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抗颜(抗顔)
(1).犹正色。谓态度严正。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輒譁笑之,以为狂人。独 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説》,因抗颜而为师。” 元 袁桷 《次韵伯庸十韵》:“抗颜躬蹇蹇,蒙顶髮星星。”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闻得今日还要蓆藁入朝,抗颜力諍。”后亦指为人之师。 清 黄景仁 《赠程生人中》诗:“抗颜已弥载,无术相蒸陶。”
(2).犹面对。 李大钊 《“今”与“古”》:“即单就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而论,已足以抗颜古人而无愧。”
《漢語大詞典》:直面
当面;面对。《宋艳》卷一引 宋 范公偁 过庭录:“有茶肆妇人, 文及甫 之旧妾也。与佛牙主通,被盗,讼至府,事连佛牙主,侍郎忽省前过,知其 文 氏妾,恐有所请,就庭下直面鞫勘。” 鲁迅 《华盖集续编·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沙汀 《呼嚎》:“ 廖二嫂 高声大叫,翻身直面着 长马褂 。”
分類:当面面对
《漢語大詞典》:面向
面对;朝向。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如:我们应当面向群众。
《漢語大詞典》:凌犯(淩犯)
(1).侵犯;侵扰。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夫占天文之玄道,步七政之盈缩,论凌犯于既往,审崇替于将来。”旧唐书·郑畋传:“朕以狂寇凌犯,且驻蹕 兴元 ,卿宜坚扼贼衝,勿令滋蔓。”明史·天文志二:“纬星出入黄道之内行,凡恒星之近黄道者,皆其必由之道,凌犯皆由于此。” 清 戴名世 《小学论选序》:“盖其法律极严以密,一毫髮之有差,则遂至于猖狂凌犯,断筋絶臏,而其去题也远矣。”
(2).迎着;面对。 宋 苏辙 《自黄州还江州》诗:“身浮一叶返 湓城 ,凌犯风涛日夜行。”
淩犯:侵犯,欺压。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 欧洲 百年前,以教皇凌犯各国, 梅特涅 之侵害同盟也, 法兰西 、 意大利 遂为全 欧 之敌。”
《漢語大詞典》:对酒(對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四:“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漢語大詞典》:独对(獨對)
(1).单独召见问对。新唐书·蒋伸传:“ 宣宗 雅信爱 伸 ,每见必咨天下得失…… 伸 三起三留,﹝帝﹞曰:‘他日不復独对卿矣。’ 伸 不諭,未几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 傅文忠 为椒房懿亲,人实勤谨,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清史稿·文祥传:“ 英 法 联军犯 天津 , 僧格林沁 密疏请幸 热河 。 文祥 ……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復请独对。”
(2).独自面对;单独相对。 清 刘献廷 《和异君看梅之作》:“佳游深寤寐,独对真徘徊。” 茅盾 《色盲》:“﹝ 林白霜 ﹞和青年女子独对,而且在一个汽车里,这在他还是第一次,虽然不至于手足无措,确有几分彷徨无主了。”
《漢語大詞典》:向日
昔日;以前。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帝﹞遣监门上将军 张籛 往諭旨,以曏日致仕, 安重诲 矫制也。”
《漢語大詞典》:临川(臨川)
(1).面对川流。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诗:“临川慕思,何为汎舟。”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杜甫 《水槛》诗:“临川视万里,何必栏槛为。”参见“ 临河羡鱼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谢 曾任 临川 内史,故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 唐 温庭筠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应为 临川 多丽句,故持重艳向西风。”
(3).指 南朝 宋 刘义庆 。 刘 袭封 临川王 ,故称。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刘宋 临川王 义庆 採辑典午一代微言,旁及 汉 魏 谈论,雋永可味者集为《世説》。今 稼轩 所著,其信古传述之功,则 龙门 也;而词旨雅驯成一家言,则兼有 临川 之长矣。”
(4).指 明 汤显祖 。 汤 为 江西 临川 人。故称。参见“ 临川四梦 ”、“ 临川派 ”。
《漢語大詞典》:临河羡鱼(臨河羨魚)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淮南子·说林训》:“临 河 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羡,一本作“ 羡 ”。亦作“ 临川羡鱼 ”、“ 临渊羡鱼 ”。 汉 扬雄 《河东赋》:“ 雄 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汉 张衡 《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 清乎未期。”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漢語大詞典》:面壁
(1).面对墙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谢无奕 性麤彊,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 ,肆言极駡。 王 正色面壁不敢动。”聊斋志异·瑞云 清 但明伦 评:“斯时也:前之修贄而后得见者,今且面壁而不敢见之。”
(2).指闭门独处,不与闻外事。 宋 苏轼 《答王幼安宣德启》:“方将求田问舍,为三百年之养;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常梦锡:“或谓曰:‘公罢直私门,何以为乐?’ 常 曰:‘垂幃痛饮,面壁而已。’”
(3).佛教语。五灯会元·东土祖师·菩提达磨大师:“当 魏 孝明帝 孝昌 三年也,寓止于 嵩山 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后因以称坐禅,谓面向墙壁,端坐静修。 宋 黄庭坚 《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作古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隻履提归 葱岭 去。”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糊涂投入空门,不晓参禪面壁。”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之四:“朝朝面壁学《维摩》,参到禪机返泰初。”
(4).喻常人的静坐养神。红楼梦第六四回:“ 晴雯 道:‘ 袭人 么?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
(5).比喻刻苦学习,潜心钻研。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方渭仁 少年负气自豪。里中时有文会,每当同人搦管拈题,苦吟面壁; 方 与 毛会侯 ,輒握手修篁怪石间,相与纵谭天下事。” 清 姚鼐 《送余伯扶重游武昌》诗:“ 皖中 山远人士稀,爱咏清辞长面壁。”
(6).旧时一种体罚,面对墙壁而立。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废止了野蛮的酷刑,而用文明的面壁,记过和扣分。”
《漢語大詞典》:向阳(向陽)
(1).面对太阳;朝着太阳。 晋 潘岳 《闲居赋》:“蘘荷依阴,时藿向阳。” 元 程钜夫 《解安卿惠红药嘉种》诗:“主人帝城东畔住,一花一木都向阳。” 明 黄祖儒 《一枝花·除夕偶成》套曲:“则俺这后凋松閲歷那冰霜遍,一任他向阳花纵横在雨露边。”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他有时候向阳放着车,低着头自言自语的嘴微动着,有时候仰面承受着阳光,打个小盹。”
(2).比喻蒙受恩遇。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草茆之质,使遂於向阳;菽水之欢,许伸於反哺。”
《漢語大詞典》:即事
(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漢語大詞典》:向背(嚮背)
(1).指切合与不切合。尉缭子·天官:“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
(2).谓迎合或背弃。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凡希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以闚看为精神,以向背为变通。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
(3).谓拥护与反对。魏书·杨侃传:“今且停军於此,以待步卒,兼观民情向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参劾会试大座师者屡见……而参荐主者无一人焉,其向背最为易见。”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四:“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
(4).谓反复不定,有二心。 南朝 梁 沈约 《大赦诏》:“王室多难,祲沴相仍……故今迷疑互起,向背者多。”新唐书·韦处厚传:“ 魏博 史宪诚 怀向背, 裴度 待以不疑。”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七章:“他妈的,人一倒了霉,人心也都向背啦。”
(5).谓归顺或背叛。新五代史·杂传·王珂:“不然,且为款状以缓 梁 兵,徐图向背。”
(6).正面和背面;面对和背向。 唐 刘长卿 《湘中纪行·秋云岭》诗:“云起遥蔽亏,江迴频向背。” 宋 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踈有直曲。” 清 赵执信 《彭蠡湖》诗:“山移舟向背,目荡心飘摇。”
(1).正面和背面;这边和那边。 宋 欧阳修 《试笔·鉴画》:“若乃高下、嚮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尔,非精鉴者之事也。” 清 梅曾亮 《栗恭勤公传》:“公在工,有风雨危险,必身亲之。平居河曲折、高下、嚮背,皆在其隐。度每日水将抵某所,急备之。”
(2).趋向和背弃,支持和反对。 宋 秦观 《治势下》:“比日以来,执事者又将矫枉而过直矣……嚮背异同之见各自为守,而国论未决也。” 清 姚鼐 《复汪进士辉祖书》:“ 鼐 性鲁知闇,不识人情嚮背之变,时务进退之宜,与物乖忤,坐守穷约。”
(3).反复无常;怀有二心。旧五代史·朱友谦传赞:“ 友谦 嚮背为谋,二三其德,考其行事,亦非纯臣。”新五代史·死事传·王思同:“是时,诸镇皆怀嚮背,所得 潞王 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絶其使。”
《漢語大詞典》:面前
(1).脸的前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氏 幼时喜吃甜物,面前牙齿落了一个。”
(2).面对着的地方。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故贪寻常之高而忽万仞之嵩,乐面前之饰而忘天下之誉,斯诚往古之所重慎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沈琼枝 在 杜娘子 面前,双膝跪下。”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为了进行伟大的建设工作,在我们的面前,摆着极为繁重的任务。”
《漢語大詞典》:向隅
(1).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 汉 刘向 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后遂以比喻孤独失意或不得机遇而失望。 南朝 梁 徐悱 《赠内》诗:“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 唐 陈子昂 《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万物咸遂,各得其宜;臣独向隅,有以长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三日》:“买票时拥挤不堪,向隅者恐不免。”
(2).犹负隅。谓据险以抗。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并序》:“其子 智盛 ,袭爵继位,婴城向隅,忘我大义,事不获已,举而伐之。” 宋 王禹偁 《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汝独向隅自持,坚壁不可……以至隻轮匹马,兵尽矢穷,流涕谢於君亲,束手归於俘虏。”
《漢語大詞典》:临觞(臨觴)
犹言面对着酒。觞,酒杯。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左右惟僕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觴而叹息也。” 晋 陆机 《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觴。”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七:“临觴忽不饮,忆我平生欢。” 宋 苏轼 《劝履常饮》诗:“我本不畏酒,临觴未尝诉。” 苏曼殊 《燕子龛随笔》引 刘三 诗:“记得临觴呜咽,忽忽三日魂销。”