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1,分7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白龙鱼服(又作:鱼服困 鱼服诉)
五彩服(又作:彩服 ...)
楚服
挂冠服
春服舞雩(又作:曾点服)
初服
庾翼服右军
鹑服
服辕驹
服媚
服虔
服盐车
锦服还家
刘安服食
冠服衣猿狙
典故 
豫且制
 
豫且困
 
豫且网
 
鱼服困
 
鱼服诉

相关人物
豫且


《艺文类聚》卷九十六〈鳞介部上·龙〉~662~
《说苑》曰:吴王欲从民饮酒。子胥谏曰:「不可。昔日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对曰:『我化为鱼,固人之所射也。豫且何罪?今君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有豫且之患。』王乃止。」

简释

鱼服困:指落难,或运气不佳而遇到灾祸。清赵翼《淮阴钓台》:“与哙伍怜鱼服困,假齐王伏狗烹灾。”

典故
五彩服
 
五采衣
 
侍彩
 
弄乌莱子
  
彩眼
   
彩衣斑
  
戏莱
  
戏衣莱
  
斑衣侍
 
斑衣儿啼
 
斑衣舞
 
斑斓戏
 
服彩老莱
 
稚子斑
  
老莱心
 
老莱戏
 
老莱戏彩
   
舞斑衣
 
舞莱衣
 
舞衣斑
  
莱子彩
 
莱子戏庭
 
莱子衣
   
莱衣戏舞
 
衣同莱子

相关人物
老莱子


《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孝〉~369~
《列女传》曰: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三〈人事部五十四·孝中〉~2036~2~
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胅,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例句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刘方平 寄严八判官

王祥因就宦,莱子不违亲。 司空曙 送鄂州张别驾褒阳觐省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姚合 送王龟处士

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

献策金门去,承欢彩服违。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

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

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列位登青琐,还乡复采衣。 孙逖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

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 岑参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岑参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岑参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曹松 边上送友人归宁

几府争驰毛义檄,一乡看侍老莱衣。 曹邺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锦字相催鸟急飞,郎君暂脱老莱衣。 李嘉祐 送郑正则汉阳迎归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李瀚 蒙求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李端 奉赠苗员外

定看堂高后,斑衣灭泪痕 李频 苏州寒食日送人归觐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杜甫 宗武生日

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杜甫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杜甫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带月轻帆疾,迎霜彩服新。 权德舆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知向东阳去,晨装见彩衣。 权德舆 送卢评事婺州省觐

彩衣行不废,儒服代相传。 权德舆 送韩孝廉侍从赴举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采裳兮木兰舟。 权德舆 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先垄每怀风木夜,画堂无复彩衣时。 牟融 翁母些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彩衣。 独孤及 官渡柳歌送李员外承恩往扬州觐省

迟子扬名后,方期彩服还。 独孤及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王维 送友人南归

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王维 送钱少府还蓝田

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 王贞白 赠刘凝评事

孟孙唯问孝,莱子复辞官。 皇甫冉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侍

凤雏联翼美王孙,彩服戎装拟塞垣。 卢纶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䌽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衣同莱子曾分笔,扇似袁宏别有天。 罗隐 寄池州郑员外

盛事两般君总得,老莱衣服戴颙家。 罗隐 寄西华黄炼师

应笑当年老莱子,鲜华都自降明君。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铜虎贵提天子印,银鱼荣傍老莱衣。 罗隐 送霅川郑员外

朝庆老莱服,夕闲安道琴。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唯思莱子来,衣拖五般色。 贯休 寄王涤

斑衣在林巷,始觉无羁束。 钱起 小园招隐

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 钱起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欲见宁亲孝,儒衣稚子斑。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向家流水便,怀橘䌽衣香。 钱起 送褚十一澡擢第归吴觐省

才子学诗趋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 钱起 送韦信爱子归觐

承颜看彩服,不觉别丹墀。 钱起 酬刘起居卧病见寄

此去不须求彩服,紫衣全胜老莱衣。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

正值江南新酿熟,可容闲却老莱衣。 顾非熊 途次怀归

从此倚门休望断,交亲喜换老莱衣。 齐己 送朱侍御自洛阳归阆州宁觐

典故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6~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少司命〉~7~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例句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司空曙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岑参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 崔国辅 石头滩作

十载声沉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 张蠙 言怀

知君始宁隐,还缉旧荷裳。 戴叔伦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 戴叔伦 送张南史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李峤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餐霞断火粒,野服兼荷制。 李颀 渴张果先生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

会有徵书到,荷衣且漫裁。 卢象 送綦毋潜

数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鸟岂知贫。 秦系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荷衣半破带莓苔,笑向陶潜酒瓮开。 秦系 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

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翻遣脱荷衣。 秦系 献薛仆射

长策胸中不复论,荷衣蓝缕闭柴门。 秦系 闲居览史

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许浑 祗命许昌自效居移就公馆秋日寄茅山高拾遗

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 许浑 题韦隐居西斋

桂棹为渔暇,荷衣御暑新。 钱起 赠汉阳隐者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

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书箧将非重,荷衣著甚轻。 陈孙 移耶溪旧居呈陈元初校书

茅宇宁须葺,荷衣不待缝。 灵一 送陈允初卜居麻园

典故 
尘冠挂
 
挂官辞朝
 
挂两梁冠
  
挂冠侣
 
挂冠服
 
挂冠裂冕
 
挂冠贞白
 
挂朝衣
  
挂触邪冠
 
华阳挂冠
 
逢萌解冠

相关人物
逢萌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虫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楼子》:「楚国龚舍初随楚王朝,宿未央宫,见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萦罗网,有虫触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叹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网罗也,岂可淹岁。』于是挂冠而退。时人笑之,谓舍为蜘蛛之隐。」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简释

挂冠:咏辞官归隐,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例句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

圣朝思直谏,不是挂冠时。 储嗣宗 送顾陶校书归钱塘

挂却衣冠披薜荔,世人应是笑狂愚。 刘商 寄李辅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仍山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孟浩然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孟云卿 新安江上寄处士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 与高适薜据登恩寺浮图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挂冠谢朝侣,星驾别君门。 张说 杂诗四首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李林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 李白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

有计冠终挂,无才笔谩提。 杜牧 朱坡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杜牧 裁竹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归山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杨鸿 晴望九华山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权德舆 新安江路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泰系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白居易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许浑 病中二首

每挹挂冠侣,思从初服旋。 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春服舞雩
 
暮雩风
 
曾点服
  
沂水行歌
  
浴沂童
  
舞雩风
 
舞雩点也
 
咏而归
 
赤尔何如
 
风乎舞雩

相关人物
孔子
 
曾皙


《论语注疏·先进》~0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例句

白雪调歌响,清风乐舞雩。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典故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卷一《离骚》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东汉·王逸注:「言己诚欲遂进,竭其忠诚,君不肯纳,恐重遇祸,故将复去,脩吾初始清洁之服也。」

例句

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刘禹锡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典故
传庾翼
 
庾翼服右军

相关人物
庾翼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例句

逸翰应藏法,高词肯浪吟。数须传庾翼,莫独与卢谌。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忆昔鄱阳寺中见一碣,逋翁词兮逋翁扎。庾翼未服王右军,李白不知谁拟杀。 贯休 读顾况歌行

典故 
悬鹑衣
 
衣如飞鹑
 
衣有悬鹑
 
衣若悬鹑
 
衣鹑结
   

《荀子·大略篇》~632~
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简释

鹑衣:指生活贫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例句

庞眉一居士,鹑服隐尧时。 李端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李贺 开愁歌(华下作)

书成无过雁,衣故有悬鹑。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王契。字左卿。京兆人。元结有送契之西蜀序。)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严霜被鹑衣,不知狐白温。 权德舆 酬别蔡十二见赠

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骆宾王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

鹤氅人从衡岳至,鹑衣客自洛阳来。 齐己 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典故
伏辕驹
 
服辕驹
 
短辕驹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田鼢
 
窦婴


《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285~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鼢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鼢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閒,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于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淩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灌夫〉~2389~
婴东朝,盛推夫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它事诬罪之。鼢盛毁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婴度无可奈何,因言鼢短。鼢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鼢得为肺附,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卬视天,俛画地,辟睨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如魏其等所为。」上问朝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柸酒,不足引它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輘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支大于干,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坚。馀皆莫敢对。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太后亦已使人候司,具以语太后。太后怒,不食,曰:「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乎!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上谢曰:「俱外家,故廷辨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分别言两人。

例句

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 杜甫 别苏傒

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意超海上鹰,运局辕下驹。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典故
相关人物
燕姞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一〈宣公·传三年〉~368~
冬。郑穆公卒。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晋·杜预注:「媚,爱也。欲令人爱之如兰。」
典故
服虔

相关人物
服虔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列传下·服虔〉~2583~
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河南荥阳人也。少以清苦建志,入太学受业。有雅才,善著文论,作《春秋左氏传解》,行之至今。又以《左传》駮何休之所駮汉事六十条。举孝廉,稍迁,中平末,拜九江太守。

例句

恳谏留匡鼎,诸儒引服虔。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李宾客一百韵

典故
叹息良马
  
困坂
 
困骥
 
困盐车
 
孙阳怜瘦骨
 
服盐车
  
泪尽太行
  
老盐车
 
负盐
 
重耳盐车
   
盐坂
  
盐车劳
 
盐车厄
 
盐车汗
 
盐车病骥
 
盐车绝足
 
盐车骖
  
盐阪

相关人物
汗明
 
伯乐


《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汗明见春申君〉~573~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穷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昭明文选》卷二十五〈诗丁·赠答三·答卢谌诗〉~70~
唐·李善注引《战国策》,楚客谓春申君曰:「昔骐骥驾盐车,上吴,迁延负辕而不能进,遭伯乐,仰而鸣之,知伯乐知己也。今仆屈厄日久,君独无意使仆为君长鸣乎?」

简释

盐车:喻指人才处于困境。唐李白《天马歌》:“盐车上峻阪,倒行逆施长日晚。”


例句

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 唐彦谦 留别四首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李咸用 投知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 李商隐 喜雪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李白 天马歌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杜牧 骕骦骏

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杜甫 李盐铁二首

蜷跼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 汪遵 吴坂

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 章孝标 省试骐骥长鸣

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 送沈仲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韩琮 咏马

典故
衣锦归
 
锦服还家

相关人物
柳庆远


《梁书》卷九《柳庆远传》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

简释

衣锦归:指富贵还乡。宋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深冬苦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例句

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本是江南客,还同衣锦归。 李端 送义兴元少府

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采兰兼衣锦,何似买臣还。 钱起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典故
刘安
 
刘安服食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参考典故
淮王爱道


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
「淮南王服食求仙,遍礼方士。遂与方士相携俱去,莫知所往。小山之徒,思恋不已,乃作《淮南王》曲焉。」

例句

何曾见天上,著得刘安宅。 刘叉 自古无长生劝姚合酒(一本作劝杨勉酒)

万卷仙经三尺琴,刘安闻说是知音。 吕严 七言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略问先生真甲子,只言弟子是刘安。 贯休 赠轩辕先生

典故
冠服衣猿狙
 
冠沐猿
 
咸阳一火
 
咸阳三月火
 
楚沐猴
  
沐猴不冠
  
沐猴冠带
  
沐猴自笑
  
衣冠沐猴
 
项籍屠国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简释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浅之人。宋苏拭《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例句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吴融 废宅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國語辭典》:白龙鱼服(白龍魚服)  拼音:bái lóng yú fú
天帝的贵畜白龙,因化身为鱼而被渔父豫且射中的故事。见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后比喻贵人微服出行,遭到危险。《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相公白龙鱼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也作「白龙微服」。
《漢語大詞典》:彩服(綵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漢語大詞典》:彩衣娱亲(綵衣娱親)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相传 春秋 时 楚国 老莱子 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后遂用“綵衣娱亲”为孝养父母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灵芝篇》:“ 伯瑜 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杜甫 《宗武生日》“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清 仇兆鳌 注:“当精文选以绍家学,何必为綵衣娱亲乎?”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漢語大詞典》:戏莱衣(戲萊衣)
原谓 春秋 末 楚国 老莱子 穿五色斑斓之衣,扮小儿之状以娱双亲。后作为孝养父母之典。 宋 张纲 《蓦山溪·甲辰生日》词:“只愿早休官,居 颜 巷,戏 莱 衣,岁岁长欢聚。”亦作“ 戏斑衣 ”。 宋 冯取洽 《贺新郎·送别定轩》词:“梦折营门柳。送君归,暂戏斑衣,又拢征袖。”参见“ 戏彩 ”。
《漢語大詞典》:戏彩(戲彩)
亦作“ 戏綵 ”。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元 郭钰 《赠彭将军》诗:“座上衣冠戏綵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红楼梦第五四回:“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回目:“试乡科文闈放榜,上母寿戏綵称觴。”
《國語辭典》:斑衣  拼音:bān yī
有花纹的衣服。宋。刘克庄〈贺新郎。身畔无丝缕〉词:「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
《國語辭典》:斑衣戏彩(斑衣戲彩)  拼音:bān yī xì cǎi
古代二十四孝中老莱子著彩衣娱亲的故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三。人事部。孝中》。后比喻以滑稽逗趣的动作,来娱乐双亲。《红楼梦》第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的『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也作「班衣戏䌽」。
《漢語大詞典》:老莱(老萊)
老莱子 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老莱 灌园以远之,从其所好,莫与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诗:“服綵 老莱 并,侍车 江革 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百里白云亲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莱 。”
分類:老莱子
《漢語大詞典》:老莱服(老萊服)
即老莱衣。 宋 梅尧臣 《送新安张尉乞侍养归淮甸》诗:“却衣 老莱 服,曾无 梅福 书。”参见“ 老莱衣 ”。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老莱衣(老萊衣)
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后因用“老莱衣”为孝养父母之词。 唐 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戈不见 老莱 衣,嘆息人间万事非。”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陪希深远游大字院》诗:“闻过少傅宅,喜见 老莱 衣。”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清 赵翼 《石庵还朝口占送别》:“白头犹著 老莱 衣,假满还朝四牡騑。”
《漢語大詞典》:莱子(萊子)
(1).即 老莱子 。 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老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唯思 莱子 来,衣拖五般色。”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参见“ 莱衣 ”。
(2).即耒子。古钱币名。 唐 李贺 《感春》诗:“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王琦 汇解引 吴正子 注:“‘莱子’当作‘耒子’。 宋废帝 景和 元年,铸二銖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莱彩(萊彩)  拼音:lái cǎi
周代老莱子七十岁著五色斑襕衣娱亲。明。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要将莱彩欢亲意,且戴儒冠尽子情。」也作「莱衣」。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國語辭典》:楚服  拼音:chǔ fú
盛服,盛大妆饰的美丽服饰。《战国策。秦策五》:「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汉。高诱。注:「楚服,盛服。」
《國語辭典》:荷衣  拼音:hé yī
1.荷叶制成的衣裳。喻指隐士的服装。《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唐。张志和 渔父歌:「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2.荷叶。唐。李白〈赠闾邱处士〉诗:「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漢語大詞典》:荷裳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咏 三閭 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2).指隐逸者之服。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詔书徵拜脱荷裳,身去 东山 闭草堂。”
(3).借指高人隐士。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漢語大詞典》:冠挂
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分類:帽子东西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挂衣冠  拼音:guà yī guān
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诗:「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分類:知时处世
《漢語大詞典》:浴沂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 沂水 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宋 林逋 《溪上春日》诗:“独有浴 沂 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元 马祖常 《寄舒真人》诗:“伊我逢休澣,从兹咏浴 沂 。” 明 李东阳 《卜树村新庄约方石先生不至》诗:“浴 沂 真乐许同寻,过眼春光次第深。”
《國語辭典》:舞雩  拼音:wǔ yú
1.古代祭天求雨的仪式。《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2.祭天求雨的地方。《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國語辭典》:初服  拼音:chū fú
1.开始服行教化。《书经。召诰》:「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
2.没有做官时所穿的服装。《楚辞。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文选。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也作「初衣」。
《國語辭典》:悬鹑(懸鶉)  拼音:xuán chún
补绽百结的衣服与鹑鸟尾秃相似。形容衣服破烂。唐。白行简《李娃传》:「被衣裘,裘有百结,褴褛如悬鹑。」
《國語辭典》:悬鹑百结(懸鶉百結)  拼音:xuán chún bǎi jié
悬鹑,鹑鸟尾巴秃得像补钉的衣服。悬鹑百结形容衣服极破烂。明。邵璨《香囊记》第一九出:「丈夫,你便是腰金衣紫,莫忘了贫贱之时,悬鹑百结君须记,这个故衣你好弃得,须信道糟糠妻室难弃。」《聊斋志异。卷二。张诚》:「悬鹑百结,伛偻道上。」也作「鹑衣百结」。
《漢語大詞典》:鹑悬(鶉懸)
形容衣服破烂。语本荀子·大略:“ 子夏 贫,衣若县鶉。” 宋 范成大 《自冬至春道中多雨》诗:“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鶉悬。” 宋 刘克庄 《唐衣》诗之二:“貂映虽无华冕贵,鶉悬差胜緼袍时。”
《國語辭典》:鹑服(鶉服)  拼音:chún fú
鹑鸟尾巴光秃,似缝补的衣服,故以鹑服比喻破旧的衣服。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唐。权德舆〈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诗:「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也作「鹑衣」。
《國語辭典》:鹑衣(鶉衣)  拼音:chún yī
鹑鸟尾巴光秃,似缝补的衣服,故以鹑衣比喻破烂不堪的衣服。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也作「鹑服」。
分類:破烂衣服
《國語辭典》:辕下驹(轅下駒)  拼音:yuán xià jū
小马驾车,在车辕下局促不安。比喻人受束缚而局促不安不能施展。《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漢語大詞典》:辕驹(轅駒)
见“ 辕下驹 ”。
《國語辭典》:辕下驹(轅下駒)  拼音:yuán xià jū
小马驾车,在车辕下局促不安。比喻人受束缚而局促不安不能施展。《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漢語大詞典》:驹伏辕(駒伏轅)
汉武帝 时, 魏其侯 窦婴 与丞相 武安侯 田蚡 不和。一次宴会上,与 魏其 交好的 灌夫 冲撞了 武安侯 , 武安侯 治之重罪, 魏其 竭力为之开脱。 武帝 召群臣问是非,因两人都是外戚,大臣不敢直言。“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 魏其 、 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因以“驹伏辕”形容畏缩不前,无所作为。 宋 陆游 《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馀辄赋长句》:“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
《漢語大詞典》:服媚
(1).谓喜爱佩带。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杜预 注:“媚,爱也。” 杨伯峻 注:“‘服媚之’者,佩而爱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一见輒呼余字曰:此服媚国香者也。”
(2).代指兰花。 清 张熙纯 《天香·淡巴菰》词:“曾采忘忧,更怜服媚,底事逊伊清韵。”
《漢語大詞典》:嘶盐(嘶鹽)
语本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驥垂两耳,服盐车兮。”谓骏马面对盐车悲鸣。喻贤才屈居贱役。 明 徐渭 《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带烙成駢死,嘶盐了此生。 孙阳 何处是,泪尽 太行 程。”参见“ 盐车 ”。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汗血盐车(汗血鹽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参见“ 汗血马 ”。
分類:骏马车子
《國語辭典》:汗血马(汗血馬)  拼音:hàn xiě mǎ
1.汉时西域大宛国所出产的良种马。因其汗从肩膊流出,其色如血,故称为「汗血马」。西汉时李广利攻打大宛国,曾得此种马,贡献于汉武帝。也称为「汗马」。
2.千里马。宋。陆游〈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漢語大詞典》:牵盐(牽鹽)
战国策·楚策四载: 汗明 向 春申君 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盐车而上 大行 ”,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乐 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鸣,声达于天。”后遂以“牵盐”喻怀才不遇。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唐 李咸用 《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 伯乐 何妨转眼看。”
《漢語大詞典》:驱盐车(驅鹽車)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驱盐车”喻任贱役。 清 顾炎武 《丈夫》诗:“矫首望 太行 ,努力驱盐车。” 王蘧常 注:“盐车,喻贤才之屈居贱役也。”
分類:贱役
《漢語大詞典》:骥伏盐车(驥伏鹽車)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 伯乐 之知己也。”后以“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宋 黄庭坚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驥伏盐车不称情,轻车肥马凤凰城。”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争奈尘埋,未逢鑑识,譬之剑沉 丰 狱,驥伏盐车。”
《國語辭典》:盐车(鹽車)  拼音:yán chē
1.载盐的车。《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
2.比喻高才大贤受到屈抑,用非所长。《文选。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漢語大詞典》:盐辎(鹽輜)
盐车。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輜。”
分類:盐车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分類:沐猴猕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之二:“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