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克里姆林宫
俄国 沙皇的宫殿,在 莫斯科 市中心。十月革命后是 苏联 最高党政机关的所在地。常用做 苏联 官方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草檄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 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漢語大詞典》:民间(民間)
(1).人民中间。墨子·非命上:“执有命者,以襍于民间者众。”史记·项羽本纪:“於是 项梁 然其言,乃求 楚怀王 孙 心 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 楚怀王 。” 唐 柳宗元 《乞巧文》:“灵气翕欻,兹辰之良,幸而弭节,薄游民间。” 宋 苏轼 《书琅玡篆后》:“﹝ 苏軾 ﹞得旧纸本於民间,比今所见犹为完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当时民间闻者感泣,至今颂之。”
(2).指民众方面。与官方相对。《老残游记》第五回:“民间的意思説:这节妇为夫自尽,情实可悯。”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一:“完全由民间举办的厂矿企业,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有一百二十二家。” 陈毅 《就当前中日关系的谈话》:“两国民间团体和半官方团体签订了四十多项协议。”
《漢語大詞典》:嗜欲(嗜慾)
亦作“ 嗜慾 ”。
(1).嗜好与欲望。多指贪图身体感官方面享受的欲望。荀子·性恶:“妻子具而孝衰於亲,嗜欲得而信衰於友,爵禄盈而忠衰於君。”南史·沈约传:“ 约 性不饮酒,少嗜慾,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其为民去害兴利,若疾病嗜欲在己。”
(2).特指情欲。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法外纵淫》:“吾血气尚盛,不能絶嗜慾,御女犹可以生子,实惧为身后累。”
《漢語大詞典》:酒户
(1).酒量。古称酒量大者为大户或上户,不能多饮的称小户或下户。 唐 元稹 《春游》诗:“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 宋 陆游 《深居》诗:“病来酒户何妨小,老去诗名不厌低。” 钱仲联 校注:“户, 唐 人语,指酒量。” 清 钱谦益 《吴门林若抚胡白叔二诗人劝破诗戒》诗:“酒户下中禁亦得,诗肠枯涩戒何曾。”
(2). 唐 宋 时经官方许可的私营酒坊。这种酒坊,必须向官方买曲,然后自酿自销。旧唐书·食货志下:“ 元和 六年六月,京兆府奏:‘榷酒钱除出正酒户外,一切随两税青苗据贯均率。’从之。” 宋 陆游 《村居书事》诗:“酒户知贫焚旧券,医翁怜病献新方。”宋史·食货志下七:“ 天禧 初,著作郎 张师德 使 淮 南,上言:‘乡村酒户年额少者,望并停废。’…… 治平 四年,手詔蠲京师酒户所负麴钱十六万緡。”
《漢語大詞典》:官罢(官罷)
(1).解除官职。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诗之二:“家贫僮僕慢,官罢友朋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官罢得丝髮,好买百树桑。”
(2).听凭官方断结。与“私休”相对。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瘴气,駡是駡了个破米糟糠,也不官罢,也不私休,却叫他们把摔碎了的那院子瓦给一块块整上,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漢語大詞典》:徭役
(1).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苛严。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三国 魏 曹植 《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 伊 管 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 燕 齐 海 岱 ,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 宋 司马光 《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糲食,以殖百穀,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郭沫若 《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 秦始皇 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2).指服劳役的人。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 秦中 , 秦中 遇之多亡状。”
(3).谓服劳役。 南朝 宋 刘铄 《代青青河畔草》诗:“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漢語大詞典》:求诗(求詩)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察风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风、采诗。《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於邑,邑移於国,国以闻於天子。”
(2).谓寻觅诗句。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倾家酿酒犹嫌少,入海求诗未厌深。”
《漢語大詞典》:官方
(1).设官府,立常官。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 韦昭 注:“方,常也。物,事也。立其常官,以定百事。”北史·阳休之传:“ 昭帝 留心政道,访以政术, 休之 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
(2).居官时应遵循的礼法;为官之道。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四年:“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 胡三省 注:“方,术也;言为官之方术也。”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五:“国体官方,兵威士气,扫地尽矣。”
(3).政府方面。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如:官方消息;官方人士。
《漢語大詞典》:公力
(1).官方征用的役夫。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立宅於 吴 ,多役公力。”
(2).共同的力量。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公议政府有预算之貲,当由各国公力供给,各国当依岁定之数拨给之。”
《漢語大詞典》:山台(山臺)
民间建造的寺院。与官方赐额或建造的寺院相对。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武宗 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我天下,佛也。’始去其山臺野邑四万所。”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 杜牧 所谓山臺野邑也。”
《漢語大詞典》:官民
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史记·儒林列传:“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后汉书·皇甫规传:“每有征战,鲜不挫伤,官民并竭,上下穷虚。”明史·职官志三:“初设四夷馆隶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 宣德 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学士稽考程课。”《好逑传》第二回:“此係朝廷钦赐禁地,官民人等,俱不得至此窥探。”
《漢語大詞典》:程文
(1).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 明 代以后特指试官拟作者。金史·选举志一:“﹝ 承安 ﹞五年,詔考试词赋,官各作程文一道,示为举人之式。”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下》:“次科戊辰,加刻程文,自后永为定式。”
(2).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 宋 苏辙 《张公安道答吕陶屯田启》:“伏审决策大廷,程文优等,声华籍甚,庆慰良深。” 宋 苏辙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及公考试礼部,亡兄 子瞻 以进士试稠人中,公与 梅圣俞 得其程文,以为异人。”金史·选举志一:“﹝ 章宗 ﹞又諭有司曰:‘举人程文所用故事,恐考试官或遽不能忆,误失人材,可自注出处。’”
《漢語大詞典》:移檄
(1).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相如 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
(2).发布文告晓示。史记·南越列传:“ 陀 即移檄告 横浦 、 阳山 、 湟溪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郎 移檄购 光武 十万户。”新唐书·刘黑闼传:“乃移檄 赵 魏 , 建德 将吏往往杀令、尉附贼。”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二节:“移檄各省并照会各国领事宣布 满清 罪状。”
《漢語大詞典》:公牍(公牘)
(1).公文。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误助》:“今人有复名而单书一字者, 刘韶美 名 仪凤 ,守 蜀 郡,尝有公牘至省部,单书一 仪 字。”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凡朝廷之詔旨,臣工之章疏,本管之上下文移,隔省之关提、照会,统谓之公牘。” 章炳麟 《文学论略》:“以比类知源为要者,典章是也;以便俗致用为要者,公牘是也。” 鲁迅 《华盖集·答KS君》:“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
(2).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 姚华 《论文后编·源流》:“无韵之作随其所志,各自成名,大抵公牘私著,两别而已。公牘变於尚书,私著畅於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