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示寂
示众
示威
颁示
显示
示大
示教
示惩
示戒
示灭
示弱
手示
示俭
示优
风示
《國語辭典》:示寂  拼音:shì jí
佛教称佛、菩萨、高僧死亡。寂,即圆寂。本指达到不再轮回的境界,但亦用来称出家众的去世。清。钱谦益〈洞闻禅师塔铭〉:「天启三年七月,洞闻禅师示寂于破山之禅院。」
《國語辭典》:示众(示眾)  拼音:shì zhòng
公开让众人观看,通常含有警诫之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西游记》第九回:「先将李彪钉在木驴上,推去市曹,剐了千刀,枭首示众讫。」
《國語辭典》:示威  拼音:shì wēi
1.显示威力、力量。《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
2.结合群众表示某种意愿的集体行动。如:「示威游行」、「示威运动」。
《漢語大詞典》:颁示(頒示)
(1).发布;通告。谓公布出来,使人知晓。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宜付史舘,颁示天下,賫卷中使则 焦楚鍠 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续增若干款,颁示各省督抚将军遵照办理。”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两太后以 文宗 赐 同道堂 小璽铃识,仍以上旨颁示。”
(2).谓赐给观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鈐书》:“又颁示北岳碑,真雄文健笔,高古相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闻,及自来更有纪述,发明文字,藏在宫禁者,欲乞特赐颁示,以凭论次。”
《國語辭典》:显示(顯示)  拼音:xiǎn shì
明白表示。《汉书。卷八一。匡衡传》:「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
《韵府拾遗 泰韵》:示大
关尹子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小中示大大中示小
分类:示大
《漢語大詞典》:示教
显示出来,使人们有所领悟。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如果 中国 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郭沫若 《断断集·旋乾转坤论》:“这不是对于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实地示教吗?”
《漢語大詞典》:示惩(示懲)
表示惩戒。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黜寺丞冯必政:“ 南京 寺丞 冯必政 邪妄,进身不繇其道,当黜以示惩。”
分類:示惩惩戒
《漢語大詞典》:示戒
表示儆戒。明史·宦官传一·魏彬:“ 世宗 习见 正德 时宦侍之祸,即位后御近侍甚严,有罪挞之至死,或陈尸示戒。”
《漢語大詞典》:示灭(示滅)
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坐化身死。 唐 李华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山王高妙,海月圆深,因於示灭,空悲鹤林。” 唐 白居易 《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 神照 ﹞以 开成 十三年冬十二月示灭於 奉国寺 禪院。” 唐 黄滔 《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师 咸通 六年七月五日示灭,寿八十有五。”参见“ 示寂 ”。
《國語辭典》:示寂  拼音:shì jí
佛教称佛、菩萨、高僧死亡。寂,即圆寂。本指达到不再轮回的境界,但亦用来称出家众的去世。清。钱谦益〈洞闻禅师塔铭〉:「天启三年七月,洞闻禅师示寂于破山之禅院。」
《國語辭典》:示弱  拼音:shì ruò
显示弱点或表现软弱。《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元礼以敌坚,未可以驰,还军示弱,怠其意。」
《漢語大詞典》:手示
书信用语。对对方亲笔来信的敬称。 清 程廷祚 《与家鱼门论古文书》:“读手示,知邇日留意古文。” 鲁迅 《书信集·致孔另境》:“奉到手示,刚刚都是我没法相帮的事。”
《漢語大詞典》:示俭(示儉)
表现节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敦本示俭,庆裕格天;恩翔春风,仁育羣品。”
分類:节俭
《漢語大詞典》:示优(示優)
表示优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别儒宦》:“于是画一至当之策,另分特设之图,不列之于庶人,所以示优。”
分類:示优优厚
《國語辭典》:风示(風示)  拼音:fèng shì
宣告训示。《新五代史。卷六。唐明宗本纪》:「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