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泮汗
(1).水流广大貌。
(2).犹流汗。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黎民泮汗力作,蛮夷交脛肆踞。” 马非百 注:“泮,散。汗,汗水。”一说,犹畔岸,勤劳心意。见 王利器 校注。
《漢語大詞典》:汗血
(1).汗与血。 唐 顾况 《从军记》之二:“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举人、进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着数十年汗血,斫着十几万头颅,把那些革命军扫荡得乾乾净净。”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汗血虽然‘漂杵’,诗人却立在杵上,正在乘长风破万里浪。”
(2).流汗流血。借指辛劳与奋战。后汉书·崔駰传:“汗血竞时,利合而友。” 李贤 注:“汗血谓劳力也。” 续范亭 《如是我闻》诗:“抗 日 何所恃,忠贞与汗血。巩固根据地,首要在建设。”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有时这一刀的力量,确是比千军万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劳还重得多啊!”
(3).汗出如血。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种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4).指汗血马。 晋 葛洪 抱朴子·文行:“汗血缓步,呼吸而千里。” 明 焦竑 焦氏笔乘·陈仁子不知文章宾主:“汗血空良,而駑马竞逐。”参见“ 汗血马 ”。
《漢語大詞典》:汗血马(汗血馬)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紇 餵肉 蒲萄宫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
《漢語大詞典》:流汗
(1).淌汗。从毛汗腺中分泌出大量汗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奴之病得之流汗数出。” 晋 左思 《吴都赋》:“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明 李东阳 《奉敕谕》:“盛暑鑠金,流汗成血,兼时倍力,困苦益增,又不若不督之为愈也。”
(2).形容羞愧不安到极点。汉书·王莽传上:“臣见诸侯面言事於前者,未尝不流汗而慙愧也。”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不意足下曲见记忆,远辱书讯,貺以高文,开其知思,而又超僕以宗师之位,贷僕以丘山之号,流汗伏地,不知逃匿。”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左右为流汗,天子知质直。”
《漢語大詞典》:喘汗
喘气流汗。 宋 陆游 《剧暑》诗:“六月暑方剧,喘汗不支持。”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閭巷之人,曩与等夷者,莫不奔走伏謁,喘汗不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女喘汗淫淫,粉黛交下。”
《漢語大詞典》:骇汗(駭汗)
亦作“駴汗”。 因惊恐、惶惧而流汗。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末乃取 闢 ,骇汗如写。” 宋 梅尧臣 《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诗:“一日真物来,骇汗沛且渥。” 清 吴省钦 《题土番款塞图》诗:“惊呼駴汗手加额,公神人也诚斯投。”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 民国 十五年国民军北伐时代, 荷 属当局骇汗相告,说这一次 中国 的革命青年真要成功了,对侨胞的态度立刻转变。”
《漢語大詞典》:赭汗
(1).面红流汗。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时年十五,被髮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
(2).指骏马的汗水。 南朝 梁元帝 《长安道》诗:“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 南朝 陈 张正见 《门有车马客行》:“红尘扬翠轂,赭汗染龙媒。”
(3).借指骏马。 隋 辛德源 《白马篇》:“金羈络赭汗,紫缕应红尘。”参见“ 赤汗 ”。
《漢語大詞典》:赤汗
指赤汗马所流的赤色汗水。《史记·乐书》:“太一贡兮天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大宛 马汗血霑濡也。” 唐 杜甫 《玉腕骝》诗:“驂驔飘赤汗,跼蹐顾长楸。”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但见耳批双竹,鬃散五花……响篤篤翠蹄削玉,点滴滴赤汗流珠。”参见“ 赤汗马 ”。
分類:赤色汗水
《漢語大詞典》:汗血马(汗血馬)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紇 餵肉 蒲萄宫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
《漢語大詞典》:红汗(紅汗)
(1).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唐 李端 《胡腾儿》诗:“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红汗谓 杨贵妃 夏日畏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
(2).中医学症候名。外感热病过程中见鼻衄,其热随衄而解,犹汗出而热解,故称红汗。
《漢語大詞典》:羞汗
羞愧得流汗。形容十分羞愧的样子。新唐书·刘洎传:“然顷上书有不称旨,或面穷詰,无不羞汗,恐非所以进言者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缩颈羞汗而退。”
分類:羞愧流汗
《漢語大詞典》:通汗
使流汗。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河砂:“六月取河砂,烈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即易之。取热彻通汗,随病用药。”
分類:流汗
《漢語大詞典》:汗羞
因羞惭而流汗。形容极度羞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余惑於妇言,遂失手足之义。弟不念前嫌,增我汗羞。”
《漢語大詞典》:赧汗
谓因羞惭而流汗。 宋 苏轼 《与彦正判官书》:“古琴当与响泉韵磬并为当世之宝,而鏗金瑟瑟,遂蒙輟惠,报赐之间,赧汗不已。”
分類:羞惭流汗
《漢語大詞典》:濩泚
流汗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 楢溪 赤水 ,盘蛇七曲,盘羊乌櫳,气与天通,看都濩泚,住柱呼尹。”
分類:流汗
《漢語大詞典》:陌目
犹霢霂。汗流貌。《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体上汗流陌目。” 蒋礼鸿 通释:“説文:‘霢霂,小雨也。’汗流和小雨形状相似。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四卷音义:‘霢霂,音脉木,尔雅:“小雨谓之霢霂。”今流汗似之也。’可证。 晋 人 左思 《吴都赋》:‘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泞。’可见用霢霂形容流汗,是很早就有的。”
分類: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