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向上
(1).谓犯上。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刘向 以为马不当生角,犹 吴 不当举兵向上也, 吴 将反之变云。”
(2).朝着高处,往上。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 张乖崖 戏语云:‘功业向上攀,官职直下覷。’”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第此中得趣头白,祇在六朝窠臼中,无復向上生活。”
(3).以上。表示数量超过某个基数,或程度超过某一标准。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告言,此不能令君度世,止能存君本寿,自出百岁向上。”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之一:“幸逢 尧 舜 无为日,得作 羲皇 向上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以诗弔之云:‘ 苏哥 风味逼天真,恐是 文君 向上人。’”
(4).上进。《朱子全书》卷五:“ 孔子 教人,只从中间起,使人便作工夫去,久则自能知向上底道理。” 明 李贽 《与曾继泉书》:“如公壮年,正好生子,正好做人,正好向上。”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犹前边,上边。指前文或前言所及。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説知向上之事。”
(6).向上攀。谓够不上;不足。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阿的是五夜其高,六日向上。”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
《漢語大詞典》:进上(進上)
(1).谓人心因推进而高举向上。庄子·在宥:“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 郭象 注:“排之则下,进之则上,言其易摇荡也。” 陈鼓应 今注:“人心,压抑它就消沉,推进它就高举。”
(2).犹上进。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夫人必有希望之心,乃有进上之志。”
(3).提高;发展。汉书·食货志上“三考黜陟,餘三年食,进业曰登” 颜师古 注引 汉 郑玄 曰:“进上百工之业也。或曰进上农工诸事业,名曰登。”
(4).进献。《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便过其江,取得仙药,进上皇帝。”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天圣 三年, 汉州 德阳县 均渠乡 民 张胜 家,析木有‘天下太平’字,因进上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漢語大詞典》:长俊(長俊)
长进;上进。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你这廝贪酒溺脚跟,一世儿不得长俊。”《西游记》第四八回:“你这呆子,忒不长俊!出家人寒暑不侵,怎么怕冷?”
分類:长进上进
《漢語大詞典》:中庸
(1).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於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直正。”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诚伪,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2).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鲁迅 《华盖集·通讯》:“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3).中等;平常。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叙。”
(4).指中等、平庸的人。文选·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晋书·高光传论:“下士竞而文,中庸静而质。”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阶》:“言人有三等,贤、愚、中庸。”
《漢語大詞典》:更加
副词。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象山先生言吏奸二书:“当来更加揫敛,使归简严,则前无古人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还有 杜子中 更加相厚,倒不得不闪下了他。”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六:“因为厂里这两天增加生产,添了一些临时工,他的工作更加忙碌了。”
《漢語大詞典》:精进(精進)
(1).精明上进;锐意求进。汉书·叙传上:“廼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分部收捕。” 颜师古 注:“精明而进趋也。” 宋 李纲 《雷阳与吴元中书》:“卦之象无所不取,而君子观之,无所不法。自彊不息,积小而大,非精进乎?”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他像是个始终精进的人,意兴阑珊是同他绝对联不上的。”
(2).佛教语。为“六波罗蜜”之一。梵语vīrya的意译。谓坚持修善法,断恶法,毫不懈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有优婆塞,姓 释 ,可二十餘家,是昔 浄王 之苗裔,故为四姓,住在故城中,为优婆塞,故尚精进,犹有古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懺悔须勇猛精进,力补前愆。”
《漢語大詞典》:自弃(自棄)
亦作“ 自弃 ”。
(1).自甘落后,不求上进。孟子·离娄上:“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 明 高启 《答余新郑》诗:“幸逢昌期勿自弃,愿更努力脩嘉名。”
(2).犹自绝。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 紂 维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昬弃其家国,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姦轨于 商 国。”史记·南越列传:“又遥闻 高后 尽诛 佗 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犯 长沙 边境。”后汉书·朱浮传:“常窃悲 京城太叔 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於 郑 也。”
(3).辜负自己。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漢語大詞典》:蓐食
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左传·文公七年:“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史记·淮阴侯列传:“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未起而牀蓐中食。” 清 曹寅 《宿华阳》诗:“最是衰脾慵早起,不堪蓐食徧津梁。”一说“蓐食”为饱食。见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
《漢語大詞典》:思惟
亦作“ 思维 ”。
(1).思量。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我每有所行,反覆思维,自谓无以易。”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每欲思维先恩好意,不更疑惑,便是明诚。”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 徐先生 是我的熟人,所以再三思维,终于决定贡献一点意见。”
(2).指想念。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王奴:“ 马嵬 变后, 明皇 朝夕思维。”
(3).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巴金 《探索集·灌输和宣传》:“要是大家都成录音机,我们就用不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脑子也成了多余的了。”
《漢語大詞典》:登攀
(1).攀援登高。 南朝 宋 鲍照 《咏萧史》:“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清 侯方域 《云起楼记》:“而孝廉前二年始死,此楼虽非其旧,而尚可登攀而问。”
(2).引申为进取,上进。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从这部篇幅并不浩繁的作品(《郭小川诗选》)当中……可以看到一个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在选择和开拓前进道路中是如何不畏险阻、勇于登攀的。”
《漢語大詞典》:进取(進取)
(1).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唐 李咸用 《秋日送岩湘侍御归京》诗:“虽道危时难进取,到逢清世又如何?” 马南村 《燕山夜话·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鼓励青年人勇敢进取的精神,我想这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2).求取;追求。管子·八观:“豪杰不安其位,则良臣出;积劳之人不怀其禄,则兵士不用;民偷处而不事积聚,则囷仓空虚。如是而君不为变,然则攘夺窃盗残贼进取之人起矣。” 元 关汉卿 《谢天香》楔子:“一来拜贺兄长,二来进取功名去也。”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一:“ 马老先生 是凡事退步,只有对妇女,他是主张进取的,而且进取的手段也不坏。”
(3).进攻;攻取。史记·高祖本纪:“且 楚 数进取,前 陈王 、 项梁 皆败。”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数进取,多所攻取。”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林兴珠 老将知兵,宜听其方略,以时进取。”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 范蠡 :对啊,大王,靠近 吴国 ,将来我们就有进取之便了。”
《漢語大詞典》:录事
(1).职官名。 晋 公府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省称“録事”。 隋 初以为郡官,相当于 汉 时州郡主簿。 唐 宋 因之,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 元 废。 清 初各部又设录事; 清 末新官制,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除蠹:“ 崔立 为 雒县 ,有豪族 陈氏 为县録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一日,县尉请 钟録事 父子在衙中饮酒。” 清 孙枝蔚 《赠黄仙裳》诗:“不曾嗔録事,每欲卜南村。”参阅通典·职官六通志·职官十五文献通考·职官十七清史稿·职官志六
(2).指 民国 时官府或其他机构中任抄写工作的低级职员。 老舍 《赵子曰》第二十:“他说只有文书科有一个录事的缺。”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是大丰银行的录事。”
(3). 唐 代 曲江 宴上进士所推举的督酒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其日状元与同年相见后,便请一人为録事,其餘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之类,咸以其日辟之。”原注:“旧例率以状元为録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崔沆 及第年为主罚録事,同年 卢彖 俯近关宴,坚请假往 洛 下拜庆,既而淹缓久之…… 沆 判之。”
(4).称会饮时执掌酒令的人。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律录事》:“夫律録事者须有饮材……觥録事宜以刚毅木訥之士为之。” 唐 元稹 《黄明府诗》序:“小年曾於 解县 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曾於 竇少府 厅中,有一人后至,频犯语令,连飞十二觥,不胜其困,逃席而去。”
(5).妓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苏叔党 政和 中至 东都 ,见妓称‘録事’,太息语 廉宣仲 曰:‘今世一切变古, 唐 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録事也。 相蓝 之东有 録事巷 ,传以为 朱梁 时名妓 崔小红 所居。”
(6).开设赌局,坐分其利的人。 宋 王得臣 麈史·博弈:“世之纠帅蒲博者,谓之公子家,又谓之囊家,亦谓之録事。”
《漢語大詞典》:上达(上達)
(1).古谓士君子修养德性,务求通达于仁义。论语·宪问:“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邢昺 疏:“言君子小人所晓达不同也。本为上,谓德义也;末为下,谓财利也。言君子达于德义,小人达于财利。”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立法者将以导人以上达,则人争向上而为义。”
(2).谓上知天命。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邢昺 疏:“下学而上达者,言已下学人事,上知天命。”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命固不必问,然上达之士,能安时处顺,由行於天理之中,故不屑屑於占算推测。” 明 唐龙 《正学书院续记》:“夫遵下学之轨者,宏上达之用,执养正之要者,崇作圣之基。”
(3).上进,向上发展。 宋 朱熹 《李先生行状》:“其后, 熹 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復来,则所闻必益超絶,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 鲁迅 《三闲集·文艺与革命》:“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
(4).谓下情达于君上。《荀子·成相》:“中不上达,蒙揜耳目、塞门户。”新唐书·魏征传:“在 贞观 初,遇下有礼,羣情上达。”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倒不如拟一个説帖……请他们代奏,倒也不能不上达的。”
《漢語大詞典》:升阶(升階)
(1).步步上进。易·升:“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高亨 注:“升阶,步步上进,路无坎坷之象也。”
(2).自堂下拾级而上。 南朝 陈 张正见 《置酒高殿上》诗:“容与升阶玉,差池曳履珠。”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升阶揖侍郎,归舍日未欹。”
《漢語大詞典》:章疏
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内夫人﹞次见御怀中有文字,问曰:‘官家,是何文字?’帝曰:‘乃臺諫章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