1809年为洪堡(W. von Humboldt)所创设,为强调研究的现代大学。二次大战结束后划入东德。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支持下,于西元1948年成立柏林自由大学于西柏林。东德的柏林大学乃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东西德统一后,两校仍各自独立,名称未再改变。
《漢語大詞典》:莱顿大学
荷兰最古老的大学。1575年创建于莱顿。设有神学、数学、自然科学、医学、法学、文学、社会科学、地理学与历史学等学院。
《漢語大詞典》: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
英国的大学。1903年创建于曼彻斯特。设有文学、工商管理、经济及社会研究、教育、法学、医学、理学、音乐、理工、神学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