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经行(經行)
(1).经术和品行。汉书·师丹传:“ 丹 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 丹 者少。”后汉书·牟融传:“司徒 范迁 荐 融 忠正公方,经行纯备,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状。” 宋 曾巩 《太学博士制》:“尔以经行选用,往服厥官,盖尊其所闻以诱率学者,汝之守也,惟是懋哉。”
(2).行程中经过。 宋 张炎 《月下笛》词:“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元 刘致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曲:“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处。”元史·选举志一:“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3).佛教语。谓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 晋 法显 佛国记:“佛在世时,有翦髮爪作塔,及过去三佛并 释迦文佛 坐处、经行处及作诸佛形像处,尽有塔。”《法华经·序品》:“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二能销食。”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以天下所立兹幢,多临诸旗亭,喧嚣湫隘,本非经行网绕之所。” 王琦 注:“经行,谓僧众週幢循行,所以致其敬礼之心。” 宋 陆游 《出游》诗:“近世父老远寻僧,病起经行力渐增。”
《國語辭典》:颉颃(頡頏)  拼音:xié háng
1.鸟飞上飞下,跳跃的样子。《文选。张衡。归田赋》:「交颈颉颃,关关嘤嘤。」《聊斋志异。卷一。王成》:「进退颉颃,相持约一伏时,玉鹑渐懈。」
2.不相上下。《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序》:「颉颃名辈,并综采繁缛。」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性度粗疏豪放,与刘伶伯仲,阮籍颉颃。」
3.刚直傲慢。《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颉颃以傲世。」
4.奇特的言辞。《文选。扬雄。解嘲》:「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
《漢語大詞典》:颉亢(頡亢)
见“ 頡頏 ”。
《國語辭典》:成法  拼音:chéng fǎ
已制定的法则。《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文选。沈约。恩倖传论》:「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漢語大詞典》:初定
(1).谓国家方始平定。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衞天子也。”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大 汉 初定,日不暇给。”
(2).佛教谓入定之初。 唐 戴叔伦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诗:“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唐 李中 《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国语辞典》:与否(与否)  拼音:yǔ fǒu
肯定词语后的反诘语,带有不确定之意,相当于是或不是、可以或不可以。《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卢毓传》:「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不知这来的官果然摘印与否?」
《國語辭典》:常数(常數)  拼音:cháng shù
1.一定的数量。《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明史。卷一三二。列传。李新》:「公、侯家人及仪从户各有常数,馀者宜归有司。」
2.一定的法则、规律。《战国策。秦策三》:「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菑。」
3.代数式中一定不变的数,对变数而言。
《國語辭典》:定力  拼音:dìng lì
禅定的能力。引申为不为外物动摇的意志力。《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办事情也没有定力,像这样虎头蛇尾,将来决计不能成功大事业的。」
《漢語大詞典》:禅门(禪門)
(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 达摩 所传禅法言,即谓禅宗法门。 唐 玄觉 《永嘉证道歌》:“是以禪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此“禅门”即禅宗之法门。
(2).犹佛门。指佛教。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禪门澹泊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月涵:“所至之地,緇素宗仰,於是海内无不推 月涵 为禪门尊宿矣。” 严复 《和荆公》:“禪门讲座下,所得尽平平。”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释氏要览·躁静:“禪门,别号丛林。” 唐 孙逖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繫马清溪树,禪门春气浓。”参见“ 丛林 ”。
《高级汉语词典》:丛林
丛生的林木
分類:丛林
《國語辭典》:丛林(叢林)  拼音:cóng lín
1.丛密的树林。如:「越战期间,越共善用丛林战术,使得美军伤亡惨重。」
2.佛教用语:(1)比喻生死轮回。《长阿含经》卷五:「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丛林苦。」(2)寺院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又升了一个数丈的高坡,坡侧隐隐见有个丛林。」
《國語辭典》:保定  拼音:bǎo dìng
1.保护、安定。《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四祖正家,天禄保定。」
2.河北省新镇县的旧称。参见「新镇县」条。
《漢語大詞典》:定水
佛教语。澄静之水。喻禅定之心。 南朝 梁元帝 《法宝联璧序》:“熏戒香,沐定水。” 北周 庾信 《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禪林;蚕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 高宗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诗:“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暉。”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寧;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
《漢語大詞典》:价例(價例)
指依法所定之价。 宋 李纲 《乞本司自备钱本煎盐奏状》:“每斤价例日渐增长,厚例悉归商贾,民间日食贵盐。”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 庐陵 米,还知价例,毫髮更无差。”
分類:依法定之
《漢語大詞典》:大封
(1).古军礼之一。指诸侯疆界有侵越,则以兵征定之。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封之礼合众也。” 郑玄 注:“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贾公彦 疏:“知大封为正封疆者,谓若诸侯相侵境界,民则随地迁移者,其民庶不得合聚,今以兵而正之,则其民合聚,故云大封之礼合众也。”
(2).指封赐众多的土地、田宅。左传·昭公三十年:“二公子奔 楚 。 楚子 大封,而定其徙。” 杜预 注:“大封,与土田,定其所徙之居。”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帝以 彊 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 鲁郡 ,合二十九县。”
(3). 黄帝 时人名。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封 而辩於西方。”
《國語辭典》:定性  拼音:dìng xìng
1.固定心性、个性。如:「做事要有定性,不要见异思迁,才会有成就。」
2.稳定心神。《西游记》第二九回:「国王定性多时,便问:『猪长老、沙长老,是那一位善于降妖?』」
3.测定物质包含的成分和性质。
《漢語大詞典》:师子吼(師子吼)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窃以释门 义林法师 明大小乘,通内外学,灵山岭岫,苦海津梁,於大众中能师子吼。”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师子吼。”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六:“ 龙树 马鸣 齐现身,我闻大地师子吼。”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國語辭典》:河东狮吼(河東獅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本为宋代陈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常使其夫惧怕的故事。用以讥嘲妻子凶悍,使丈夫畏惧。语本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后用以比喻太太凶悍发威。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七出:「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爹行千休万休,休将那皮鞭紧抽。」
《漢語大詞典》:水观(水觀)
近水的楼观。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水观凌却敌,槐影带重楼。”
佛教一种入定之术,指坐禅时观遍一切处水而得正定。《楞严经》卷五:“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其身。” 宋 文珦 《物外》诗:“望岳山心静,临池水观成。”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道人身齅香烟坐,童子能通水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