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盈把
向上
无算
三釜
仍是
定数
三二
徭役
大段
常数
菲薄
最佳
加一
千千
为数
《國語辭典》:盈把  拼音:yíng bǎ
满满的一手。《聊斋志异。卷一。画皮》:「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
分類:一手数量
《國語辭典》:向上  拼音:xiàng shàng
1.往上、朝上。如:「元旦升旗典礼中,大家朝著旗杆向上看,眼见国旗飘飘,心中都十分感动。」
2.上进、进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懒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须经商立业;败坏的,也只消天挣与家园,却不把人间向上的心都冷了?」
3.上层、高贵的。唐。白居易 池上閒吟诗二首之一:「幸逢尧舜无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宋。陈著 卜算子。一自梦卢头词:「元是都门向上人,大用何嫌晚。」
4.前文或前言提及。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曹子建学士说知向上之事。」
《漢語大詞典》:无算(無算)
亦作“ 无筭 ”。
(1).不计其数。极言其多。周礼·春官·男巫:“冬堂赠无方无筭。” 郑玄 注:“无筭,道里无数,远益善也。”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 子良 ﹞遣人视 淮 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旧五代史·唐书·朱友谦传:“ 友谦 覲於 洛阳 , 庄宗 置宴饗劳宠锡无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汉战纪》:“是役也……获山砲三十六尊,枪械子弹无算。” 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国与国……你争我战,常常酿成大战,杀人无算,耗财无算。”
(2).没有一定数量。《孔子家语·观乡射》:“降,脱屨升座,修爵无算。饮酒之节,旰不废朝,暮不废夕。”参见“ 无算爵 ”、“ 无算乐 ”。
(3).不成数目。表示甚少。《淮南子·泰族训》:“远之则邇,延之则疏,稽之不得,察之则虚,日计无算,岁计有餘。”
(4).引申指不足比量,谓无足与别人相比。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 朓 实庸流,行能无算。”
《國語辭典》:三釜  拼音:sān fǔ
一釜为六斗四升,三釜比喻微薄的俸禄。《庄子。寓言》:「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國語辭典》:仍是  拼音:réng shì
依然还是。如:「虽然已为人师表,但在母亲眼中你仍是个小女孩。」《红楼梦》第五二回:「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
《國語辭典》:定数(定數)  拼音:dìng shù
1.运命为天所定,不能改易。《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
2.制定一遵循标准。《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
3.一定的数目。如:「在军队中,行伍有一定数,不可太多太少,才符合标准编制。」
《國語辭典》:三二  拼音:sān èr
形容少量。《水浒传》第一五回:「以定是嫌少。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大段
(1).大部分。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羊:“﹝乳皮﹞下汤又研,亦下冷水,纯是好酥。接取,作团,与大段同煎矣。”大段,指抨酥时所得的大量酥油。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一:“ 邢 洛 之北,游骑侵掠。 大名 东北县分,老小大段惊移。”
(2).形容数量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夫我竭此大段心思,不可不谓经营惨澹,而人莫之则傚者,其故何居?”
(3).重要的;主要的。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后有大段事,勿与少年郎议之。”朱子语类卷十三:“世事无时是了,且拣大段,无甚紧要底事,不要做。”
(4).犹大略,大体。朱子语类卷三:“道家修养有这説,与此大段相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上自王公贵人,下至妇人女子,每谈禪拜佛,无不洒然色喜者,然大段有二:血气已衰,死生念重……而藉手苦空之教,冀为异日轮迴之地。”
(5).犹言十分。 宋 范仲淹 《与指使魏佑书》:“ 偃师 七郎抛却母,必是大段不易。” 宋 苏轼 《答王定国书》:“如国手棋,不须大段用意,终局便须赢也。”朱子语类卷四九:“如 子贡 在当时想是大段明辨,果断通晓事务,歆动得人。”
(6).较长的段落。 张庚 《向〈十五贯〉的成功经验学习》:“大段的唱减少了;无论在舞台上或本子上,看起来都感觉得非常简练易懂。”
(7).谓绣缎。段,通“ 缎 ”。 清 梅曾亮 《礼部尚书李公墓碑》:“十六年大考,赏大段,迁赞善中允,任 贵州 学政。”
《國語辭典》:常数(常數)  拼音:cháng shù
1.一定的数量。《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明史。卷一三二。列传。李新》:「公、侯家人及仪从户各有常数,馀者宜归有司。」
2.一定的法则、规律。《战国策。秦策三》:「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菑。」
3.代数式中一定不变的数,对变数而言。
《國語辭典》:菲薄  拼音:fěi bó
1.薄少。如:「待遇菲薄」。
2.鄙贱。《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俭约。《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䌽。」
《漢語大詞典》:最佳
对于达到某种目的最为有利的某物的数量或程度;特指对某一有机体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的条件(如温度、光线、湿度、食物)
《国语辞典》:加一  拼音:jiā yī
1.增加原数量的十分之一。如:「小帐加一。」
2.增加一分。如:「蒸饺加一,外带!」
《國語辭典》:千千  拼音:qiān qiān
1.形容数目众多。唐。章碣 赠边将诗:「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鴃〉词:「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碧绿的样子。《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文选。潘岳。藉田赋》:「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也作「芊芊」。
《國語辭典》:为数(為數)  拼音:wéi shù
从数量的多寡而言。如:「虽说这次招考名额众多,报考的人员为数更是可观,不努力做好准备怕是很难录取。」
分類:为数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